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关注·重返线下 | 2023文化原创榜

数据显示,2023年演唱会购票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超过两倍,同时,抢票难、黄牛猖獗、假唱等争议不断。图为2023年6月1日,北京鸟巢五月天演唱会现场。(视觉中国 图)

2023年8月6日,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据西安发布的信息,此次演唱会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tfboys演唱会之外,周杰伦、五月天、陈奕迅、薛之谦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陆续开唱,随着行业复苏,演唱会经济也以超预期的速度全面爆发。

在演出活动按下暂停键的这三年,观众们对线下演出的热情呼之欲出。2023年,大麦平台累计销售各类型演出达27万场,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升180%,创下历史新高;票房规模和购票人次亦翻倍增长,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2.7倍和2倍。

疫情悄然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一种说法是,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人生体验与自我关怀上。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线下演出,与旅游、餐饮一同成为人们情绪释放的出口,也成为烟火气回归的旁证。

线上破圈,线下狂欢

2023年,抢某某演唱会、音乐节门票成了人们精神消费中不可或缺的图像。大麦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据显示,演唱会购票人次及场次较2019年同期分别提升208%和22%,音乐节购票人次和场次较2019年同期分别提升427%和156%。

多种演出门类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线上线下联动有关。当演出领域历经疫情阻隔,如何由线上传播渠道带动线下观演,变得分外重要。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点燃了人们奔走体育馆、户外草坪,聆听心仪歌者的热情。相关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该类演出此前的广告投放,触及观众的频率低、范围窄,如今新的传播渠道如短视频等,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人群,引起更多消费欲望,“广东的演唱会信息,东北的人也可以看到”,跨城观演变得稀松平常。据灯塔专业版发布的《2023暑期演出市场用户观察》报告,演唱会和音乐节跨城用户占比超六成。

近年来,不同艺术门类综艺热播,反向带动了新兴演出类目消费,疫情过后,一批已被培养起来的观众涌入线下演出空间。例如,《声入人心》带火音乐剧演员,《乐队的夏天》让更多人走进户外音乐节和livehouse,《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使素描喜剧(sketch comedy)、漫才等舶来新型喜剧形式逐渐在线下兴起。

据灯塔专业版的演出票务信息采集数据显示,2023年,在戏剧种类中场次占比仅4.9%的音乐剧,贡献了21.7%的票房。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剧院魅影》第18个语言版本——中文版,经历疫情延宕后,在中国开启全国巡演,累计票房超过4850万元,连演40场的情况下,平均单场票房超过了120万元。

《剧院魅影》中文版开启全国巡演,累计票房超过4850万元。(资料图)

《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只此青绿》等舞剧,作品片段在春晚与网络平台亮相后,迅速爆火,也让热门演出开票即售罄。自2023年3月起,《咏春》开启全国首轮巡演,从深圳出发,陆续在全国三十多个城市登场,完成80场演出。2023年末,创作于2021年的《红楼梦》在郑州完成了年度收官演出,尽管已在全国巡演了一百多场,《红楼梦》郑州站加场演出,仍旧刷新了郑州大剧院演出项目百万元票房的最快纪录。

从《脱口秀大会》正式开播至今,六年时间,整个行业快速发展,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脱口秀明星。脱口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喜爱,线下演出蓬勃发展。2023年5月,这个进入新阶段的行业遭遇了一场风波,上海市文娱领域整治小组对笑果文化负责人进行了严厉训诫,厂牌所有演出暂时停摆。受该事件影响,原本超过30家的北京脱口秀俱乐部数量骤降,接近腰斩。

半年的沉寂过后,笑果文化旗下演员重启了线下表演。12月16日,何广智、邱瑞、赵晓卉等八位演员在上海做了一场公益脱口秀演出。据北京媒体统计,从场次来看,2024年元旦假期最活跃的三个演出类型为脱口秀、话剧、儿童剧,分别演出了255场、104场、98场。风波过后的脱口秀,能否蜕变获得新生,留待观察。

井喷之下,乱象丛生

2023年11月30日,b站音乐区up主“麦田农夫”发布视频,称其经过专业软件鉴定后发现,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12首歌中,有5首为全程假唱。12月1日,微博博主“声理学”发文举报五月天在个人演唱会的公然假唱行为,相关话题迅速升温,逐步发酵成演出界年度事件。

不少歌迷对此表示愤慨,不满于“花了高价却被诈骗”,也有人质疑五月天经纪公司演出安排的合理性。五月天的巡回演出行程十分密集,先后在北京、杭州、武汉、深圳、沈阳等12个城市开唱,多个城市的演唱会连开三四场,演唱量极大。

回顾2023年,线下演出显现出市场复苏、热度飙升、消费井喷的态势。然而,假唱风波牵扯出了背后的行业乱象。这一年,国内演唱会普遍存在不合理的涨价行为,为了弥补三年疫情留下的亏空,各大公司加压操作,各个环节都在层层加价。过于密集的演出安排,不仅为难了演出者,而且让观众难以接受,并在期待中引发不少社会争议。

演唱会市场火爆,随之而来的是普通观众抢不到票,黄牛猖獗,当红歌手演唱会门票被炒成天价。各地演唱会纷纷采取强实名制等措施打击黄牛,但实际检票入场能否做到人、证、票合一,有待检验。

高价黄牛票的风波还未平息,令消费者糟心的“柱子票”“墙根票”接踵而至。梁静茹演唱会上海站,999-1599价位的区域均有被柱子遮挡视线的观众,置身视听盛宴里,却全程“只闻声不见人”。

中小型音乐节数量陡增,深入中小城市,乃至县城。图为2023年10月,石家庄某音乐节现场。(视觉中国图)

