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携手阿里公益10年推出近百例凡人善举

9月2日,在第九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阿里巴巴公益第八届95公益周生态大会举行。阿里巴巴公益除了致敬台下数百位公益行业的行动者、平台上的爱心商家和亿万网友,还发布业内第一份小微公益观察报告,致敬一个带给我们持久深沉感动的群体——小微公益人。

报告样本均来自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十余年公益实践,由项目组联合全国400多家合作媒体挖掘、写就,旨在从“小人物”“小事情”,探知时代公益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和新风向。

11年讲述12849例平凡人的善行义举

2013年7月,阿里巴巴公益启动“天天正能量”项目,迄今联合全国媒体讲述传播了12849例平凡人的善行义举,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市、1000多个县级行政区。这些人物中有大量的一线公益人和民间草根公益实践。“魔法爷爷”忻元华、“星妈”陈美蓉、“温暖医者”周新雨、“照护者”林曙颖、“泡泡妈妈”邹杨……其中很多人的名字出现在报告中。

2015年起,西安晚报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携手,着眼于小而美和身边普通人的正能量故事,并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人人参与的公益活动,唤醒和点燃无数人心中的美好与善意,10年来推出过数十例凡人善举。

钟表维修店张守仁大爷苦等近60年寻找钟表主人,那份手艺人坚守的良心令人动容;见到有人从11楼坠下,正在巡查的保安李国武没有犹豫,冲上去伸手试图接住对方的举动令人敬佩;助学老师何春雨,靠捡废品12年资助了320名贫困生上学,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阅兵女神”赵怡婷,听闻楼下有老人晕倒,“破门”而出跪地半小时施救将人从鬼门关拉回;西安市急救中心医生李少菁曾为战“疫”专门给孩子断奶,却在转运确诊患儿过程中又当起“临时妈妈”……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见:公益已经成为退休老人、新城市女性等群体重新定义“我是谁”的途径;医生、老师、的哥等群体通过在职业中多做一点点,推动着青少年抑郁等社会议题的解决,也成就着自己的人生;超半数的小微公益人,因为曾经被帮助或遭遇困境走上公益道路,从受助者变为给他人撑伞的先行者。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凝聚了全国各地一线小微公益人的报告中,诸如“视障人群旅游”等很多需求第一次被看见、被重视;公益的边界被一再拓宽,“关爱照护者”等议题进入大众视野;养老、助残等宏大命题之下,一直有着小创新……

小微公益改变着公众对公益的理解和实践

小微公益与传统公益有何不同?报告创造性地提出“自我中心”理论: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大公益,是从公益对象“需求”出发构建推动。而小微公益,以自我需求、自我满足、自我认同为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构建出来的公益形态;小微公益的圆心是“人”——一个个等待自我实现、把公益融入生活的人。

据“天天正能量”十年前后公益高频词对比,从奉献到共建,从给予到共赢,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也让大家看到了时代和公益理念的变化。报告指出,从个体的身份认同,到群体的温暖纾解,小微公益正以一种柔性的力量,改变着公众对公益的理解和实践。

小微公益对今天的公益界和社会事业有什么意义?项目组在采访20余省市一线草根公益人、媒体和公益行业权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微公益的两大价值创新:其一,用最小成本的试错,带来自下而上的解法;其二,小微公益正成为社群融合新的公约数。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袁玥 图/阿里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