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unsplash)
如今在朋友圈晒音乐节,早已成了少男少女们的标配九宫格。
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无数场音乐节在全国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填满大家每一个周末和假期,供工作日吃尽苦头的打工人,躁动狂欢、散尽“班味儿”。
可同时,音乐节也逐渐给人留下“变多了,也变贵了”的印象。还有不少乐迷直呼体验也今非昔比:档次缩水的阵容、不平等的分区售票、永远排队的厕所、频繁宣布延期取消的主办方……
不禁想问,音乐节原本被视为充满激情、激荡自由的乌托邦,怎么向全民 party 演变时变了味儿,成了大型割韭菜现场?
音乐节,成为“演出刺客”
去过的朋友都知道,在户外场地举行的音乐节相比起另一“顶流”演唱会,更随意开放、更没有距离感。
几万人挤在同一个舞台前,听着台上的演奏,情到浓时,将双手搭在陌生人的肩膀上开火车,活蹦乱跳穿越左右的人潮,如万马奔腾一般,很多乐迷也正是喜欢这样没有拘束的氛围和感觉。
热气腾腾的生命力也是音乐节的一大魅力,像去年的迷笛音乐节,众乐迷在雨中托举起轮椅少年的一刻,让音乐节成为了所有人都可以感受摇滚力量的平台 [1]。
而且比起演唱会,音乐节在演出时长和嘉宾数量上,可谓是性价比拉满,就算只是奔着压轴嘉宾前去,也不会觉得太亏。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音乐节能从早期小众的亚文化圈层浮出水面,成为如今这届年轻人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之一。
特别是 2023 年随着演出市场复苏,音乐节更是遍地开花。去掉延期和取消的,当年共有 560 场音乐节落地,创下音乐节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作为对比,2017 年到 2019 年的音乐节数量平均在 250 场左右。
音乐节演出有多火,想必大家有目共睹。可随着官宣场次信息纷至沓来的,是一路看涨逐渐离谱的票价。
音乐节的票价到底有多贵?
这么贵的票,能看到我想要的阵容吗?
现在的音乐节,为何位置越来越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