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一场智己的发布会,小米却成主角。
小米首款车型su7上市后,开启了“流量密码”,智己汽车却在4月8日的一场新车发布会上屡次“消费”su7的流量,更在发布会上错误提及su7的配置。
小米方面在4月8日深夜以及4月9日凌晨予以了强烈回应。小米发言人官微连发三篇长文,对智己汽车“骚扰、抹黑行为”进行声讨。而智己汽车随后也在其官微上予以公开道歉。
小米连发三文怒怼
4月8日晚间,上汽旗下的智己汽车举行了一场l6车型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智己汽车将刚上市不久的小米su7作为对标产品。
在整场发布会上,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数次提到了“雷总”,把l6与su7在三电、零百加速、底盘以及配置等方面作了全面对比。有网友总结称,智己l6全程对标小米su7。
不过,智己新车发布会上的一处错误信息,触发了小米的不满情绪。
智己汽车在发布会上宣称,小米su7 max采用了前igbt后碳化硅的电驱,智己l6则采用了前后双碳化硅电驱。
但小米汽车产品经理潘晓雯火速表示,su7全系全域碳化硅,不仅前后电驱都是碳化硅,就连车载充电机(obc)和热管理系统的压缩机都用了碳化硅。“我们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
随后,在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微博上,出现一篇长文,文中称“智己公司在今晚发布会上对小米su7 max关键参数进行错误标注,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该文同时质疑:智己公司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还是有意造谣抹黑?
随后,在4月8日23时许,刘涛发文致歉称,“由于产品信息的调研结果有误,发布会上有一处信息错误。小米su7跟智己l6一样,都是前后电机都使用sic碳化硅模块。”他同时表示:“我诚挚地向小米汽车和大家致歉。”
不过,对于这一回应,小米方面似乎并不“买账”。
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微博上再次出现两篇长文。首先,小米方面表示:“我们不接受个人轻描淡写的非正式道歉。我们再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
而在第三篇长文中,小米下了最后通牒,“对于智己公司近期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抹黑行为,我们的忍让是有限度的。”
并表示,关于此事将不再回应,如果得不到智己公司正式公开道歉,我们会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我们最后一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正式道歉。”
最终在4月9日凌晨,智己汽车在其官微上发布了道歉声明。
多次“碰瓷”小米
实际上,自从小米su7上市以来,智己汽车ceo刘涛明里暗中多次“碰瓷”su7。
例如,刘涛曾公开质疑,小米能用三年时间从平台开始造出一台整车,谁知道是怎么做到如此高效和高速的。在网友看来,看上去困惑的话,总有些含沙射影唱衰小米su7的意思。
而看到su7上市带来巨大流量后,刘涛在其微博中感慨,“流量不一定代表真理,真理常常不掌握在流量手中。”
资料显示,智己汽车于2020年成立,上汽集团、张江高科等合伙成立的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6.3481%;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控股的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智己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6.587%。
算上这次发布的新车,智己品牌成立三年多来,共推出了四款车(l7、ls7、ls6、l6),l系列是轿车,ls系列是suv。
不过,从销量上看,智己汽车一直不温不火。2022年智己首款车型l7上市,但新车上市后销量惨淡,全年以不到5千辆的累计销量草草收场。之后智己又推出了ls7这款新车,但智己销量仍未得以改善。直至智己ls6上市,智己汽车的销量才开始出现较大起色。
2023年10月,智己ls6上市,当月销量就达到了3627辆,11月、12月销量则攀升至8158辆、9878辆,登顶“中大型纯电suv”销量第一。在智己ls6的加持下,智己2023年销量也达到了3.8万辆,但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还有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与智己汽车竞争的还有师出同门的飞凡汽车。按照最初的规划,智己和飞凡打的是中高端市场的组合拳,智己主攻30万元以上市场,飞凡主打20万~30万元市场。
不过,飞凡销量更令人担忧。从独立运营以来,其销量一直没有起色。2022年,飞凡销量为1.45万辆。整个2023年,飞凡销量只有2.1万辆。
就在近期,有报道称,飞凡已开始实施裁员,裁员比例达70%以上。随后飞凡官方辟谣称,飞凡汽车仍会保持独立运营,并进一步深化“轻资产”战略,通过加强与上汽集团相关优势资源的协同,优化业务职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编辑:乔伊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