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顾达明”:电影《大浪淘沙》背后的故事

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有一座小山,叫作元宝山,一个小村落端坐在山前,叫作“罗源阁”村,当地人都叫罗庄村。我就是这个村子土生土长的人,小时候听老人讲,我们村有两个烈士,一位是谢运春,另外一位叫谢学勤(谱名),谢学勤就是电影《大浪淘沙》里“顾达明”的原型。关于他的事,年代已经久远,又缺少准确的史料,现在村里很少有人能说出详细的情况,只是听到零星的故事和记忆的碎片,但我一直想还原先辈的革命事迹。

从电影《大浪淘沙》说起

1924年至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蓬勃兴起,震撼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但因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而告失败,是否坚持革命成为有志青年面临的严峻考验。红色电影《大浪淘沙》就是珠江电影制片厂以此为背景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1965年出品,1977年3月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电影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

该片根据革命战士朱道南的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改编,主要讲述了几位知识青年在革命大潮中的经历,1925年知识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寻求出路,途中他们救起逃婚的余宏奎,四人结盟为兄弟,来到济南进了山东第一师范学校。四人以及后来结识的谢辉和刘芬,六人在共产党员赵锦章、国民党员薛健白的启发教导下,读进步书籍,接触革命活动并积极声援北伐战争。但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由于出身、经历和志向不同,靳恭绶、顾达明等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靳恭绶、顾达明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并被分派到长沙军分校受训,与他们的老师,即军分校教官的赵锦章重逢。1927年5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乌云刮到长沙、武汉,国民党右派薛健白带着余宏奎等潜往长沙策反顾达明、靳恭绶等人,遭到了二人的斥责。接着,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在长沙军分校制造事端,大肆搜捕军分校的共产党员。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靳恭绶、顾达明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在武汉反革命叛乱的前夕,汇集在武汉的革命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转移农村,消灭拦路截击的反动武装,跟随革命队伍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作为影片《大浪淘沙》叙事框架和冲突基石的,是“四个兄弟”同中有异的人生遭遇和截然有别的道路抉择,展现了在大革命这一紧要历史转折之际,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受的跋涉与探索、犹豫与彷徨、成长与堕落的曲折历程和复杂精神面貌,表明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斗争的道路,才是应当选择的正确道路。

《大浪淘沙》背后的故事

朱道南(1902—1985),出生在今枣庄市薛城区张范乡北于村。他为响应党的老干部写革命回忆录的号召,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署,于1959年初开始写作回忆录,并得到作协上海分会的指导。朱道南详细回顾了自己在大革命时代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分别整理成“走向革命”“湘江逆流——马日事变追记”“从武昌到广州”“广州起义”“红四师奔向海陆丰”等篇章,合为《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一书,于1961年8月正式出版。

朱道南在“前言”中感慨地说:“在大革命的风暴里,我们看到了工农群众无比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斗争意志,他们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决勇敢地与反动派进行不屈的斗争。我们也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残暴的血腥手段破坏大革命……和我一起参加革命的许多同志,在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他们英勇地为党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影片《大浪淘沙》中的“顾达明”一角原型即为《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书中的谢拙民。在这本回忆录里,记述主线为朱道南、谢拙民和杨荣林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是山东峄县一所中学的同学,相约一同去济南、武汉,朱道南和谢拙民又一同考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一起从马日事变中杀出来,又一起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部队撤往花县,在撤退路上,谢拙民救了朱道南一命,随后两人一起参加红四师第十团,时任团长正是徐向前。谢拙民先任排长后又任连队党代表,之后他们一起转战海陆丰,对谢拙民有迹可循的资料便到此为止。

在书中,朱道南对谢拙民等人作了具体描述:他(谢拙民)聪明而稳重,很有抱负,十分讲义气,体格异常健壮,有“铁膀子”之称。

我还查找到一篇有关谢拙民最后的记录,来自作者郑春河的一篇文章:1928年2月初,红四师经过连日奋战,攻克了地主民团、县保安队驻守的普宁县果陇。战斗结束后,转战千里的红军战士朱道南患了重病,谢拙民同志将他送往后方山坑医治。自此,朱道南踏上了在海陆丰艰苦难忘的战斗历程……朱道南沿着老妈妈指点的方向翻山越岭,在朝面山、激石溪一带寻找部队。一天傍晚,他走到半山腰,树丛里突然传来霹雳一声:“站住!不准动!”朱道南身子一怔,感到一支枪口正指着他。呀,好熟悉的声音,夹带着山东峄县家乡的口音。这深山老林还能碰到山东老乡?朱道南慢慢转身,一个高大的身影向他走来,细细一瞧,哈,真是同学、战友谢拙民!他叫了声“拙民!”就瘫痪着倒了下去。连党代表谢拙民带领20多人坚持游击战,前一阵撤退到红军医院,只看到烧塌的茅寮和残留的炭灰,没找到朱道南尸体,不知其死活,谁承想在荒山野岭见到日夜思念的战友,惊呼:“呀!道南,你小子真命大,想不到你还活着!”一把扶起朱道南,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在高山一处背风的山窝里,红军战士用双手搭建简易“人”字茅寮,坚持与清剿的白军展开拉锯战。

