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似雪舞,于晓光从历史灰烬中塑造新角色——央华舞台剧《戎夷之衣》开启全国巡演

图说:《戎夷之衣》剧照

深刻细腻的舞台笔触,让发生在战国时代戎夷解衣的历史名篇有了一次视角独特的现代性解读。8月4日,央华戏剧出品的舞台剧 《戎夷之衣》在北京老舍剧场首演,随即开启近3个月的全国巡演。

《戎夷之衣》改编自《吕氏春秋·侍君览第八》中戎夷解衣的故事。齐国墨家义士戎夷与弟子石辛前往鲁国进行援助,途遇大风暴雪,二人露宿城外。戎夷脱下棉衣给弟子穿,自己半夜冻死,石辛因而活了下来,故事也就此拉开帷幕。舞台上,一场“黑雪”在舞台之上随着狂风飞卷,演员们以充满现代感的肢体语汇为观众们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开场。黑色的“雪花”纷纷飘落,密密地铺满了整个舞台,如同站在历史的灰烬之上,一段厚重的传说娓娓道来。

围绕“戎夷解衣而死,弟子活下”的主题,舞台剧以时空穿插的叙事,展开了跨度36年间的戏剧性故事。石辛从投奔楚国大司马,到杀死自己的岳丈大人投靠秦国,再到最终被秦王夺去了性命,罪恶在主人公身上日甚一日地蔓延,而道德的秩序永恒不变地运行着……

图说:于晓光饰演石辛

从剧本写作到舞台呈现,凝结着主创一次次的追问、探索与反思。编剧李静介绍,《戎夷之衣》的创作始于2017年,她被故事中隐含的道德悖论吸引,即道德者只有通过自我牺牲才能是真的活着,如果他致力于保存自己那么他其实已经死了。另外她也忍不住想,师父把棉衣披在徒弟身上,这个徒弟以后的人生怎么过?该剧正是以此两点为核心,主要探索的是一个人的自我和他的良心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肉体的生命和良心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艺术总监王可然表示,央华选择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永远不颠覆的原则,那就是从来不做让人更加绝望的作品,《戎夷之衣》展现的批判背后,是作者深刻的、极其尖锐的对希望的渴求,哪怕是用一切“黑”去推动对希望的建立。从剧本文本到舞台呈现的巨大跨越,必须遵守的原则便是要好看。

舞台上的“黑雪”,是导演黄龙斌看到剧本时感到可以给观众的想象空间,是一种剧本中所营造的世界的“乱”的投射,而“黑”正是象征了人的欲望。他很喜欢李静作品中对善与恶的探讨,主人公看似一直在选择,但其实他是没有选择的,他一直在因为要活命而做出选择,直到最后走向死亡。剧场、历史、欲望、选择、想象,这是黄龙斌为这部作品提炼的五个关键词。

在石辛的扮演者于晓光看来,石辛是一面黑色的镜子,像钻石一样有很多切割面,他是很多人的某一个面,他的每一个当下都是真的,但当他掉转过头就会忘记原来那一面,他的存在给了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一个引以为戒的例子,而创作这样一个角色演员需要把自己砸得很碎。

作家止庵为剧目的复杂性叹服,石辛的人生始终身不由己,一直处在求生与求胜的复杂局面里。止庵感慨:“作品的核心是‘选择之难’,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吕氏春秋》里提出的问题,今天的戏剧依然没有解决,因为这个复杂的问题是永远无解的,也因此给我们的共鸣和思考会非常多。”

首演之后,舞台剧《戎夷之衣》即将迎来为期近3个月的全国巡演,足迹遍及沈阳、保定、郑州、滨州、聊城、连云港、泰州、启东、诸暨、厦门、福州、衢州、长沙、株洲、赣州、珠海、海口、南宁、南昌、衡阳、吉安、宜春、衡水、鄂尔多斯、榆林、呼和浩特等20余个城市,为观众们带来视听与心灵的全新体验。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