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后配音演员,当过香港影帝的正音老师,帮他纠音后他很开心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87位真人故事

与众多明星近距离,曾经是我的工作日常:

有时候因工作的原因,一天之中碰面的明星就有30多位,如同走马灯。

和半个娱乐圈的明星合作,让我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的a面和b面。不同于台前的光鲜背后,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细节与真实……

我叫欣怡,广东湛江人,70后。我有多个斜杠角色:电台主持、广告配音、配音导演、歌手、演员、语言导师、语言表演考官……可我最热爱的却只有一个。

(我是欣怡,20年资深省台主持人)

我的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西安人。我7岁前在西安生活,8岁回到湛江,形成了我北方与南方的语言基础体系。

父亲是一位颇有知名度的中医主治医师,母亲是卫生局的医疗人员。虽然从小家人就灌输从医的思想,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医生。

比起用听诊器过家家,我更喜欢看鞠萍姐姐给动画片角色配音的节目。拿着个麦克风,天天看动画片,然后就把钱给赚了,那可真爽,我将来也要从事这样的工作。

听了我的畅想,家人纷纷表示反对,母亲是唯一支持我的人。在她看来,人生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母亲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想做,你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她不光嘴上鼓励,还给我报班学播音主持。那时候的家庭月收入只有不到800元,一节私教课就花去了300元。

感恩有格局和远见的母亲,让我从此有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定可以做到的自信。

(在广东电台音乐之声时候的我)

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死磕粤语。从对“杯子”是“bui”,橙子是“caang”的蒙圈,到可以和语速贼快的广东同学嗨聊不卡壳。

语言上颇有灵气,可功课却迷迷糊糊。

我是以语文数学两科60+分勉强上的初中,进的是全年级最差的班。

在学渣云集、集体躺平的学习环境里,我空有当主持人的理想却不知路在何方。直到初二,遇到了蔡顺彩老师,她像一束光,给我指明了道路。

蔡老师教我们英语,她去过好多个国家。那个年代,能踏出国门的人极少极少。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分享国外的有趣见闻。

一天临下课,她对全班同学说的一番话,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每一个字:

“外面的世界很大,你们一定要考上高中,只有考上高中,才有机会考上大学。你们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学好英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知道你们基础差,下课可以来找我问任何问题,我不会认为你们问得太简单,只要来问,我都会教。”

(在广州市电台时的我)

下课时,只有三个同学问老师问题,我是其中的一个。

有个男生问英语字母是24个还是26个;我问名词复数加s和加es的区别。

这些简单的问题,蔡老师却听得很认真,仿佛我们问的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她拿着粉笔走出教室,在走廊的地面上写下26个字母,列举加s和es的单词,将有趣的、方便记忆的点娓娓道来。

那一刻,我听见心底有一个“叮铃”的声音,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泪水模糊了双眼。

眼前的画面温暖了我一辈子:狭长的走廊上,蔡老师温和的声音在回荡,粉笔在地上沙沙响。冬日的阳光透过树梢,越过栏杆,在她弯着的背上投下一缕缕金灿灿的光……

后来,全班50人只有我们3个问问题的学生考上高中。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从此开始。

后来,我们3个全部都考上了大学。问26个字母的男生,如今是一线城市大型市政建设的高管。问名词复数的我,高中起进入重点班,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主持人,走遍了亚非欧28个国家。

(接受采访的我)

我是在1992年考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

在那年之前,播音主持专业已停招多年。在那年之后,也持续了多年不再招该专业。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当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大学的三年,是极大提升我的专业内驱力的三年。

我每天清晨五点半吊嗓子,带动了全班的早起习惯;我为了练习长气息,每天傍晚一口气提满满一桶热水上8楼宿舍。

为诠释好毕业作品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光是分析这篇文章,就写了好几千字,做了大量笔记,看得滚瓜烂熟,每张纸都翻毛了边。我还用围巾蒙起眼睛,体验了三天盲人的生活。

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演播,从此真正开窍。

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分到湛江电台担任节目主持,开始陆续采访娱乐圈的明星们。

(在南方电视台中担任嘉宾)

