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的淋巴肉,真的不能吃吗?答案可能不是你想得那样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家梅菜扣肉生产企业。

梅菜扣肉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一般是用五花肉来制作。

但这家企业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菜谱,居然离谱到用带有大量淋巴结的槽头肉(也叫淋巴肉)来来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

这还大量的往市场上销售,真的匪夷所思。

淋巴肉是什么肉呢?

通常来说,是指带有比较明显淋巴结的肉。

淋巴结是动物的免疫器官,这里专门用来处理入侵的病毒和病菌。

那么,淋巴肉真的不能吃吗?

答案可能还真跟你想的不一样。

淋巴肉啊淋巴肉

很多人认为,淋巴结只是动物处理病菌、病毒的地方,并不一定携带病菌、病毒。如果是正常的淋巴结,没有理由不可以吃。

这个说法对么?

客观来说,这是对的。

因为动物身上的淋巴结是遍布全身的,并不仅仅是脖颈上的那一块肉。如果要把所有的淋巴结都剔除不吃,那是很难做到的。

例如,一头猪的身上有几百个淋巴结,全身都有,你想摘除,那怎么可能?

所以,淋巴结也不是洪水猛兽,如果不是太多,正常烹饪下,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猪脖颈这里的淋巴肉带有的淋巴太多了。这一块按正常的饮食习惯,大家都是要去掉的,因为去掉也不会费太大的劲。

如果你让提出“淋巴无害论”的人,天天吃猪脖子附近的淋巴肉,估计他自己也不吃。

为什么呢?

正常来说,正常的淋巴结正常情况下是很正常的,是不会携带病菌和病毒的。

但淋巴结这个东西要是万一病变了,那可就大概率携带病毒了,而且如果检疫的时候没有剔除病变了的淋巴结,到了消费者手中,这个病毒一般也是难以清除的。

而猪脖颈这里的淋巴肉携带那么多的淋巴结,病变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说白了就是一个量的问题,淋巴结量少了没事,如果一个部位存在的淋巴结过多,那最好是把这块肉剔除不吃。因为很难保证里面这么多的淋巴结中有没有病变的淋巴结。

有人说了,是不是只要把病变的淋巴结处理干净不就可以吃了?

科学理论上是这样啊。可这仅仅是科学理论啊,说这些话的人,可能很懂“淋巴结”,但一定不懂当下的食品加工现状。

要是所有人都按规矩来,那明年就不会有315了。

像用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的这些人,他们都懒得去清理淋巴结,甚至就直接不清理,也不分病变还是没病变了。到了流通端、消费端,你让消费者去看这个淋巴结是不是病变了,这不是搞笑吗?

所以,作为一个消费者不吃脖颈处的淋巴肉,可能不是很科学,也不是很严谨,但却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毕竟,这块淋巴肉也不好吃啊,直接去掉就可以了。

已经禁吃淋巴肉了么?

如果从根源上整治肉类安全问题,在猪肉流通的屠宰端的时候,猪脖子处的淋巴肉就应该彻底剔除,不能流通到市场。

那么,当下有这么做吗?

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淋巴肉?

上文我们说了,淋巴肉遍布全身上下,所以什么是淋巴肉,什么是槽头肉,这当下还是一个民间的说法。

我们如今的猪肉屠宰都是集中化进行屠宰,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在屠宰过程中能明确把那一块肉要去掉,不能流入市场,也是很容易的。

但眼下,并没有看到有这样的做法。

在猪肉屠宰环节,通常的做法是要“去除三腺”。

“去三腺”是哪三腺呢?

第一个是甲状腺,在猪气管的下边,也是在猪脖子处。这块肉是严格禁止流通到市场的,因为甲状腺里面通常含有甲状腺激素,人吃了以后会亢奋,心率失调。

第二个是猪肾上腺,是在猪肾的前上方。这块也是不能吃的,原因跟甲状腺一样,肾上腺里面含有大量肾上腺素,对人体有害。

第三个就是淋巴结了,但注意,屠宰过程中规定要去除的淋巴结是病变了淋巴结。就是猪身上哪里的淋巴结病变了,就去掉哪个。没有病变的实际上并没有要求去掉。

所以,脖子这里的“淋巴肉”也没有说必然要去掉,主要是看病变没病变,这一块更没有严格禁止往市场上流通。

就是因为没有一个非常彻底的手段来毁灭这些淋巴肉,也就有人有渠道获取到这些“没有病变的淋巴肉”,然后把这些肉加工到市场上去。

像用淋巴肉来作梅菜扣肉的这个企业,就是从市场上“正大光明”买来的淋巴肉。

你说淋巴肉能不能吃?不能吃为什么不直接把那一块肉销毁在屠宰厂呢?实际上,目前这是比较模糊的。只是大家在生活中一直认为不能吃。

它是咋想的?

用淋巴肉来制作梅菜扣肉,用力去想,还能想象得到。

但让人更痛心的是,今年猪肉价格已经这么低了。这些人居然还用淋巴肉来做梅菜扣肉,真的就那么“吝啬成本”吗?

像市场上,要是批量买猪肉的话,当下价格可能也就7元一斤,前一波的价格可能也就6元一斤。如果是买冷冻猪肉的话,价格肯定会更便宜。

用冷冻猪肉来制作梅菜扣肉,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至少没啥大问题吧?冷冻猪肉是可以吃的,没有任何人不让吃冷冻猪肉。

非得用淋巴肉来做,这不是妥妥的恶心人吗?

它是咋想的呢?

估计很有可能就是习惯了,在这上边吃到了甜头。反正用什么肉都能卖出去,那就找成本最低的就可以了,而且可以通过打价格战,来多卖。至于品质问题?没有产品的价格和利润重要。

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如果一个东西明显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还不是什么很大的品牌,尤其是吃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有所警惕了。

当然了,不能老是指望消费者自己去辨别梅菜扣肉能不能吃,到底用了什么肉。这个事情还得是在流通端和生产端发力。

像这几年,猪肉明明都已经过剩了,何必再让这些淋巴肉流通出来呢?又不是缺猪肉吃,该禁止流通到市场的,就要禁止了。

另外,在一些食品配料表上,应该更加严格一些,笼统的说“猪肉”、“鸭肉”很难搞清楚到底是好猪肉还是坏猪肉。应该至少标明是猪身上哪一部分的肉,然后由消费者来选择吃不吃。

这样或许会好一些。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