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点儿原创吧,又一部翻拍的国产烂片

这两年,国产电影跟翻拍杠上了。

随便翻开片单,十部里有六七部是翻拍,原创本应该是电影人尽力去做的分内之事,如今竟成了奢侈品。

找一个现成的本子,简单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元素,再蹭一下现实主义,宣发刻意回避翻拍,三下五除二,电影出炉。

这套现成的公式已然成为流水线了,《灿烂的她》亦是如此,又是一部翻拍自韩国电影《季春奶奶》的温情片。

翻拍不是原罪,可国产导演和编剧似乎永远不懂翻拍是什么意思。

改编不是简单的照抄,也不是把姓张改成姓李,而是要进行本土化,把故事合理的嵌入电影当中。

没有赛尔乔·莱昂内1:1复制黑泽明《用心棒》的金刚钻就别学人家揽瓷器活,否则都是东施效颦。

也许他们有那个能力,只是因为太懒了,开卷考试都可以得高分,又何必闭卷为难自己,从而遵循次次产出烂片的懒惰逻辑。

其实,要说《灿烂的她》全盘抄也不太公平,至少人家删减了部分剧情,还加入了嗜赌的父亲,果照的刘浩存。

只是这么改,煽情的意图太明显,煽情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只要恰到好处,也未尝不可,反之就刻意为之了。

然而导演为主角增加苦难,却又潦草、仓促的解,匆匆忙忙的开始,迫不及待的想结束,整体都太赶了,突出一个草率了事。

这导致情绪感染力刚起来就降下去了,好比把大雄和大家叫出来,就为了静香打了个喷嚏这么点小事。

可能导演也知道推动力不足,便让主演们从头哭到尾,不管什么状况,先哭为敬。

在国产导演们的理解中,感动只有大哭和小哭,与大部分演员一样,把哭奉为最高演技,好像不会哭就是不懂演戏。

可是他们完全忘了或者根本不想理会克制才是泪流满面的催泪剂,虽考验本事,但观众看这种温情片不就求个真情实意嘛。

像《季春奶奶》,主角们哭的次数屈指可数,文本也很套路,但为何打动人心呢?

因为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就算剧本算计也可以不在乎,因为导演是让人记住他们的感情,而非哭的稀里哗啦,

因为记住了就忘不了,忘不了就存于心底,哪怕导演没把“我都这么努力了,你们怎么还不哭”明晃晃地打在银幕上,观众也会情不自禁。

显然,《灿烂的她》不具备这样的作用,感情失真了,泪水又怎会在眼眶打转。

另外,在《季春奶奶》里,奶奶找到慧智后一起拍了张照。

慧智(假)皮笑肉不笑,奶奶也不像往常跟慧智在一起那样爽朗大笑,这是电影的一个戏眼,有承上启下的效果。

一是表明慧智(假)被奶奶的爱由融化到融入的过程,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二是说明奶奶从一开始就知道慧智(假)不是她孙女,埋下了一个伏笔,与最后奶奶的录音的反转,以及恩珠的再次回家互文。

三是突出慧智(假)是她孤苦人生活下去的希望,她也把恩珠当亲孙女看待,他们的感情也很真。

《灿烂的她》也有这样的一张照片,可发生的地方是在刘浩存去福州考试的节点。

这样一来,味道就大相径庭了,跟嗜赌的父亲,刘浩存果照一样,纯粹是为了让观众哭,但观众从片中几乎感觉不到惠英红与刘浩存的骨肉至亲之情。

这是因为《灿烂的她》缺少表现她们祖孙情深的细节。

如原作《季春奶奶》中有养猪这一情节,慧智上厕所时它总会过来大快朵颐。

尤其是晚上,猪跑过来,慧智害怕到大叫,奶奶赶忙冲过来并告诉她以后上厕所一定要让她带着去。

后面回忆部分,小慧智又提到了这头猪,奶奶失忆后大家还特意带了一头跟以前那头一模一样的猪。

作为片中的符号,这头猪在剧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了三种情绪。

奶奶对孙女关怀备至,孙女(慧智)对奶奶牵肠挂肚,大家与孙女(恩珠)对奶奶的真情流露。

尽管是不怎么起眼的插入,但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打动,世事不断变迁,有些爱却不会因此而减弱半分。

《灿烂的她》倒是把猪改成了狗,这本是个很讨巧的做法。

一个是人类的朋友,一个是人类的食物,天然的煽情利器,可导演却没有将其利用起来,让狗连工具狗都不是。

开头一闪而过,中间转瞬即逝,尾声闻味儿找到走丢的奶奶,仅此而已,既浪费又累赘,还不如直接将这一幕照抄原作。

奶奶是在市场丢的孙女,失忆后一直在这里寻寻觅觅,然后让孙女(假)在市场找到她,以不变换一石二鸟。

不仅能使奶奶完成赎罪,不再为当年弄丢孙女而愧疚,也能让孙女(假)实现身份转换,带着孙女(真)的爱与她的爱成为真正的孙女,在亲情上形成闭环。

还有一点也是《灿烂的她》改编上的不足,那就是称谓。

原片中,惠治(假)对季春奶奶的叫法从奶奶变成季春奶奶再到奶奶,一开始她是伪孙女,跟着叫。

后面她希望有这样一个奶奶但又害怕自己配不上,便叫她季春奶奶,末了,季春奶奶接纳了她,她也把自己当成季春奶奶的亲孙女,遂改口叫奶奶。

叫法的差异是惠治的成长,也是她身份的转变,与剧情相辅相成,无需再多笔墨,怎奈《灿烂的她》连这点都学不会。

可见,导演在拍《灿烂的她》之前应该没怎么思索如何做好,更没用心,自己没想明白,拍出来的东西看起来肯定假模假式。

他们始终不明白或不想明白什么叫“时代不同,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观众的水准越来越高,‘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是什么意思。

只会突兀的上情绪,突然的下情绪,懂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仅限字面意思),却看不见前面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