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到3D呈现 春晚《年锦》里的纹样是这样来的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是今年春晚的一大亮点,大到流光溢彩的舞美设计,小到相声场面桌上那一方小小的桌围子,都能看到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意节目《年锦》更是巧妙地把传统纹样融合到歌舞、服装、舞美、特效中,尽显传承了千百年的纹样之美。

在今年的总台春晚舞台上,创意节目《年锦》亮点颇多。

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代庄重大气的深衣、唐代富贵华丽的襦裙、宋代简洁柔美的背子和明代端庄典雅的袄裙,并以每套服饰的衣、裙、领边、袖口上不同时期的典型纹样,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

通过汉代服饰上的山峦、云气等取自自然的纹样,唐代衣服上的翔凤纹、瑞狮纹等鸟兽纹样,宋代服饰中的牡丹、月桂等花卉纹样,以及明代葫芦、灯笼等寓意吉祥的纹样,观众领略到不同朝代的审美意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于蕾:图案纹样诞生的时候它就是民众的艺术,那些千百年来延续下来,至今还在这个生活周遭处处出现的东西,就是最经典的东西,我们也希望用最惊艳的视觉语言,还有文艺表演来把它给呈现出来。

作为《年锦》节目的服装设计,中国服饰史学者陈诗宇虽然有着丰富的古代服饰研究和复原经验,也曾多次参与大型节目、影视剧相关工作,但《年锦》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创作初期,他首先从规模庞大的中国传统纹样素材库中挑选出300多种纹样,经过反复研究比对,最终确定以25种纹样作为设计参考。紧接着,在工艺上有着严苛标准的他,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觅最高技艺水平的传统印染、织绣非遗单位展开合作。

服饰史学者、古代服饰复原指导 陈诗宇:这一块就是汉代东汉时期的纹样,它叫长乐民光,把文字给它织上去了。

服饰史学者、古代服饰复原指导 陈诗宇:这块面料就是明代人过年的时候很喜欢用的一个面料,当然我们原型也是来自在这个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这一块面料它讲究不是在于它的材质,是它的花型,这里有个葫芦,这里有一个如意云头,那这个就是吉祥如意。

而舞台上,精选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传统纹样通过上百块led屏幕展现出来,与表演交相呼应。

为了进行科学而严谨的呈现,春晚导演组邀请了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先生担任艺术顾问,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担任纹样设计。知名建筑设计师崔冬晖是常沙娜先生的儿子,曾在2023年担纲总台春晚美术顾问。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崔冬晖:导演组给我们强调了几个点,我们一定要从广袤的、丰富的人民生活当中,寻找重要的图案,把这些图案梳理出来,总结出来,这个工作我们大概做了一个多月。

经过对纹样发展历史的研究与梳理,崔冬晖团队和导演组共同选定了汉、唐、宋、明这4个图案发展繁盛且特色各异的标志性朝代。

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 常沙娜:传统纹样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度,感受到感性的温情,更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的形式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品格。

从博物馆文物原型,到图案提取,到绘制电子设计图,再到常沙娜先生逐一手绘修改,历经3个月,无数次打磨后,创意节目《年锦》中各个朝代的主视觉图案一一敲定。

蕴含着美好祝福和民间智慧的纹样在自成一格之外,还经过艺术设计与缜密排布,集合成一幅寓意幸福繁荣的《年锦图》。

图案有了,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并与服装上的纹样进行有机结合?是导演组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将创意转化成视效的工作主要由封毅负责,这已经是他第十二年担当总台春晚的ar虚拟技术工作。

ar制作负责人 封毅:如何让它能够显得更加真实,而且它怎么样才能在真实的同时,也能跟真正的空间环境,包括舞美进行一个很好融合,我们去进行了一些攻克。

为了让纹样呈现得生动、立体,技术团队采用虚拟技术模拟四个朝代的代表性传统工艺材质,对纹样进行二次创作。经过一连串的攻坚战,一个个纸面上纹样,以ar的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舞台上营造出一个写意的空间,与服装、音乐、表演融为一体。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于蕾:我们其实想告诉大家,这就是千百年来的创造,而且我们至今还在用我们用这些最美好的图案来诠释着我们的生活,寄托着我们对于生活最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