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原著大结局:孔捷感念丁伟高瞻远瞩,惋惜李云龙英年早逝

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等主演的经典电视剧《亮剑》。

看解析,更深入。

楔子

电视剧《亮剑》中,“晋西北铁三角”指的是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位团长。

但在原著中,根本就没有“铁三角”的说法:丁伟虽然是李云龙的老相识,但丁伟不在晋西北,而是在东北那边指挥战斗。

不过到授衔时,他们因为都被评为“少将”,还闹过不小的情绪。

首先抱怨的是丁伟,这也难怪,书中记载:丁伟早在打锦州时就是纵队司令了,与他同时提纵队司令的王大牙都是中将。

有了丁伟挑头,李云龙和孔捷自然也不服气了。

李云龙虽然不像丁伟当过纵队司令,但他的资历高啊。早年丁伟刚入伍时,李云龙就是连长。到长征时,李云龙已经当团长了。

孔捷与李云龙是同时期参军的,两人曾因收编黑云寨土匪的事情发生过冲突,孔捷还被李云龙绑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关系。

抗战结束后,孔捷率部队出关,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从松花江一直打到了海南岛。

这样的资历,那也是军中少有的。

院长鉴定三人为“逃兵”

由于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不满“少将”军衔,所以在授衔后,并不愿意穿带有少将军衔的新军装,还穿着老式军装。

如此特立独行的三人,站在一群将星闪耀的将军队伍里,显得格外土气。

院长得知后,直接命令三人:按条例穿着新军装跑步去见他。

别看三人平日里谁都不服,但在院长面前,他们完全没有了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骄横劲。

院长给他们三人各出具了一份鉴定书,上面的结论统一是:逃兵。

三人看了鉴定书,简直比骂他们祖宗八代都难受。这样的鉴定,对他们这种长期在一线的战将来说,就是奇耻大辱。

李云龙率先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老师长,难道你不了解我吗?20多年来,我啥时候当过逃兵?

丁伟最为激动:几下就将鉴定书撕得粉碎,眼睁睁地看着院长,就好像能喷出火来。

孔捷憋屈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师长,你如果硬要把这放进我的档案,我就照自己脑袋开一枪!

院长评三人的军事实力

当然,院长并不是真正地要给三人定为“逃兵”,只是想挫挫他们的傲气。

就军事实力而言,院长认为丁伟是不错的。在东北时,指挥过一个纵队。纵观整个东北野战军,丁伟的纵队是战斗力最强的。

但丁伟的强,如果碰上张灵甫的74师,一对一单挑,打胜仗的几率不大。

还有李云龙和孔捷两人,院长点评:你们都在战场上和老蒋的五大主力交过手,对方将领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都不比你们差。

我们的胜利主要胜在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只是偶然,身为将军一定要有这样清醒的认识。

听了院长的一席话,三人犹如被雷击了,脑门都被刺激出了汗。

紧跟着,院长再继续火上浇油:李云龙,你觉得你很牛,给你一个机械化兵团,能指挥吗?苏t-34和美m-4型坦克的参数,优缺点你知道吗?坦克师从进攻到防守如何转换你懂吗?

李云龙听了十分汗颜,立即表决心:别人能学好,我也能学好。

骄横的丁伟和跟风的孔捷也相继低下了头,决定努力学习。

三人的学习成果

军事学院即将毕业时,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论冷战时期的特种作战》。

这个题目对李云龙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当年日军的山本特工队让李云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李云龙认为我军应重视并迅速组建特种作战部队,这在当前两岸对峙的局势下,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李云龙的这个论文跟他一贯的作战风格一样,都是剑走偏锋。

将军学员们一般思考的都是大格局方向,最次也是兵团作战,而李云龙的特种作战具体到了极小的单位,属于战术中的战术问题。

与李云龙相反,丁伟的论文就相当具有战略意义,其论点一抛出,整个礼堂就好像发生了八级地震一般。

世界大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丁伟认为我军未来的防御重点不在东南,西南,也不在中印边境,而是在西北,北部,东北。

虽然丁伟一再指出:他讲的是纯军事问题,与政治无关,但所有的人都听得脑瓜子嗡嗡的。

最终院长一锤定音,将丁伟论文指出的防御对象设定为假想敌,这才让丁伟逃过一劫。

三人毕业后各奔东西

至于孔捷的毕业论文:电视剧中讲的是有关对付老美的战役问题,原著中没有提及,估计创新性一般,就一笔跳过了。

毕业后,李云龙回到老部队继任军长,孔捷也回到东北边境线上某野战军任军长。

唯有丁伟,没有达成所愿回去,而是到北方一个大军区当参谋长去了。

在临分手的酒桌上,大家都喝得昏天黑地。

丁伟也许是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遭遇,对着大家伙说:如果有一天我丁伟要上门讨饭,兄弟们一定要给口饭吃呀!

