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张萍
图据视觉中国。
最近,全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召开,全省各地代表在会上分享交流经验做法,共同谋划如何深化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共富工坊”这个词儿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吸引了不少关注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了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着眼“扩中提低”和缩小“三大差距”,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在全省推开。2022年9月,浙江印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3年打造1万家各种类型的“共富工坊”,实现山区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至今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1145家,吸纳农民就业49.8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4.9万人,带动人均月增收2600元。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共富工坊”位列10个典型经验首位,向全国推广。
这个创新之举的核心在于,从“工坊”这个小切口、小载体出发,发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聚合力量作用,从而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百姓增信。
今天在浙江农村能看到,一串串彩灯通过订单下发,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手中完成组装,漂洋过海扮靓世界各地的家庭;一条条黄鱼,通过政企合资引进的数字增氧等新技术,身价翻了近10倍,实现了新时代版的“靠海吃海”;一批批融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自然风光禀赋的文创店、咖啡馆、民宿山居,抱团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之路……
农村为什么难富?说穿了还是技术、人才、信息差的制约。在道路、水电、环境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的当下,农民致富缺的不是硬件条件而是软件条件。“共富工坊”发挥党建优势,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通过“企业+村社+农户”结对,引导企业与村集体、村民资源互补。并且,在基础版的来料加工、农旅融合模式上,各地开展了形态多样的尝试,将产业链延伸到乡村、将新业态导入到乡村,强调对人的技能提升和思路启发,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启动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是一个中华民族讲了千百年的故事。今天如何通过推动共同富裕,把这个故事变为现实,既需要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种小而美、轻量化的大胆创新。“共富工坊”就是这样一个小切口,但是它带来的不仅是49.8万加入其中的农民生活的改变,更是乡村振兴不断嬗变出美丽风景的重要契机。
类似新做法、新经验的报道后面,有网友感叹“浙江经验”的含金量在上升。但是“向全国推广”并非“共富工坊”的终点站,解锁更多新场景、新功能,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品牌化运营、市场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把小工坊做出大效益,进一步体现共富工坊姓“党”名“工”为“民”的特质,仍旧有许多未竟之功。在推动共富富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有含金量的“浙江经验”,体现走在前列的浙江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