你最近看过展览吗?
觉得票价辣手吗?
上海著名当代艺术家丁乙在某次论坛上说,由于艺术界的同行们常来上海看他,作为“地主”,他也常带同行们到附近的美术馆看看最新的展览,但是一张门票动辄两三百元,一去还总是好几个人,为这点小事他又不好意思老是跟人家馆长打招呼,所以大艺术家也只好在论坛上半开玩笑地吐槽了。
上海展览市场爆火
网友吐槽:
明明可以直接抢,却办了展给我看
2023年,上海文博艺术展览超过1000场,尤其收费的艺术特展今年呈“井喷”之势。展览收费无可厚非,但票价高低却是个话题。
网友们喜欢晒展览门票,还同时晒体验
有人吐槽徐汇滨江某艺术中心,一个只有10件作品的国际艺术家个展,也没什么布展,只是罗列了一下作品,票价却要50元。网友们在吐槽下留言:“谢谢你帮我省了50元。”“在滨江吹吹风,看看遛狗不好吗?”
对于某些艺术展览的高票价,有网友戏谑道:“他明明可以直接抢,却办了展给我看。”“欣赏艺术‘门槛’好高啊!”
不过也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演唱会连票都抢不到。
理智派的人会说:“也不是消费不起,觉得没必要,100元以上的展览再好也不大会去,免费的展览到处都是,看不过来。”
理解型的观众认为,展览花费很多,本身是烧钱的,大众在看展时不曾关注这些。还有观众会触摸作品,破坏作品,展览方也只能通过门票来筛选了。
对比型的观众说,东京上野有好多美术馆、博物馆,成人票大约80元人民币,学生票估计60元。在上海舍不得看展,到东京便宜太多了,凭学生证可以免费看不少展。
成本、票价、观众承受力
三方角力
一张展览门票,暴露了各种心态。
对于商业性艺术展来说,主办方永远是在成本、票价和观众承受力三者之间做平衡。
如果票价和观众承受力短期内都提升不起来的话,就只能在成本上挖潜力了。
因此我们也就听到了某位资深博物馆人士认为“目前展览虽多,但往往有名家,没名作。”
甚至,那些打着世界级大艺术家名头的光影展、概念展也越来越多,成本是控制了,但缺乏原作真实魅力的光影展、数字展一多,只会让人越来越腻味。
打着大名头的光影展看多了,难免腻味
公益性定价值得肯定
好在更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开始正视票价问题,他们都力争在商业性艺术大展中,体现出一定的公益性。
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特展走平价路线,100元的价格(还有各种优惠)让它在98天展期内天天门庭若市。这一体现了一定公益性的定价,也给此前有点纷乱的沪上商业性艺术特览票价定了个基调。年底上博举办“对话达·芬奇”特展也遵循了这一价格体系。
浦东美术馆的夜场很受网友们的推荐
浦东美术馆目前四展联动,其单人单次票价平日也是100元。现在还推出了夜场票,工作日的夜场票为80元,观众17点以后入场,可以看到21点,平均每个展览只花了20元,浦东美术馆外的夜景也很美,目前,这是被很多网友推荐的观展方式。
龙美术馆每月一次的免费参观日很受观众欢迎
龙美术馆坚持每月的第一个周二为免费开放日(特展和节假日除外),每次都能看到观众排着长队等待免费参观,这充分说明美术馆博物馆的公益性,对于这座城市的观众来说有多么重要。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