那个时候,我采访过当红的谭咏麟、张学友,刚成名的周迅,稚嫩的朴树……

我也渐渐形成了爽辣活泼的主持风格,收获了很多听迷的喜爱,成了这座小城的“城红”。

每天会收到一麻袋一麻袋的听众来信,还有了自己的听迷会、俱乐部。风华正茂的我,在事业上顺风顺水。

2000年,我在海边主持了一场跨年焰火晚会,当时邀请了黑豹乐队,很多狂热的粉丝蜂拥而至,现场足足有7万多人。

如此超大型的音乐会,既要点燃全场的热情,又要把控节奏不乱套,非常考验主持功力。而我,完美地完成了。

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我看着绚烂烟花在空中绽放,在短短的几秒钟就炸裂不见。

烟花再美,不可能永远绽放。我开始深深思考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主持人。

我不可能永远扎着冲天辫,画着酷炫妆容。追名逐利不是我的目标。我想去寻找人生的更多可能,去汲取新的养分,找到此生最热爱与擅长的事。

(采访陈奕迅,他因为连日赶通告黑眼圈,所以才戴着墨镜)

不久后,我以文化课第一和专业课倒数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星海音乐学院声乐专业。

感恩有着豁达治学理念的校长,因为这两个“第一”第一个录取了我。录取理由是:“我们要挑一个文化课好的,专业课不好可以慢慢学。”

别看我主持一套一套的,可唱歌却一首一首地跑调。当初报考也是临时起意,本着挑战自己,陪声乐同事一起报考的,没想到我考上了,而同事没考上。

人世间的许多事,总是这样阴差阳错地改变我们。

来到广州,我很快就面临了经济上缺钱,生活上缺肉的窘境。

像我这样一个地方台的主持人,那时的月工资是1200元左右。我在学院和广州电视台之间租的房子,兼顾两边的距离是因为我笃定自己,一定会重返主持行业。

交完学费和三个月的房租及押金,我的积蓄全掏空了,兜里只剩下900元。

(2004年,我又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深造,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左三是我)

为了省钱,我在面包店快打烊时买打折面包,每天配不同口味的果酱吃。

啃面包一个多月后,我向广州的朋友发出“求助”信息:大家有主持有配音的活,都可以找我。没活介绍的,也可以请我吃顿早茶,我已经很久没吃肉了。

信息批量发出后,只有一个人回复了我。他叫紫辉,是我人生中的又一个贵人。

我在他们公司的一次活动中担任过主持,和他只有一面之缘。收到我看起来穷酸搞笑的信息后,他选择相信我,向我伸出了援手。

他请我喝早茶的星期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我咔咔啃着排骨、凤爪,让他帮我打电话联系工作。结果他联系的人不是普通的人,是当时广州最红的主持人罗杰,他主持的“关不掉的收音机”火得一塌糊涂。

接过紫辉递过来的手机,我向罗杰做了60秒漂亮的自我介绍。

第二天,我到fm1061试音。第三天,我接到了录用通知,正式开启在广州电台的主持生涯。

(采访中国驻德国慕尼黑总领事毛静秋女士)

罗杰根据我的声音和形象,设计了一个讲两性情感的节目《知情知趣》。凭着我机敏大方的主持风格,节目一夜爆火。

多家纸媒对我进行了采访,《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两家权威媒体同一天刊登对我的访谈文章。

而且,越来越多的省市级节目向我发出邀请,但我都婉拒了。

我不想一辈子只做情感类节目。因为一旦被定性,距离天花板也不远了。我想破圈,不想被框定。

一次偶然机会接触配音之后,我便开启了在这个领域的深耕。

刚到广州成为穷学生的我,从5毛一条的配音开始。

我录过10086“动感地带”各种按键提示配音,20厘米厚一沓的文字提示,一张近20条;我还录过可口可乐员工生产操作步骤指令的配音,密密麻麻,厚得像一本大辞典。当然,这是要签订保密协议的。

虽然内容枯燥,录得也口干舌燥,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录完就能拿到几千块钱,够交房租和买肉吃了。

(我在陆川导演的电影《脱轨时代》里本色出演主持人,左边的帅哥是吴克群)

过了不久,终于有了广告配音的邀请。从处女作“急支糖浆”开始,我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广告邀约。“为什么追我……”这句经典广告,全国至少有1亿人打开电视一听就是10年。

我为很多经典的、沙雕的广告配过的音估计有几百条。

也许你不记得某宝做过的广告,但你一定记得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黑妹牙膏”“天地一号”、“好迪真好”、“苏菲卫生巾”等等耳熟能详的广告,里面都是我的声音。

