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写诗、绘画、演舞蹈剧……56岁家政女工“为梦奔跑”

出版社邀请

56岁家政女工出书

 
 

高挑温婉的李文丽今年56岁,是一名来自甘肃平凉的普通农民,也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家政女工。她在北京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创作了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画了500多幅画,她有5篇作品先后发表在《北京文学》《新工人文学》等杂志上,她还作为领舞参演了法国导演贝尔的舞蹈剧《盛会》,并且多次在媒体上作为家政女工发声。

李文丽说:“我要证明给大家看,我不是只会做家政,我还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一面是养家糊口的打工生涯,一面是实现自我的“诗和远方”,李文丽追梦的故事成为许许多多“打工人”励志的榜样,受到大家的认可和称赞。

腿伤尚未痊愈,李文丽已经很久没有出远门了。但是这次她不顾4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坚持前往。这一次李文丽是受到读者出版社的邀请,洽谈出书事宜。两个多月前,读者出版社社长王先孟主动联系上李文丽,想将她的作品结集出版。

出版社社长亲自出面邀约,这样的诚意给了李文丽极大鼓舞。按照出版社的计划,整本书大约在15万字左右,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出版。书名就叫《我在北京做家政》。

直到见过社长,李文丽对自己要出书这件事的不真实感才减轻许多。

李文丽:亲耳听到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真是心里踏实、放心了。

记者:为什么对这本书抱有这么大期待?

李文丽:对我来说也是为自己争了一口气

记者:这口气是要给谁看呢?

李文丽:要给所有看不起家政工的,看不起我们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人,让他们看一看,我们也是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白天拥抱孩子

夜晚拥抱诗和梦想

 
 

李文丽从小生活在甘肃平凉的农村,这里地处甘陕交界的黄土高坡,不通高铁,去趟兰州,车程都得四个多小时。李文丽四十岁之前,没有出过县城,一直在家务农。她从小爱看书、喜欢唱歌,但是,这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渐渐被磨灭,她过着和这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的日子——种地、结婚、生小孩。

在村里人眼里,李文丽是普通的农村妇女。“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家的日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说有什么值得说的,那就是她有3个孩子,儿女双全。2005年,李文丽的丈夫因车祸导致左腿截肢,家里的经济收入没了来源,陷入了困境。看着无法工作的丈夫和正在读书的儿女,李文丽扛起了家庭的重担。2017年春天,当地妇联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李文丽听说通过培训可以在北京当家政工,她当即报名,成为一名育儿嫂。她想去北京。

快到立冬,李文丽家院子前的柿子熟了。一家人摘柿子准备拿到县里去卖,李文丽挑出了一箱最好的,要给北京的小可寄去。小可是李文丽来到北京后带的第二个孩子,从小可一个月带到三岁,她和小可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文丽将小可看做自己在城里的孩子。

李文丽的画和文章真实记录了她在北京的育儿嫂生活。

 
 

“这一家有两个孩子,我的一天就是围绕着老少五口陀螺般团团转,做三顿饭,接送大宝上学,给小宝喂奶粉晒太阳,擦地买菜取快递,每天都是在厨房、客厅、卧室和卫生间里穿梭,做着周而复始细碎的工作。晚上直到给宝宝洗完澡,睡了,我才能把疲惫的身体搁在客厅阳台的小床上,拿起手机写我的日记,指尖触屏中,疲累感逐渐消失。明天周六,我听说了一个为家政工提供休息场所的公益机构,说可以唱歌、跳舞。我决定去看看”。

无论唱歌还是跳舞,大家都说李文丽有文艺天赋。这些暖心的鼓励,是她在老家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她加入了文学小组开始写作,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热爱文学的打工人,大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李文丽开始看到自己身上的另一种可能。

李文丽每天干完家务活就用手机写作,经常写到晚上十一点,尽管眼睛生疼,但她舍不得停下。她记录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她和文学小组的成员出版过一个合集《劳动者的星辰》。

走上舞台

我要为自己活一回

 
 

做完繁重的家政工作,李文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跳舞、绘画,她说自己仿佛是一颗种子遇到了温暖的土壤,肆意生长,绽放。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这样畅快过。

