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最“鲜”的中国味道,纪录片《酱油是什么》今日开播

南都讯 记者王清晨 11月30日,纪录片《酱油是什么》看片会在广东佛山海天酱油博物馆——娅米的阳光城堡举行。影片围绕“酱油与文化”展开,聚焦与酱油有关的历史、科学、工艺、食用等内容。看片会现场,海天味业党委书记张欣,湖南卫视副总监、芒果tv副总裁杨怀东,纪录片《酱油是什么》制作人、总导演李东珅,饮食文化学者、酱油收藏家、专栏作家霍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与全国媒体及自媒体博主沉浸式观影。

纪录片总导演李东珅向南都记者表示,“‘鲜’这个字是鱼和羊的结合,它代表着包容。佛山市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酱油之都,拍酱油是离不开佛山的,所以我将纪录片的看片会定在了佛山。” 

科技与人文的多重演绎

历史传承、饮食文化、食品科学,

用多维度展现酱油的独特魅力

作为发源于中国的独特调味品,酱油无论在家庭厨房的调味品架,还是在专业餐饮行业的案台上都拥有重要的位置。酱油是何时产生的,又是如何酿造的,对饮食文化又有哪些影响?纪录片《酱油是什么》将展开一场酱油的思源之旅,“中国文化”是酱油的源头活水,“饮食文化”是酱油的进化土 壤,“酿造文化”是酱油的根本所在,“工业文化”是酱油的革新推动。

总导演李东珅。

《酱油是什么》从历史出发,借助深厚详尽的历史资料阐述酱油在3000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变迁,讲解从“肉酱”到“豆酱”,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首次提到的“酱清”到南宋时期《山家清供》中第一次出现“酱油”的发展过程。总导演李东珅在看片会现场分享了创作初衷与心路历程,他表示,“《酱油是什么》更像是一部科普影片,将从历史传承、饮食文化与食品科学三重维度来讲述酱油的故事。”

影片主创团队走到北京、哈尔滨、济南、长沙、成都、上海、泉州、佛山八座城市,记录当地饮食的“锅气”,探寻酱油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通过介绍酱油在各地域菜系中的妙用,真实还原各地的饮食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

守正与创新的双向坚持

三维重建、cg动画、ai点云,

用新样态讲述酱油的传奇故事

纪录片邀请制作酱油五十余年的“老匠人”,详细讲述酱油行业从传统酿造工艺到当今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艰辛历程,全方位展示酱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守正与创新。

总导演李东珅表示,“做酱油要守正创新,做纪录片也要守正创新,要在保证史料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全新方式画面呈现。酱油的历史传承与饮食文化、食品科学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影片将尝试采用史无前例的方案,用短视频的方式打开一个长视频,用新样态纪录片讲述解酱油的故事。”

据悉,《酱油是什么》将打破以往长视频纪录片范式,在单集结构上用今人对酱油的思考串联起历史、科学、工艺及食用四个版块内容。此外,影片还引入了ai点云、cg动画、三维重建等行业尖端技术赋能,塑造诙谐生动的ai人形象,讲解酱油的酿造工艺以及酿造过程中微观视角下微生物世界的秘密。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

“大家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打开这部纪录片,甚至可以不把它理解为是一部纪录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评价,讲述离生活最近的东西最有难度,但《酱油是什么》既呈现了中国人在自然馈赠中找到一个原材料,并把它久久为功、代际传承地放到生活里的历史演变;也找到了这种文明传承背后科学的记录、验证和发现,“我们不敢说它是第一部,但这是我们目前看到最鲜、最有味道的一部。”

科技与传统相互成就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互融合,

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调味品

观影结束后,到场嘉宾共同探访了海天味业集团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全球最大酱油生产基地,见证一颗黄豆从选豆开始,经历蒸煮、净水、菌种、酿晒到灌装的全过程,原材料筛选、水源过滤,到高耸的酿造塔,再到全自动罐装打包的生产线,亲身感受现代化酱油自动生产线的强大技术力与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超过60万平方米的酱油晒场极具视觉冲击力。饮食文化学者、酱油收藏家、专栏作家霍权表示,“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调味品。”

饮食文化学者、酱油收藏家、专栏作家霍权。

《酱油是什么》将镜头深入到酱油现代化生产的每一个角落,详细记录一颗黄豆最终变成酱油的全过程。同时将酱油生产情况、微生物发酵与利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消费者关注话题融入其中,通过知识科普的方式,勘正关于酱油的焦点谬误话题,深化观众对酱油的科学认知,解密中国独特味道中的文化密码。

酱油,既勾勒出繁杂的人世百味,又承载着独特的饮食文化,《酱油是什么》将为观众带来最“鲜”的中国味道。该片由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出品,海天味业支持拍摄,芒果伯璟、伯璟文化制作,全片总共八集,将于12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同步播出,并通过芒果tv国际app在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