关于谢拙民的史料甚少,谢拙民是谢学勤吗?笔者曾多方查找未果。

发现谢学勤的准确记录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老家的村子里,我意外找到了一本名叫《大浪淘沙见真金——缅怀朱道南同志》的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1994年6月出版,这本书收集了有关朱道南革命事迹的详实资料,包括一些他的老战友以及亲友、同事的缅怀文章。在书中收录的一篇朱道南写的回忆录《坎坷的路》中,我发现了关于谢学勤的准确记录:现在我能够记起的知名烈士,主要有下列同志:田慕韩同志,韩庄人,1923年或1924年入党,师范毕业,人很聪明,工作能力很强,曾三次被捕入狱,最后牺牲在狱中。孙业璜(孙惠平),下庄人,1926年同我一起南下,在“龙廓战斗”中牺牲。谢学勤(谢觉民),罗庄人,碣石筹委会区队长,牺牲的时候名叫贺敬成。杨荣林,小郝湖人,字叫杨润浦,这人聪明能干,后来改名杨的,在广东“果龙战斗”中负重伤,后牺牲。

在朱道南的回忆里,谢学勤是他的亲密战友,罗庄人,就是笔者现在的村庄。碣石筹委会区队长,是他参加海陆丰战役中牺牲时的任职。另外,谢学勤有另外一个名字谢觉民,和《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的谢拙民,有些误差,那么,谢学勤是谢拙民吗?

在该书的开篇,由中共枣庄市党委办公室撰写的《大浪淘沙千古颂追远惠后示世人》一文中有表述:“1926年7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北伐战争开始,10月攻克武汉。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了支援北伐军继续北伐,中共山东党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到南方参加学习和训练,以充实和加强北伐军的骨干力量。这时,朱道南、杨荣林、谢学勤等经田厚起介绍认识了当时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人丁君羊(后脱党)。便向丁提出了响应组织号召南下学习的要求,经组织批准,每人发给30块大洋作路费,由济南到青岛,化了妆,乘海轮赴上海,再沿长江溯流而上,到达武汉。这时的武汉刚被北伐军攻下不久,革命气氛十分高涨,全国各地的以及海外华侨、朝鲜、越南的知识青年云集武汉,总数十多万人。驻武汉的北伐军各军和师以上单位都招收学生举办军官教导团。”这段史料里面,明确记载了谢学勤的名字。

综合以上史料,基本可以确定谢学勤与《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的谢拙民是同一个人。另外,他还有谢觉民、贺敬成等名字。在大革命的年代,名字是身份的掩护,一个人多个名字是很正常的。

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朱道南和谢拙民在谢拙民哥哥家里躲藏,哥嫂给他们带上了煎饼和煮熟的鸡蛋,深夜从罗庄出发,奔赴济南,走向了革命道路。《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一书中,也有准确的记载。

书籍《大浪淘沙见真金——缅怀朱道南同志》封面

还原革命烈士谢学勤的一生

谢学勤,1903年3月8日出生在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罗庄村),他是《大浪淘沙》电影主要人物原型之一。

1922年,谢学勤与朱道南、和杨荣林等人一起到济南求学,考入济南师范讲习所;192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间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学生,经常参加共育团组织的革命活动。1925年秋,谢学勤经田厚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济南的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军阀张宗昌镇压,为了投身革命,受组织派遣,谢学勤等由济南经青岛,转道上海,再去武汉。1927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3月在长沙“黄埔三分校”由暴崇德、刘赤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谢学勤和朱道南等十几名进步同学,与反动军队展开了战斗,由于敌众我寡战斗失败,脱险后撤回武汉,经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负责人恽代英汇报了马日事变详细情况,被批准回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7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生最初编入由叶剑英同志任总参谋长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11月,在叶剑英的带领下到广州准备参加起义;同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开始起义。起义武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攻占了市公安局和市内绝大部分地区。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英勇的反击,谢学勤等人并肩作战,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经过三天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之后,谢学勤所在的部队在广州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谢学勤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在去往海陆丰的路上,他背着受伤的战友朱道南和队友一起奔赴前线。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外号“黑煞神”的他让敌人闻风丧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军阀的极大恐慌。1928年初,国民党出动两个军,并以中山、民主、广庚、飞鹰等战舰相配合,分三路“围剿”海陆丰。当时在海丰的红四师响应中共东江特委的号召,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在保卫陆丰县委的一次战中,谢学勤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生前曾任碣石筹委会区队长,牺牲时名叫贺敬成,年仅25岁。

据朱道南亲人回忆,朱道南生前每每提及谢学勤的救命之恩,都是泪流满面。

谢学勤的一生,短暂而辉煌。纵观中国革命历史,正是无数位像谢学勤这样默默无闻却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奋勇拼搏,才为新一代开创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的革命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作者:谢云松

来源:文史博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