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H&M、耐克等国际服装企业以所谓“强迫劳动”的谣言为借口,在毫无事实根据下抵制新疆棉花,引起全国人民愤慨。
其实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针对新疆发难了。
2020年9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官员以“强迫劳动”为由,准备下令禁止从新疆进口棉花和西红柿。
耐克还称,该公司青岛工厂已从2019年起停止招聘来自新疆的员工。
中国越来越强大,也让很多“有心人”眼红。
我们要带孩子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人文、自然,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当国家名誉受辱,他们也能站出来有理有据的反驳。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拿出了两张照片,分别是旧时美国黑奴被强迫在棉花地里采摘的照片和现在中国新疆棉花田进行机械化采摘的情景。
纪录片,就是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自然、历史的最好方式。今天就和大家分享8部适合孩子看的优质中国题材纪录片。
在“新疆棉花事件”之前,可能我们只知道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干,不知道新疆有这么大的棉花产业。
其实2014年的时候,一部纪录片《棉花》诞生了,影片从新疆产棉开始讲述中国棉花产业全过程。
棉花
纪录片主角是最普通的一群劳动者。
来自贵州农村的两口子50岁,在广州制衣厂打工十年了,因为文化程度低,只能在工厂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种。离家辛勤劳动,为了给两个孩子换来上大学的机会。
有三个孩子的30岁妈妈,准备启程去新疆摘棉花,她每年都去,因为工作两个月能赚3000元,对这个家是一笔不小的补贴。
机械化没覆盖的区域,就需要手工摘棉花,摘棉花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只要勤快不怕累,就会有收益。
在纪录片里,能看到辛苦,但是看不到压迫。
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劳作,是因为期待着明天会跟今天不一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的力量。
如果国宝会说话
这几天,最火的国宝就是“三星堆”了。
昨天,我用心和孩子解释了半天三星堆,他一句话就把我打败了:“妈妈,你看,好像奥特曼哦。”
emmm...不可否认是有一点像,但也不能把几千年的文化遗产说成日本动画片啊。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带孩子去博物馆欣赏文物,口干舌燥地给他们讲文物背后的历史,孩子却听不进去。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文化的趣味是深沉的,原本就不太符合孩子的喜好。而《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专为孩子设计的片子,用俏皮的解说、生动的动画,去讲述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有多生动?看看官方海报感受一下吧:
哈哈,官方吐槽三星堆,这可能是CCTV最不正经的一次了。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每集5分钟,对孩子来说信息量刚刚好。
故宫100
说到历史、文物,故宫绝对是故事最多的地方。故宫和央视联合制作为孩子们专门拍了一个长达100集的纪录片《故宫100》。
100集,每集6分钟,通过故宫每个建筑上的小部件,揭秘宫廷建筑秘密。同时将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串联进去。
比如,几百年高龄的故宫,经历过200多次地震,最高10.1级,却总能全身而退,是为什么?
原来故宫在建造时,就有相当先进的防震处理了。
纪录片通过100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
我在故宫系列
博物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生命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请带着对逝去记忆的尊崇,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中国》
我在故宫修文物
在故宫上班是什么体验?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好奇。
有这样一群人,每天到故宫里上下班,把玩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就是文物修复师。
我们看到的许多世界顶级文物,在展出前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经过文物修复师的处理,才变为我们看到的样子。
《我在故宫修文物》就记录了这样一群文物修复大佬。
钟表组的修复师王津,正在修一座复杂的大钟。
这座钟已经放了100多年,出库时残破不堪,零件散落,“能看得出,多年前曾有人试图修复,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修复师没有图纸,缺少原配零件,只能摸索着调试。
“修复一座钟表,少说也要几个月,修不修得回原样,都要靠运气……”钟表原本就精细得很,要一分一毫地清洗、修复残破的文物,繁琐又烧脑。
就这样一天天琢磨,反复尝试,8个月后,终于让这座百余岁的钟走起来了。
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
我在故宫六百年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掀起了社会对文物修复的关注。2020年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我在故宫六百年》再次聚焦故宫匠人与学者,呈现了故宫古建修缮的过程和技术。
影片延续了“修文物”的风格,轻描淡写地说着故宫背后沉重的历史。
故宫建筑修复过程中,还发生过这样的趣事:
早年的时候,刚开始修故宫。角楼的施工赶上冬天,为保护角楼,就围了一个大棚。结果老百姓都以为“故宫出事了,角楼拆完修不上了”。
谈起这事,原古建部副主任李润德,也是当年修角楼的匠人,骄傲地说:我们修几个角楼都不成问题。
人生不过几十年,而故宫已经六百年了。无论是当年建造她的匠人,还是新中国修复建筑的匠人,都将自己的痕迹永远留在了故宫的一梁一栋上。
一百年很长吗
一百年很长吗?
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历史,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是鲜活的一辈子。
十几组人物,十万公里的行程,一年的跟拍,《一百年很长吗》寻访了十余组古老的手艺、延续百年的小店,将目光聚焦在命运与手艺纠缠在一起的人身上。
从他们同你我一样的生活中探寻手艺如何与生活为伴,支撑着一门手艺流传下去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在片子里,你看到的是这些普通而特别的人。
为结婚彩礼发愁的黄忠坚,始终有个武侠梦,他热衷于蔡李佛拳,想在村里建自己的舞狮队。
收破烂的大爷竟然是大师?
曾被日本电视台采访的酿酒大师沈佰和,像个收破烂的大爷一样,到处收旧坛子。
因为使用过的酒坛子,带着积年的酒香,远比新坛子好用。
一个五块钱收来的破坛子,也要费心补好,别人都觉得不划算,他却说:人投入感情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计算性价比的。
“一百年很长吗?也不长,无非就是你喜欢做的事,能在后代的身上延续,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回荡。酒喝光了,和亲人们欢聚痛饮的记忆却留下来,记忆比人的生命走得更远。带着喜悦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会在人的心里停留得更久一些。”
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的文化,一半都在吃上。
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吃,都有讲究。
在外国,能让全国上下在互联网上站队表态的,也只有几年一次的大选。而中国的吃货们,每年都能为甜粽、咸粽在网上吵开锅。
《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第一季问世就引起强烈的讨论,可以说是最“出圈”的纪录片了,不容错过。
舌尖上,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烟火气。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通过6集纪录片,展示中国独有的珍奇景色,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只有野生动物出没的雪山之巅。
我们都知道中国幅员辽阔,有草原、有雪山、有金丝猴、有大熊猫。
但你知道,中国还有这样呆萌的西藏棕熊吗?
你知道,超可爱的小熊猫,原产地是中国吗?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关于神仙的传说吗?
大概是因为这些地方太美,
不该是凡人居住的地方。
除了自然景观,中国更珍贵的就是几千年传承的文化历史了,纪录片展示了中国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包括茶文化、丝绸文化等等,作为一个中国人,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了解传统文化,并且为之骄傲。
我们诞生在中国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中外合拍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儿童电影。由迪士尼制作,陆川导演,周迅配音。
影片主要讲述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三个国宝动物家庭的趣事,大熊猫一家、金丝猴一家、雪豹一家。
影片旁白的表述,都是很童真的方式,与一般纪录片有区别。
比如这样的台词:
没兴趣
醉了
也常抓拍动物憨憨的样子:
关于自然、动物的知识点穿插节奏符合孩子喜好,不枯燥。毕竟有迪士尼在,孩子的心他都懂。
所以,8部高分纪录片,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赶紧为孩子收藏起来吧!
来源: 新东方小学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