李云龙听了心情很不好,对丁伟说:老丁,将来有一天,你的窝棚塌了,记住来找我。

孔捷握住丁伟的手,说了一句:我家的门一直开着……

丁伟最后抓起酒瓶一饮而尽,仰天长笑:这不打仗了,要我丁伟有什么用?二亩薄田,一间草房足矣!

估计令丁伟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时许下的愿望,竟然一语成地,他不愧是《亮剑》第一预言家。

李云龙将论文变成现实

回到老部队的李云龙,立即让段鹏与秘书郑波在全军挑选特战队员。结果全军只有30多个合格,继而又将范围扩大到了全国的大军区,省军区挑选。

最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拉起了一支特战分队,建制为正团级。

段鹏是首任队长,林汉为政委。

因为特战分队的总人数刚好108人,段鹏就给分队取了个代号“梁山”,这样一来,每个队员的代号也就有了。段鹏是“及时雨”,林汉就是“玉麒麟”……

这些万里挑一的特战队员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在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首次“出山”了。

由于特战队员的顺利渗透,为我方炮兵提供了敌人的准确定位,前期将敌人打得丢盔弃甲,甚至还顺带消灭了好几个敌方将军。

而且特战队员弹无虚发,200发子弹,就能消灭200个敌人,令岛上的8万守军,一时军心涣散,人心惶惶。

但随着楚云飞逐渐看清了这是李云龙的手笔,特战队员们的麻烦就来了。

李云龙向梁山分队下了撤退命令,但最终却因楚云飞策划的反渗透行动,我方在战斗结束后,一共损失了15个人。

梁山分队立了大功,段鹏和林汉记一等功,同时也被记大过。

后来,每当李云龙想起那15个队员,都心痛得直哆嗦。

丁伟有才却无用武之地

就在李云龙的梁山分队打得热火朝天时,丁伟每天干的事情就是训练和学习,闲得不行。

对于李云龙能有用武之地,丁伟是好生羡慕。

他不怨别人,只怨自己的命不好,好事都轮不到他头上。

没过多久,丁伟的命就真的不好了。按道理来说,大人物的事情跟丁伟这种军级干部没有什么关系,可偏偏丁伟就是一个直肠子。

在大军区开会时,丁伟公开发表不同观点,并且坚持不动摇。

还说自己的乌纱帽不大,想摘就摘去,就算把他的脑袋砍了都不服。

这次谁都救不了丁伟,当场就被扯掉军衔,被戴上手铐,宣布逮捕,关进了监狱。

刑满之后,传言丁伟回大别山老家种地了,这刚好印证了他在军事学院毕业时,对自己未来的预测。

李云龙和孔捷都曾找过丁伟,然而泯然众人的丁伟,就如同一粒沙放进了沙漠,怎么找都找不到。

孔捷等到了用武之地

赵刚离去之前,将自己的四个孩子托付给了李云龙。

李云龙觉察到危险之后,又将赵刚的四个孩子连同自己的两个孩子,一共六个,都托付给了孔捷。

孔捷家里一次多了6个战友的孩子,再加上自己的孩子,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

其实,李云龙是可以不死的。

孔捷在李云龙被捕之前,就派自己的参谋悄悄赶到了李云龙家里,要把李云龙全家都带到他那里去避风头。

孔捷这样做,是冒了极大风险的。但他不怕,为了李云龙,他可以豁出去。

李云龙死后,尽管孔捷伤心欲绝,但他不敢再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因为他身上的担子很重,他需要将战友们的孩子养大成人,成为国之栋梁。

几个月后,中苏边境战争爆发,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黑龙江边境的一个小岛上。

孔捷在这里指挥重炮群与敌方的炮群进行了数日激战。

总结

一次战斗结束后,孔捷独自在作战室陷入了沉思。这场战争让他想起了:10多年前军事学院丁伟的那篇毕业论文。

丁伟的战略构想变成了现实,他的战略预见性实在是太强了,简直就是天纵奇才。

可惜的是李云龙英年早逝,如果李云龙能够多坚持几个月,那么他的命运也许会不一样。

因为此时李云龙的部队,也奉命调防盗了可能爆发战争的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晋西北铁三角”,综合来评定:丁伟应该排第一。

丁伟无论从曾经的职位,还是宁折不弯的侠义精神,又或是高瞻远瞩的战略预判,都无愧为第一。

想当年,李云龙在得知丁伟被抓的原因之后,一口气干了一瓶酒,大吼道:丁伟,你是条汉子,我李云龙不如你,我是软骨头。

排名第二的应该是:孔捷。

李云龙死得悲壮,但活着的孔捷更显英雄。

孔捷除了坚持到最后之外,他还帮着李云龙和赵刚养育了孩子,估计他应该还帮其他战友也养了孩子。

就凭这种担当,这种卧薪尝胆的大局观,他就应该排在李云龙之前。

这样一来,也只能委屈李云龙排第三了

宇哥带你读原著,感谢你阅读《亮剑》解析第一回。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我,下回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