央视少儿频道的热播动画片《斗龙战士》,我参与过第一、第二部的配音,在其中一部中还担任了配音导演。

那个时候,我的广告配音薪酬15秒900元。

我的女儿,就是跟着我在录音棚的耳濡目染下长大的。她4岁就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条配音作品。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原因或是走了什么捷径。

广告方是个知名奶粉品牌,对配音的标准严苛且用心。当时送了5个孩子的配音给几百个妈妈审听挑选,最后才选了我女儿的。通过这条广告短片,她给自己赚到了奶粉钱。

(女儿在录音棚的耳濡目染中长大)

我的学生也参与了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配音。包括小天才电话手表、步步高学习机、长隆欢乐世界等等。

如今我也在持续配音创作,前几个月还配了一条拆猜乐盲盒的玩具广告。你听过吗?

如果说配音工作是有趣的幕后,那么娱乐主持就是有趣的幕前。

作为娱乐主持,跟无数的明星打交道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因为近距离,让我看到了明星的另一面。台前温和的人,私底下却是暴脾气;台前强悍的人,私底下却很脆弱;也有人台前看起来高冷,私底下却很温暖。

我采访过一个h姓女明星,我们常常看到她又飒又酷的“女金刚”形象,可那次我看到她因车轮战采访几乎累瘫,在酒店房间摔杯子发泄情绪。当转身面对镜头,马上又是神采飞扬的样子,让我很吃惊也很感慨。

采访古巨基那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他刚演完《情深深雨濛濛》和《还珠格格》续集,台里收到消息说他来广州拍摄一个运动鞋的广告,就匆忙派我去进行采访。

(采访温暖的古巨基)

因为工作量密集,我的采访提纲准备得不够细,背得不是很牢。在问一个问题时,我把他的角色和苏有朋的搞混了。

古巨基先是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然后在我耳边悄悄说:“你说错了,是苏有朋。待会记得一定要剪掉,否则领导会批评你的。”作为当红明星,不但不生气,还贴心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考虑,让我感动之余,也暗暗告诉自己也要践行这些好品质。

2010年,我受到嘉佳卡通卫视的邀请,帮电视台的卡通主持酷比配音。

我不只是配完音就完事,还揣摩如何把这个可爱的小卡通赋予更多的个性,让更多的人记住它。我每次都把稿子改了又改,还积极出点子,希望能够这支年轻的团队把节目办得更好。

有一次,我为这家年轻的电视台拿到了刘德华的独家id。

(2010年,我和卡通主持酷比一起主持新春嘉年华)

那次刘德华和徐娇主演的《未来警察》发布仪式,很多娱乐主持、记者都蜂拥而至。

像这样的新片发布会,一般都是主创人员在台上轮流讲几句话,然后拍几张照片就走人了。

流程很快,如果想单独采访刘德华,并让他给自家媒体说几句话,那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我通过“小道消息”了解到刘德华夫人正在备孕,那时候马上就到六一儿童节,他作为准爸爸,心情一定和平时不一样。

于是,我准备了一块很大的提词板,在上面写了一行字。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当天现场,导演、刘德华和徐娇等几个主创人员果然很快就走完了活动流程。眼看着刘德华在很多保镖的簇拥下往外走,记者们涌上去,可话筒、摄影机伸过去都被保镖拦住了。

我站在人群中,用很大的音量喊了一句:“刘德华先生,马上就到儿童节了,可以给孩子说一句话吗?”结果刘德华听到了,他停了下来,指着我说:“就给她录。”

(我录到了刘德华的独家id,为了完成工作,放弃了与他的合影)

我唰地一下,把写好的提词板高高举起,刘德华露出招牌笑容,照着念了出来:“我是刘德华,祝愿全国的小朋友节日快乐!欢迎收看嘉佳卡通卫视!”

