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铺盖”带领剧团从直播间重回村口,是这位豫剧女团长的新春坚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商泽阳 吴越

“唱戏不止在直播间,还得扛着铺盖辗转在村口”——这是“90后”豫剧演员,同时也是一家民间豫剧团团长的范胜男,常挂在嘴上,更付诸于实际的行动。2023年,她所在的豫剧团,演出超600场,收获的粉丝,在全网也超过70万。

正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坚持与热爱,范胜男和她所在的剧团,感动了大量网友。由此,她也逐渐走红网络。

新年,剧团爆单,演出行程排到5月份——这让曾两次不得不面对“濒临团灭”的范胜男,在这个新春,越发心生感慨:熬过寒冬,便是春暖花开。

范胜男接受访问。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来自半瓶醋的“认可”

2023年,是范胜男将豫剧表演从直播间搬回乡村舞台的第一年。

她说:“累”。

但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道:“快乐。”

这一年,剧团豫剧演员们卯足了劲连轴转。正是这番忙碌,让他们有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晚上在河南演出,第二天一早就已经在山西排练节目。”范胜男说,她所在的安阳市青年豫剧团在2023年共演出了600多场,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等省份。

剧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密集的演出,也意味着剧团有戏唱,有人看,有收入。

至今,范胜男都对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场演出记忆犹新——那是在2023年春,鹤壁市的一座小村庄,舞台前来了1000多名观众;她内心激动,全身都好像在略微颤抖。因为这一场戏对她们的意义非凡,“那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场演出,剧团的演出水准、观众的认可度,直接关乎剧团接下来能接到多少戏。”

范胜男为了这场戏,努力了许久,从曲目编排,到动作神态,甚至是从幕后到台前需要走几步,她都反复练习。她想让现场观众感受到,相比以往躺在被窝看网上豫剧演出,现场的表演更精彩。

演出开始,身穿戏服的范胜男一登场,全场顿时掌声如雷,看着观众期待的眼神,她感觉到这一切的努力与坚守,都值得。从开始到结束,演员们唱了多久,台下观众就跟唱了多久,甚至还没等演员们说词,观众就已经唱出来了。

过去的2023年,令范胜男印象最深的一场演出是在山西。彼时,是她已在山西连续表演的第七天。那天早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找到范胜男,送给了她半瓶醋。老人告诉范胜男,他为了看戏每天都要骑电动车来回六十公里,一连看了六天,这半瓶醋是他自家酿的,算是他的一点心意。

“半瓶醋,是老百姓对戏曲的热爱,也是对戏曲人的支持。”至今,范胜男没舍得品尝这半瓶醋,而是把它放在剧团,让所有人,都感受这份来自民间的认可和鼓舞,从而激励他们走得更远。

两次濒临“团灭”

今年32岁的范胜男,从小就展现出了豫剧天赋,小时候就经常爬上路边的小墩子,给邻居、亲戚表演豫剧。

她10岁时进入专业学校学习,师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的高徒刘爱英,由此成为豫剧崔派第四代传人。14岁,范胜男便开始登台演出,之后一举成为民营剧团主演。

随着年龄的增长,范胜男意识到,受身高影响她或许没机会成为国营剧团的“台柱子”。为了能够圆自己随时能站在舞台中央的梦想,在父母支持下,当时年仅21岁的范胜男创办了“安阳市青年豫剧团”。

令范胜男没想到的是,七十万元的创业资金在她手上仅坚持了一个月:购买服装道具、租场地、发工资。摆在范胜男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剧团40多人如何活下去,“40多人一天的开销最起码要八千元,可是接到的演出有时候表演三五天只能赚一万元,可谓是赔钱演出。”

2013年冬天,范胜男给团员们买完两天的菜,并给他们发完工资后,兜里仅剩下42元。她和丈夫两个人不敢待在剧团里,担心团员看穿剧团没钱的事实。谎称出去跑业务但实际上只敢躲在车里,“那天下着雪,车里都没油了,打不着暖气,我俩买了一桶泡面凑合吃。”

