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弦乐家族里,中提琴既是优雅低调的歌者,也是高低音区之间不可或缺的粘合剂。而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提琴一直受到大众的误解,也鲜少有独奏的机会。近年来,中提琴在国内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青年中提琴演奏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盛利(摄影 李乃馨)
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盛利见证了中提琴在国内的发展。6月13日,盛利教授创作的《中提琴演奏与教学》在城市音乐会客厅镜厅举行,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本书作者盛利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总编辑陈欣和相关师生,在中提琴温润丰富的琴声和盛利教授的分享中,共同见证上音中提琴专业近年来的发展。
“新书从准备到付梓,前后花了七八年时间。”盛利表示,对演奏者来说,要把多年丰富的演奏经验总结、梳理变成文字,是另一种挑战,而这对于学科的发展和建设确是至关重要。盛利认为,这本书有助于加深对于中提琴技术认知、音乐理解深度,也会收获多元思维能力和对于教育理论内容的进一步思考。
新书发布现场,上音中提琴学生马晨、王雨濛、林怡秀、吴承展和钢琴学生袁潇带来中提琴四重奏皮亚佐拉的《咖啡馆1930》和中提琴独奏帕格尼尼《中提琴大奏鸣》。在新书发布前,盛利教授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现场表演等中提琴四重奏
用八年逐步搭建起中提琴教学内在构架
1995年,盛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师从沈西蒂教授。作为上音第一位中提琴专业教师,沈西蒂被视为“拓荒者”,为中提琴专业走上独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让中提琴在弦乐专业中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她的培育下,上音中提琴专业发展迅速,形成“大中小一条龙”的教学体制。2002年,盛利作为上音中提琴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又让中提琴专业迈上新台阶,将原先“大中小一条龙”的教学模式延伸到研究生教育层面。随着多次在世界顶级中提琴比赛中夺得桂冠的沈子钰同学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并顺利毕业,成为上音第一位获得中提琴博士学位的学生,至此,上音中提琴专业形成了“小-中-大-硕-博”更为完善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想要壮大一门乐器的发展,师资非常重要,这也是我研究中提琴教学、编写教材的驱动力,”盛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过去,中提琴的教学一直靠小提琴教师“扶持”,缺少专门的师资和系统的教材。在《中提琴演奏与教学》一书里,盛利花了八年的时间,从演奏技法、曲目、教学理念与教学体系等部分着手,逐步搭建起中提琴教学的内在构架,这其中既包含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也不乏他参加每一次国际比赛、研究每一位中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的心得。
“即使同为弦乐家族,有着很近的血缘,但是‘隔行如隔山’,用小提琴的方法来教中提琴,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盛利说,从训练方式来说,中提琴借鉴了克莱采尔、卡尔·弗莱什音阶等小提琴教材体系的同时,与中提琴的教育体系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并驾齐驱”。
其实,在学习中提琴之前,盛利接受了多年的小提琴专业训练。刚刚接触中提琴的时候,他感受到不同于小提琴的音区和发音特质,“大约一两周以后,我对中提琴就已经很熟悉了,好像它和我有一种缘分。在我的认知里,中提琴的声音非常优美和温和,这也成为我继续学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音,也有不少学生是从小提琴转到中提琴学习,在盛利看来,中提琴的演奏方式和小提琴有很大的差别,“由于琴弦的粗细、音箱的大小、音区的高低,造成了演奏法上的一些不同,从乐器的专业角度来说,哪怕有一点差异,也会造成本质的变化,”盛利说,从小提琴转到中提琴,如何在保证中提琴醇厚的音色基础之上拉得清晰灵巧,是一门学问,“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应该称得上颇有成效。”
中提琴是四重奏的粘合剂,却又时常被忽略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选择学习中提琴,在盛利看来,这样的选择或许有现实原因,但也体现出中提琴本身的魅力,“从认知到熟知到热爱,小朋友选择学习中提琴,都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有些孩子是真的喜爱中提琴的声音,觉得小提琴有些刺耳,大提琴过于低沉,而中提琴的声音温暖柔和,最接近于人声,有评论家还形容,中提琴有着‘天鹅绒般的声音’,”盛利说道,“每种乐器都有自己不同的魅力。”
追溯历史,中提琴早在16世纪中期就已诞生,但直至20世纪才走上正轨,迈上独奏舞台。“事实上,在弦乐家族里,是先有中提琴,再有小提琴和大提琴,”盛利说,中提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直到19世纪才真正地进入交响乐团。19世纪后期,在柴可夫斯基、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等人的室内乐作品中,中提琴声部丰富的艺术表现潜力在弦乐四重奏中得以全面发挥。
盛利最近出版了《中提琴演奏与教学》
在四重奏里,中提琴位于中音区,往往充当着粘合剂的作用,却又时常被忽略,“一个原因就在于,过去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为中提琴创作的独奏曲比较少,乐器的独奏越少,受到的重视程度就越低。作为一门学科,它需要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得以在舞台上呈现与推广,”盛利解释道。而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重新发现这种乐器的魅力,出现了不少为中提琴创作的作品。例如,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徐孟东为中提琴创作了大型管弦乐组品《交响幻想曲》,将民族韵味与现代技法相结合,多次在北京与维也纳等国际艺术节上奏响。与此同时,一批年轻的中提琴演奏家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让这门乐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2年,梅第扬赴任柏林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成为这个世界顶尖交响乐团中的首位中国籍首席演奏家。
乐器的发展离不开传承。盛利还记得,自己当年被沈西蒂教授带入了中提琴的世界,如今,作为上音中提琴专业的中流砥柱,盛利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中提琴专业人才,这些年轻人在国际大赛中频获佳绩。
国际大赛获奖者、上音首位中提琴博士生沈子钰,12岁时,她进入上海音乐附中,从小提琴改学中提琴,她形容这是“机缘巧合”,正是恩师盛利让她接触中提琴并进行深入学习。15岁时,沈子钰在英国特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30岁以下组中获第一名,成为该赛事史上最年轻摘得桂冠者,如今,她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参加各大国际顶尖音乐节。“中提琴看上去温厚老实,其实可以展现出多元的风格——比如疯狂、细腻、微弱的音色,也可以很孤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充中提琴曲目库,让更多人感受这件乐器的美好。
“中提琴的音色略带一丝忧伤,又不失刚毅,可以表现忧郁,也可以传递欢快和美好。中提琴可以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最直接的美,因为它最接近我们的人声,”盛利说道,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中提琴的世界,从而壮大国内中提琴演奏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