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台国产新能源汽车,争议有理想mega这么大。
从渲染图曝出以来mega就备受争议,本来是想打造为公路高铁,但是因为和人最终的家有点像,导致很多人恶意p图,而这种思维标签一固定,就对产品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而言。据媒体报道,上市的前 72 小时内,mega 就遭到了超过 1 万单的小订退单。发布半个月时间后,累计订单约为 4000 辆。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曾给理想mega定下“月销8000辆”的目标,但目前来看难以完成。根据公开的销量显示,理想mega上市首月的单月销量为3229台,很多人说,对于一台售价五十万以上的纯电mpv车型,这个销量相当不错了。
我当时就说了,这是第一波的销量数据,其实有很多车评人的提车,热度过了之后,mega的销量会非常惨淡,现在也应验了。按照最新的周销量数据,理想mega在上周仅仅卖出了265辆。
如果按照一个月的销量计算,理想mega未来的单月销量能够稳定在1000辆左右就不错了。不知道那些力挺mega的消费者,对于这个销量是否觉得满意呢?至少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这个销量肯定是不及预期的。
mega 是理想成立以来的首款量产纯电车型,也是短时间内售价最高的车型。全系只有一个配置,官方售价 55.98 万元。上市前,李想表示 mega 的目标是成为 50 万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目前来说,这个目标基本不可能达成了。
但是mega的失败,影响还不只是一辆车的成失,这是理想汽车从增程式转型纯电车型的第一款车型,而且还对理想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显然,在 mega 上理想高估了自己品牌对用户的号召力。理想认为过去的积累早就让他们完成 0 到 1 甚至 1 到 10,而 mega 可以让他们完成 10 到 100。但是很显然,mega没有达成这个期望。
事实上,理想汽车之前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增程式的优势,这种优势不是技术优势,而是成本优势,在其他车企都死磕纯电技术的情况下,增程式技术,把电池成本省下了一大块,然后把这些成本放在了空间上、放在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上,因此,在当时动力电池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理想汽车的车型,往往能够在配置上比友商的竞品高一大截。
再加上当时的纯电车型,存在续航焦虑,并且充电时间长,没有成本优势,因此,很多人愿意选择,没有续航焦虑,空间大,配置高的理想汽车,这才是理想汽车能够第一个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中实现盈利的秘诀。
现在来看,理想的竞争壁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毕竟,前期理想汽车的特点并不足以构筑长期的竞争优势,容易被其他竞争者模仿。但是摆在理想汽车面前最大的难题是,电动化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不可能靠着增程式车型吃一辈子,但是理想汽车的第一步,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