音乐节在演出市场的声势亦迅速壮大。草莓、迷笛等老牌音乐节风头不减,同时,各种中小型音乐节如雨后春笋,扎根三到五线城市,甚至深入县城。《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数据显示,2023年共诞生了169个全新音乐节ip,截至2023年11月20日,二线到五线城市音乐节数量均成倍增长,新一线城市全年举办音乐节数量达86个,数量是一线城市的三倍。

国庆假期,多地音乐节传出不和谐的声音,其中以南阳迷笛音乐节盗窃风波最受关注。音乐节还未完全结束,就有网友发布了被偷东西的图文。截至2023年10月5日,当地警方共接到报案73起,落实被盗案件65起。5日晚,当地官方发布通报称,公安机关开展专项侦查调查,相关人员已到案,追回了相关物品。

国潮音乐嘉年华(佛山站)在佛山开唱,累计吸引超8万人前来观演。但不少歌迷吐槽体验感极差,“从接驳区到现场整整走了快4公里”。还有歌迷称,活动现场不让带伞,“没有任何的休息区跟遮阳的地方,中午到晚上整整暴晒一下午”。 

虽然这些乱象在以往也曾出现,但2023年国庆期间,由于一部分积压的音乐节重开,密集举办之下,出错率比往年要高;也不乏资本看到线下演出很火,临时入局,导致音乐节从内容到服务,出现各种漏洞。

小型演出遇冷,戏剧更商业

如火如荼的大型演出之外,livehouse、话剧等体量较小的演出,对于“复苏”的感受截然不同。与大型项目呈现超强吸金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型演出的节节遇冷。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度累计的线下演出收入中,音乐类演出贡献在90%以上,其中,演唱会的票房收入占比超81%。

中演协援引业内调研称,小型音乐现场演出由于交通食宿造成巡演成本大幅度提升,同时大型项目吸走部分livehouse票房,乐迷消费力下降,市场运营难度增大。

2023年上半年,声音玩具、野外合作社、石磊4rock等音乐人接连宣布取消livehouse演出,售票不理想或是主要原因。乐队鲸鱼马戏团宣布无限期停止livehouse巡演计划,成员公开解释,“livehouse的租金和前几年相比平均涨价5000到10000元,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活压力,大家为了演出付出了很多,甚至于倒贴成本”。演出频频取消,也使得在过去三年里,本就因场地租金、客流问题而难以为继的livehouse,雪上加霜。

回看戏剧领域,剧评人奚牧凉的观感是,上半年国内原创新戏不多,尚未完全恢复;到了下半年,尤其是最后的两三个月,数量开始出现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态势;从质量上或风格上看,“戏剧市场经历了疫情这段时间,整体的策略会更谨慎一些”。

当巡演失去可能,小剧场驻场演出成为一条生路。戏剧市场重启后,各地类似的环境式、沉浸式戏剧反而变多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与《阿波罗尼亚》制作方一台好戏合作推出了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将音乐剧的卡司制引入,四组演员中,也出现了受人追捧的“角儿”。开票两分钟售罄,百元门票被炒到千元,在戏曲领域堪称奇观。

北京鼓楼西剧场在疫情前,以戏剧的实验性与紧贴公共议题闻名,2023年推出的小剧场作品《边城》品质依旧在线,却透露出更为商业化的气息。剧场里原有的座椅被改造成流线型河岸与露台,观众则化身为边城中人,演出空间拓展到了剧场之外的小院与咖啡厅,小院变成热闹的湘西河街市集,咖啡厅变成了老船夫的家,观众可以听故事,尝米酒,学唱歌。

2023年11月,话剧《边城》在鼓楼西剧场演出,沈从文名作变身沉浸式的“说故事剧场”,充满肢体剧场和音乐剧元素,演员与观众近距离互动。(视觉中国 图)

奚牧凉认为,三年过去,实验戏剧冷峻的精英气质正在发生微妙转向。2023年实验戏剧代表作《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儿》,就是一个对观众友好的戏。同样带有思想性、想要向公众传达态度的艺术作品,通过一种与商业戏剧结合得更好的方式来完成。

他分析,这其中社会心态起了本质的影响,多数人都倾向于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获取快乐。“大家普遍没有一个心态,说‘我自己今年也不赚什么钱,但是我就是要到剧场里面思考深邃的东西’,说出来你觉得有点可笑,这才是2023年根本的一个矛盾冲突所在。”奚牧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剧评人杨小乱对话剧市场的低迷深有体会,他得知疫情前一个很火爆的话剧,在2023年卖票卖得很吃力,一千多个座位,只卖掉七八成,然而,对比档期前后的其他话剧,这部戏已经是表现最好的。

国内原创剧目的推进面临着多重压力。演出市场逐步恢复正常后,演唱会等项目爆发式增长、国际剧目恢复引进,使得国内话剧观众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流。剧场留给新剧目的空间也在变小。以广州大剧院为例,2023年度的戏剧演出,大部分为已经巡演过的舞剧、音乐剧,至于话剧,话剧九人剧团的《春逝》《四张机》、十周年纪念版《你好,疯子!》,都是经市场检验过的作品,民间原创新剧目仅出现了三四部。

大剧场没有空间,民间制作的戏往小剧场走,一些非剧场空间的演出也开始兴起。深圳的蛇口戏剧节、艺穗节,出现了许多在酒吧、公园等公共空间演出的小戏。

“往好的地方说,大家在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些还挺成功的,有些还力求兼顾艺术家的独立表达和商业的诉求;当然也可以往坏的说,就是整个行业都在想办法如何搞到钱,让观众更有兴趣。”奚牧凉说,“他们可能通过卖票的方式赚到钱,可能跟官方的项目(合作),比如文旅地产的项目、政府的项目,大家都各有各的活法。”

南方周末记者 朱圆

责编 李慕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