范胜男回忆道,那天晚上她拨了好几个朋友的电话,想要借2000元钱,但都被婉拒。直到凌晨3点,突然来了一个急活——3天表演9场的演出,这才让她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剧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而2019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使得河南很多剧团经营状况遭受重创,范胜男的剧团亦是如此,演出场次从原本一年六七百场骤减至几十场。为了维持生计,范胜男和丈夫不得不在路边支起了小摊,团员中有的去南方电子厂打螺丝,有的去跑外卖,有的当起了保安。那段时期,范胜男觉得她的梦想要破灭了,整个人都已经出现抑郁状态。

可即便在最难时,范胜男对豫剧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爱,以及坚定着向上走的决心。期间,她将目光投向了近些年逐渐兴起的网络直播间,于是尝试把豫剧团“搬进”直播间。为此,她一个一个地拨打电话,邀请外出打工的剧团成员回来参与。

剧团直播从零粉丝做起,第一天直播时来了700多人,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就达到了七八千人,总观看人数能够达到二三十万人。

不是每条路都是顺畅的,为了补贴收入,剧团曾试着在直播的同时带货,没想到上万人的直播间瞬间只剩一百多人,粉丝们骂声一片,“当时公屏上就开始出现各种质疑声,说以艺术的名义带货,只顾眼前利益,不尊重艺术。”范胜男说,当天大家流着泪,坚持唱完了那场《打金枝》。随后,她和团员们专门开了一场直播,不唱戏也不带货,专门向网友解释带货的原因,“就把这些情况跟大家讲过之后,粉丝们开始理解了,通过那一天晚上,粉丝是直线的上升。”

这还不止,有次在直播间里,一位演员挑战新角色时一直忘词,发现唱不下去了,就趴在桌子上哭。有些不了解情况的观众,见此就烦了。但豫剧老一辈演员留下的规矩就是开播了就得唱下去,范胜男当时就跟演员们说,不管明天还能不能播,不管他们的剧团以后还在不在,都得先把这场戏唱完。十多分钟后,他们再次开播,不过并没有马上开演。而是范胜男讲了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救活这个曾经濒临团灭的的豫剧团。也就从这场直播开始,范胜男发现网友们开始支持他们做直播。

那会儿,直播间观众最多时,同时在线人数达2万多人。

剧场,更在天地间

粉丝上升了,单子有了,也意味着一个剧团可以存活下去。

过去,大家背着被子、锅具,唱到哪就住到哪儿,帐篷一支、被褥一铺,就是剧团的“家”。现在,条件有所改善,每位演员用上了单独的帐篷。熄灯后,帐篷里透出微光,他们在数十次地翻看手机里录下的表演视频:有人在找不足,有人在琢磨武戏如何摔出新意,有人在尝试让一个手势更出感情……

但是,直播间并不是豫剧演员们想停留的地方,他们知道,“观众需要现场演出”。

剧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尽管范胜男做梦都想有一个不会再拆掉的舞台、演员们不需要在风雨中奔波,让他们站上舞台中央,一场戏便可开演。但是,她更知道,真正热爱豫剧的人,舞台不止在剧场。更是在村口、在天地间,在浩渺江湖,为戏痴迷,不离不弃。

这个春节,范胜男和整个剧团很忙——村里来了豫剧团,这对老年人来说是大喜事,他们会打电话给外出打工的孩子,叫他们回家。而送戏下乡,对于留守在乡村的老年人来说,不仅是一年中的“节日热闹”,更是一种陪伴。

所以,在这些青年演员们的眼中,豫剧唱的是人心向背,是善恶忠奸,是百姓眼里不揉沙,也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和价值观。

“能坚持下来的,都绕不开两个字:热爱。”范胜男说,即使大雪天,村民们也会赶上二三十里路来看戏,这一幕,让他们就知道,“豫剧,是为什么而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