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剧集的短与好

近日,我无意中在手机播放器上看到《好野计划第一季》,名字有意思,点开进入第一集《升级》,影像感还可以,于是用手机投屏到电视上,一集一集看下去。
“好野计划”这个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推新人的项目。果然,该剧由刘循子墨监制,集结了王泽丰、赵鹤松、姜晓通、柯达四位新锐导演。
与近年开始流行的季播剧不太一样,《好野计划第一季》走的是“短剧系列”的路子。全剧仅4集,每集都是独立故事、独立拍摄团队,单集长度在三四十分钟。剧集时长虽然偏短,但主题容量和向度却很丰富。

王泽丰执导、俞灏明主演的《升级》,以科幻剧的外衣,讲述职场故事,俞灏明化身打工人卷入优化危机,最终沦为无情机器。故事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卡夫卡和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甚至比一百年前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更具悲哀感和无力感。《升级》作为“好野计划”第一季的“头炮”推出,无疑是成功的,也吊足了观赏者胃口。

第二集是赵鹤松执导、马苏主演的《无处不在》,将观众从科幻世界拉回现实空间,进入惊悚悬疑的情境。故事在以脑筋急转弯式的双重“死亡反转”考验观众智力的同时,悄然将“放手让孩子成长”这一隐性主题传达给大家。与《升级》可以借寓言传递海量信息不同,《无处不在》的创作难点在于它要挑战的是非常成熟的惊悚悬疑类型。悬疑剧留给创作者的创新空间原本就有限,而“放手让孩子成长”又是主创必须要交代给观众的(否则该剧就失去了拍摄意义)。从目前呈现效果看,目的刚好达成,这集虽没有奉献惊艳,结果却已很难得。
姜晓通执导,白客、张本煜主演的第三集《劫日礼物》,讲述小人物的“痴心妄想”被命运支配,只能退回原来轨道的故事。故事无奈感和新生感交织,幽默外带着几许清新。就“笨贼”类影视的“复制”而言,完成度比《无处不在》又高出了一筹。当然, “笨贼”主题本就比“死亡”主题更加轻松欢快,这也是它“讨喜”原因之一。

柯达自导自演的《不许笑》,展现了一名喜剧演员的心酸与无奈。仿佛是为了与第一集《升级》呼应,作为全剧最终集的《不许笑》也带有一定寓言性,因为涉及“喜剧演员”这一职业,观众并不会觉得故事主题过于小众。这也与这些年人们从媒体上获知生活中的周星驰、郭德纲等喜剧明星,并不像影视作品中、舞台上那么恣意快乐有很大关系。看该剧时,我甚至联想到了卓别林的《舞台生涯》(那是我小时候倍感失望的电影之一,因为伟大的喜剧明星在那部电影里演得我直想哭)。我以前和大家探讨过:作为文艺作品,影视对观赏反响的依赖决定了它的大众属性。想表达思想深度,当然可以,但是别让观众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不许笑》本来可以用反叛式的闹剧桥段作为结尾,但它更进了一步,让剧中的喜剧明星进了牢房,而且不得不继续自己的搞笑表演。这一安排,貌似对荧屏前观赏者的妥协,其实它是尊重了文艺创作的规律。能这样“委屈自己”,拍摄者反而令人肃然起敬。

总长度有限的《好野计划第一季》,观看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比那些二十多集的剧集短,有时甚至还会让人想回看某个段落。这一方面得益于全剧电影式的凝练拍法;另一方面得益于它涵盖的类型丰富,带给观众多元审美满足。
好作品不是长度决定的。《漫长的季节》《欢颜》都不算太长,但看完它们,你会感觉浏览了一个时代或一两代人完整的人生。当然,我们也不会因为它们,否认《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甄嬛传》这样的超长剧集,以及《狂飙》《繁花》这样的常规长篇剧集。甚至,一些优质季播剧,是不是可以为了作品完成度,在篇幅上稍微“网开一面”?比如说《庆余年》,据最新传闻,该剧第三季将和第二季一样,处理成三十多集,但这样的长度对于原著内容量而言,还是太短了,毕竟第二季篇幅有限导致与前季节奏不同,进而引发的观赏争议犹在耳边。

徐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图片:剧集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