2023年秋,李文丽迎来了她的人生高光时刻。法国知名编舞家杰罗姆·贝尔团队要在北京呈现一场名为《盛会》的舞蹈剧,需要挑选20位不同身份、年龄、职业的人参演。李文丽拍了一个视频给导演,毛遂自荐,没想到她竟然被挑中当领舞,李文丽出演了她人生的第一部舞剧。

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台下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兴奋不已,他们在舞台上自由舞蹈,后来李文丽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了自己的心境。

 
 

“那一刻,我真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那一刻,我们不是在表演,而是一群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被生活压垮的凡夫俗子。我们舞姿优美,体态轻盈,我们满怀喜悦,踩着优雅的华尔兹,迈着杰克逊欢快的节奏,去金色的维也纳大厅,将要赴一场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盛会》。”

李文丽给自己起了个笔名“梦雨”,在北京的六年多时间,她利用当家政工的休息时间画了500多幅画作,写了近20万文字。文学小组帮她出了一本作品集《梦雨的世界》。

2022年,李文丽将照顾孩子的工作换成了照顾老人。虽然这样她每个月要少收入一千多元,但是她拥有了更多业余时间。她走向了更大舞台。她为家政女工发声,参加电视台的演讲,到广东参加书展,甚至还代表文学小组远赴澳门参加文学节。她努力活出更加精彩的自己。

坚持写作坚持梦想

坚持做自己

 
 

今年6月,李文丽在北京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左脚骨折,这使得她无法继续做家政工了。而这时,她在老家儿媳马上要生宝宝,李文丽不顾脚伤回到了老家平凉市冉李村。

李文丽曾经画过一幅画,画上的人被一个大石头压得直不起腰,她说,这个人就像自己,家庭责任让她无法卸下这些担子。现在,一边是沉甸甸的责任,一边是活出自我的渴望。写书继续,摆在李文丽面前的是艰难的平衡。

脚伤没有痊愈,但李文丽还是每天忙于做饭,伺候刚出月子的儿媳和小孙子。李文丽在北京学到的科学育儿知识,现在有了用武之地。

这一次归来,李文丽成了村里的名人,很多人都知道她上过电视,发表过文章,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传统的农村妇女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每天的家务事全部忙完后,才是李文丽整理书稿的时间。

今天是北京的文学小组开展活动的日子,朋友们给她打来视频电话。

李文丽:我觉得我以后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我肯定要去把我做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还想要继续出版,虽然这些没有让我真正完成一个独立自主有自由空间的女性,但起码我做的这些对我来说,是我喜欢做的事,我一定要把它坚持做下去。

无论身在何处

都要向梦想努力

 
 

李文丽的故事很容易给我们一个印象,她来北京是为了追梦,可这其实是错觉。她当初来北京,和如今不得不离开北京,首先都是为了家庭。是她足够努力足够执着,在赚到了家里需要的钱以后,把剩下的所有气力都投向文学和艺术,投入自我的重生。是她对精神生活的极度渴望,让外界得以发现她的才华和闪光,也让她得到许多无私的指导和善意的帮助。李文丽非常用心地对待在北京这段时间遇到的每一个机会,因为她非常清楚对于她这样一个家政女工而言,这一切有多么来之不易。

短片中,和文学小组的朋友视频通话后,李文丽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只用双手不停地抹着眼睛。在北京,她是可以自由歌唱、舞蹈、写作、绘画的“梦雨”;回到老家,她又成了妻子、儿媳、奶奶、妈妈。如果可以兼得该有多好,但现实情况就是,两个身份暂时还统一不了。这道题说难也难,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不必急于作答。既然李文丽出来打工以前,并不知道有多么精彩的经历等着自己,那现在又何必给未来早早下定结论呢?在离开北京前的一次演讲中,李文丽说,不管在哪里,都要坚持多阅读多创作多画画,这正好也是我们想对李文丽、对像她一样勇敢发光的人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定要记得自己心里一直要争的那一口气。

(总台记者 赵旭 刘湛 刘晓晨 邢博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