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都在看是谁那么幸运地被唯一点名,还录到了珍贵的id。

可惜我无法给他们共享,因为他们大多是娱乐板块的。

同事们都很激动,作为年轻的卫视节目,能录到那么有分量的id,对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太有帮助了。

好笑的是,采访完刘德华,摄影同事摆好架势等着我上前和他合影,而我却快速收起字牌,一溜烟跑去采访徐娇了,留着摄影师大哥在风中凌乱。

对我来说,与明星合影这件事并不重要,完成工作更重要。

比如说,我被选为梁朝伟拍摄广告片的正音指导老师,别人看到的是时薪8000元、傍影帝扬名,而我更看重参与顶级广告录制过程的经验积累。

广告拍摄地在香港湾仔一个大工厂般巨大的摄影棚里,中间的“小黑屋”就是拍广告的地方。

(我是梁朝伟的正音老师)

一袭白衣的梁朝伟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走进来。看着他如沐春风的笑容,我们所有人都像被定住,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一路打招呼走过来,进入了录音室。

他半弯着腰和我握手,用迷人的电眼看着我,温和地说:“你是我今天的老师,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全听你的,拜托啦。”

我的心情不紧张不忐忑是假的。要知道,梁朝伟的档期排得很满,这次录制完,他要立马赶往下一站工作地。如果我正音不到位,就会耽误时间,再补录的话,更是很麻烦的事情。

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凭着敏锐的耳朵,迅速诊断出他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发音问题,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纠正好,顺利完成了录制。最后的录制效果,梁朝伟自己听了很满意很开心。

我也很开心。不过,比起帮明星正音,帮助普通人改变和雕琢出“好声音”,给予我的成就感会更强烈。

(我在广东财经大学上就业指南课,用俞敏洪的一本书名“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作为主题)

大学毕业至今,担任语言导师这个角色,我已经践行了30年。丰富的配音实战磨砺,练就了我高度敏感的“老中医”耳朵。

戴尔卡内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的是口才艺术。”但是,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语言问题所在。

一个百万粉丝的大博主,曾恐惧出镜,只做手播。我帮她找到声音与镜头前表现的核心问题所在,如今她已经突破自己,自信出镜了。

一个在商业圈浸泡几十年的面馆老板,却因不善表达错失了很多商业合作的机会。我指导她用清晰简洁的商业语言展示自己,如今她已经开启多项合作的步伐。

从这些大人身上,我突然发现,语言表达是一件应该从娃娃抓起,受益到老的能力。给孩子学再多的兴趣爱好,都不如把语言表达练好。

(我在语言考级中担任考官)

有一个小女孩,从4岁就开始跟着我。从g和h不分,满教室乱跑乱跳,后来成了侃侃而谈、睿智思辨的“十佳羊城小市长”。

还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父母也给她报名参加“羊城小市长”比赛,拜托我“训练”她。

起初她完全不相信自己是“小市长”的料,我决定先不讲专业,先讲故事。

我给她讲蔡老师的故事,讲我采访过的励志的企业家和明星故事,讲那些不屈的普通人故事。

在她渐渐打开心扉后,我才开始专业指导。其中训练的过程,她有过退缩,想过放弃,我都一次次帮她开解。

(2024年3月,作为特邀主持人,成功主持行业沙龙)

在全广州65万名学生的层层考核中,她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前20名、前10名、前3名,进入总决赛。最后当选了“十佳小市长”,还拿到了特别表现奖,广州市市长给她亲自颁奖。

后来,这个原本不自信的孩子,从此成绩一路开挂,作文拿满分,演讲比赛多次拿奖。还立下远大志向:成为像钟南山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研究最难的细胞排列课题。

如今,她已经是一位高三学生,我会一直为她加油,待她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为她鼓掌,为她骄傲。

从我初二那年被蔡老师点亮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想成为像她那样的人。我想对蔡老师说,您把我从一条“虫”培养成一条“龙”,如今我也像您一样,不嫌弃任何孩子,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成“龙”的潜力。

这个女孩后来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我一直保留着。我很欣慰,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这就是一棵树撼动一棵树的真实意义。

(为一声“老师”,我愿一生为师)

年少的我,曾在日记本上写下人生清单:

“拥有一份热爱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有一辆车、有一个孩子、拍一部电影、录一张cd、考取潜水证、在埃菲尔铁塔旁喝咖啡、看雨果书中的巴黎圣母院……”

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愿望,后来都一一实现了。

关于我的前半生,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美好的仗我已打过,当跑的路我已跑进,所信的道我已守住。”

进入人生下半场,我只想奔赴一个目标:成为全中国最好的语言导师。

当年的我,被老师用一束光照亮,引领我走向广阔的世界。如今的我,也想成为那束光,点亮无数个“我”沉睡的梦想。愿每一个“我”,都能实现人生清单的愿望,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口述:欣怡】

【撰文:十月波斯说】

【编辑:乌溪雾】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