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娱乐头条 1592℃

导读:2015年,上映了一部由陈凯歌导演,王宝强、郭富城、张震、范伟、林志玲等联袂主演的电影《道士下山》,主要是讲小道士何安下山后,在滚滚红尘中几经波折,最后又上山归隐的故事。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电影具体情节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在这里我不去多加言语。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民国时期,正值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各类江湖人物于乱世之中纷纷登场。

前不久,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个现代版“道士下山”的新闻。说的是某地山门关闭的道观,派道士下山向政府捐款数十万元,用于当地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外界评价这种行为,体现了“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道教大爱情怀,更是践行了道教的社会责任和宗教担当。

于是乎,我就在思考: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其主要思想是“崇尚自然,提倡无为”。那么为何又为会出现“道士下山”给政府捐钱抗“疫”的这种“有为”呢?

《道德经》: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本文将从李泌个人经历、文化传承贡献、“文景”治国理政和“道士下山”抗日这4个方面,为各位读者讲述道教“无为”中的“有为”。


5次“出山”官至宰相,从唐朝李泌个人经历看道教“无为”中的“有为”

去年,根据作家马伯庸小说改编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大火,其中易烊千玺扮演的角色李必也因此为人所知。其实,李必在唐朝真有其人,但名字却叫李泌。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读过《新唐书·李泌传》的人应该知道,李泌7岁能写文章,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略懂“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等他成年后,更是熟悉道学,对《易经》非常有研究,常常游历名山大川,追寻长生不老术。

黄老:战国时期主流道家学派,黄老之道尚阳与老庄尚阴相对。"黄"意指 黄帝 ,"老"意指 老子 ,"列"意指列子(原名列御寇),"庄"意指庄子,黄老学派则意为以黄帝,老子为依托, 发扬黄帝,老子思想的一个学派。

01.第一次“出山”:当时的李泌在嵩山隐居, 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被召为“翰林供奉”,主要讲授《老子》。后来遭到杨国忠的嫉恨,找借口送到外地安置,至此他便脱离了官府又隐居去了。

《新唐书·李泌传》:“令侍诏翰林,仍东宫供奉。” "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02.第二次“出山”:安史之乱后,登基不久的唐肃宗派人找到了李泌。因此他就留在肃宗身边,为平定叛乱出谋划策。在当时,肃宗不叫李泌的名字,而以先生称呼,可见肃宗对他的器重。正是因此,李泌又一次招来了别的权臣猜忌,于是他在大局定后主动辞官去衡山归隐修道。

《新唐书·李泌传》:“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

03.第三次“出山”:肃宗驾崩后由代宗即位,马上召李泌回来,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并且强迫他吃肉娶妻。但当时的宰相元载与李泌不是一路人,所以找了个合适的借口把李泌赶出了朝廷,到江西任职,等于半归隐。

04.第四次“出山”:宰相元载犯罪伏诛后,李泌再一次被找回,可不久后被新宰相常衮排斥,先安排到湖南当官,后来又去杭州任刺史,引用西湖的水作成6个井,让老百姓饮水充足。

《宋史·苏轼列传》:"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05.第五次“出山”:泾原兵变后,德宗避难于梁州,急忙把李泌召到身旁, 授以左散骑常侍官职,为朝廷效力。四年后,李泌 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

李泌主动或被动离开朝堂归隐,然后5次“出山”,正是用一生来实践道教“无为”中的“有为”。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看“无为”中的“有为”

去年11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铁雄致辞,提及“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融合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道教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历史进程里一点一滴慢慢孕育的,这个过程也融合了各个学派的思想,比如说儒家、佛教、黄老等。当然,道教也属于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其形成和发展更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唐朝有名的《坐忘论》,就是司马承融合了儒释两家思想,提出了道教“守静去欲,物我皆忘”的境界。宋朝著名的理学大家朱熹,对道教经典有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并且融合了道教等多家理论,构建了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朱熹:“清夜眠斋宇,终朝读道书”。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02.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古代科学发展:说起道教,就不得不提及炼丹术,这个是古代道学者和道士非常感兴趣,并且用一生去实践的事。客观地说,道教也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与经验。

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也把炼丹术与药物学、中医药学结合起来,在导引、服气、金丹、服饵、按摩、饮食起居等方面为后世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抱朴子·内篇·金丹》说:“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银水,积变又还成丹砂”。

唐末宋初的道学家陈抟对《河图》、《洛书》进行深入研究,把“天地、阴阳、奇偶”,同“四季、五行、五方、八卦、九宫、十二支”等结合起来,创作出《易龙图》,在中国道教史和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3.从古至今对民间的习俗影响甚大: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老百姓对城隍、土地、灶君、财神等都有过崇拜和祭祀,这不是在倡导迷信,而是对于道教传说人物和故事的尊敬以及信仰。

