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对顽瘴痼疾,虽然近年来已经大为收敛,但在一些地方时不时地会变换“马甲”,以各种变种粉墨登场。比如,有的基层在考核中“千分”不够用了,加码到“双千分”“三千分”,名目越来越繁多,赋分越来越具体,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有的基层半年总结、年度评比不够用了,实行月度排名、季度通报,考核频率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这让人不禁为基层干部担忧,如此名目繁多的评比考核,干得过来吗?
通过指标量化对基层工作进行考核,其本意是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区分优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作用。但如果指标设置过多过细、不够科学精准、脱离实际,无疑会让基层干部把时间和精力耗在填表、写材料上。特别是“今天播种、明天催收”式的考核让干部分身乏术、筋疲力尽,只能敷衍了事、东拼西凑,甚至弄虚作假。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激励干部为群众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的初衷。实行类似考核的地方,有必要进行一次体检,该叫停的叫停,该调整的调整,向形式主义顽疾开刀。
当前,我们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决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宝贵的精力浪费在搞形式主义上,表面上一片繁忙景象,实则不见真章、不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基层单位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本就事务繁多,更要为他们松绑减负,卸下不必要的负担。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明确要求:“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问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工作纪律方面增加了对“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这些部署和规定针对的就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整治类似费县这样的形式主义,完善基层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尤为重要,这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一方面,不能滥考核,要清理、精简相关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另一方面,不能不考核,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确定考核内容,理顺考核机制,做到精准问责,瞄准懒政、怠政现象,治理“躺平式”干部,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形式主义是党之大敌、人民之大敌。可以说,哪里盛行形式主义,哪里的干部就“干”不好,哪里的事业就“创”不起来,哪里的群众就“笑”不出来。全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动真碰硬、务求实效,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铲除形式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央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