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前后,无论是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都体现了道教思想文化的影响力,比如说门神、灶马,学天师钟馗画桃符等等至今仍在传承。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罗烨 《醉翁谈录》: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从“文景之治”的治国理政思想,看道教“无为”中的“有为”

何为“文景之治”?指的就是在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得当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都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01.“文景之治”发生背景:在秦朝末年,发生了农民战争,后来又形成了楚汉争霸,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人食人的现象,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至汉高祖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才逐渐恢复稳定并有了明显好转。高祖死后,汉朝又爆发了诸吕之乱,待平定之后推崇黄老的“无为而治”,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02.“文景之治”政策推行: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朝统治者吸取秦朝“严刑酷法”从而灭亡的教训,推崇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共同休养生息。

两次“轻徭薄赋”, "除田租税之半",甚至是全免田租。同时,做到了对周边的敌对国家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白白耗损人力、财力和国力。

提倡国家开源节流,从帝室到贵族官僚都不能铺张浪费。据记载,汉文帝在位期间,宫室内没有增添衣服,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各个地方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曾经想造一个露台,看见预算要“百金”,觉得太贵就放弃了。

《汉书·文帝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文景”二帝都非常重视农业,先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准许百姓从贫瘠地区迁往土地肥沃地区,以便于发展农业,这在当时封建社会是比较少见的。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班固《汉书》:"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广大地者听之。"

综上,“文景之治”的出现得益于黄老学说,也就是现在道教的主流思想“无为”。同时,我们清楚的看到了道教“无为”中的“有为”,在当时汉朝治国理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民族存亡“道士下山”抗日事迹,看道教“无为”中的“有为”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西南边境有所道观,只有一个老道士。外人非常奇怪,就问道长为何只有一个人。道长就告诉他,以前道观里有师傅和许多师兄弟,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师傅带着我的师兄弟们下山去抗日了,留我一个人守着道观。当时师傅说,等打跑了日本人就回来。

故事结局,大概是师傅和师兄弟们打跑了日本人,可是却没有再回来道观。的确如此,在民族存亡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和故事,其中“道士下山”抗日的更是不胜枚举。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01.开国上将贺炳炎:贺将军9岁时,在武当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法和玄虚刀法,武艺高强。后来拜别师傅,下山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普通军人到开国将军,一生参加过无数次战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后来在战争中负伤截去右臂,但依然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人称“独臂将军”“贺小龙”。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02.狼牙山李圆通道长:据说李道长就是上文故事中师傅的原型,俗家名字李药夫,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第19代传人。抗战爆发、国难当头,在狼牙山道观修行的李道长带着弟子们下山,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去。抗战胜利后,李道长更没有接受荣誉嘉奖,反而而离开狼牙山,云游四海,悬壶济世。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03.茅山道士黎遇航:黎道长,道名顺吉,5岁时拜道教茅山上清派徐龙田为师,十八九岁就已经成为道观里的年轻师傅。抗日战争时期,黎遇航先后担任茅山根据新四军的粮食保管员,后作情报站站长。他和茅山宫观不少道士及当地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洪流,为部队做向导,送情报。

另外,还有年轻时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动,后来投身玄门“一手拿香,一手拿枪”的曹信义道长;组建农民武装、积极抗日,最后不幸牺牲的田信良道士;借自己“道士”身份,为抗日游击队收集情报,筹集粮食物资的驼峰道长赵春霖等等。

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说起 - 陆剧吧

所以现在大家比较认同这么一句话:乱世道士下山救人,盛世道士归隐山林。

可见道教“无为”中的“有为”于民族危亡时期体现的多么淋漓尽致,难怪南怀瑾先生也曾发出“每当天下需要拨乱反正的时候,总是道家挺身而出”的感慨。

南怀瑾:"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结束语:

不久前,武当山道教协会先后为湖北捐赠了1800万元,用于武汉等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

再联想到去年9月,武当道士们在紫霄宫前踢正步、升国旗、唱国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些无不体现出道教“无为”中的“有为”!

先有国,才有家。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是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乃至奉献青春和生命。

由及当下,多少专家团队、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数不尽的爱心人士,都在为这场举国上下、全民皆兵的无硝烟战“疫”贡献出一己之力!

这何尝不是“无为”中的“有为”?

最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参考文献:

《汉书》 班固

《大汉帝国》 萧然

《新唐书·李泌传》欧阳修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卿希泰

《中国传统文化丛书·道教文化》 孙亦平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