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滑冰滑雪,北京这位小学校长在冰雪界无人不赞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笑笑

49岁的薛东,教龄快满30年了。从2015年起,作为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校长的薛东,带领全校师生上冰、上雪,开展冰雪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在北京乃至全国打出了名号。

“我们的责任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薛东说,做人必须要踏实,“古人讲,低头走路,抬头看天——我的‘天’就是把孩子们教育好。”

刚开始,都得自己去“奔”

薛东是北京人,1994年开始当老师,教了19年体育。11年前,他调到电厂路小学当校长,“当时学校在体育方面比较单一,我是搞体育的出身嘛,就想给它拓展一下。”

2015年初,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呼声愈发高涨。薛东动起了脑筋:冬奥会,能不能成为体育教育的抓手?

“中国办冬奥会,孩子能干什么?我觉得首先就是了解项目呗,别回头奥运会开始了,咱连比赛都看不懂。”

2015年4月11日,薛东和几位老师租了一辆车,在官网上买了票,带着32名学生到首都体育馆观看了女子冰球甲级b组世锦赛。当时薛东也没看过冰球比赛,但对上世纪80年代首体办冰球世锦赛万人空巷的盛况有所耳闻,“如今北京绝大多数人对冰雪项目的认识都一片空白了,这传统得捡回来。”

那场比赛,成了电厂路小学冬奥教育的开端。当双方队员风驰电掣地开始入场,一秒钟前还叽叽喳喳的孩子们顿时不说话了。在现场播报的带动下,孩子们很快开始呐喊、尖叫,完全被比赛吸引。“那股子兴奋劲,根本不用去组织。”薛东觉得找对路子了,“这一趟,没白来。”

当时的薛东,只是单纯希望带孩子们多接触项目,但这也不容易。“我们是普通小学,孩子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我自己也是冰雪‘圈外人’,没技术、没资源。刚开始,所有机会都得自己去‘奔’,还得精打细算。”

2016年,带学生看过几次比赛后,薛东就开始琢磨:也得让孩子们滑滑冰吧!经费有限,他就想办法。“当时有些社会冰场,闲时有免费体验时段,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我们就让家长约到同一时间,到时候把孩子们一起带过去。”就这样,学校辗转了好几个冰场,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体验。

随后几年,随着社会冰雪活动急速升温,电厂路小学获得了更多机会,也有了更多经费。“除了刚开始资源、经费有限,外出开展冰雪教学本身也很麻烦,要跟场馆对接、给家长做动员、给孩子上保险、租车……”困难有,委屈也有,但薛东没想过放弃,“我这人干事就是‘执着’,能坚持下来,跟我的性格有关。”

“总带着我们玩的校长”受学生欢迎

教育圈有句戏言:三流的学校才靠校长。但薛东亲力亲为,愣是带领学校成了“顶流”。2019年,学校实现了全员上冰雪,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21年更是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全国唯一“冰雪学校”。

现在提起薛东,冰雪界人人竖大拇指,都知道他搞冰雪教育不是做做样子。当年为了孩子们能上雪,他辗转多个单位机构求雪票,最后“磕”下来50张旱雪票,第一次带孩子滑了“雪”。如今成为学校特色的越野滑雪,最初也是靠他前前后后跑了四次,苦口婆心从企业“磨”下来个优惠价,买下20套越野滑轮装备。2018年,市冰球协会组织陆地冰球教练培训,薛东也去了,“人家学校去的都是体育老师,就我一个校长。平时没空锻炼,三天培训下来还挺累的……”

不仅如此,孩子们的每一次校外活动,薛东几乎都亲自带队。他说,冰雪运动有一定安全隐患,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担这个责任,万一出了事第一时间也能拍板,不去不踏实。这七八年来,他几乎没休全过周六日。

而薛东所做的,不仅是在场。校冰球队打比赛,他给孩子们买了个大蛋糕。为了让孩子们参与活动更专注、有效率,他自学冰雪文化知识,利用乘车时间开设“校长讲堂”。日常工作繁杂,薛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查资料、做功课,从零开始钻研每一个冰雪项目,两三点多睡是常事。

薛东没有架子,孩子们都喜欢这个“总带着我们玩的校长”。薛东成了半个冰雪专家,北京申冬奥之前就能“平趟”中级道,但已经很久没滑了,“每次带学生去雪场,心里也痒痒,但自己哪敢玩啊。”

“我们的学生身体素质可好了”

最近一个多月,电厂路小学的日程安排“比较疯狂”。北京连办五项国际顶级冰雪赛事,学校“观赛团”没有一次缺席,还全员滑了冰、去雪场开了板。

“冬奥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冬奥精神不会结束,它依然是引领学校建设和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平台。”薛东打定主意,要在后冬奥时代,把校园冰雪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坚持做下去。

2022年2月2日,薛东作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参与了冬奥火炬的传递。该月底的开学典礼上,他把冬奥火炬带回学校,举办了一场模拟火炬接力,让全校每一个孩子亲手触摸奥运火炬并留影。“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感觉特别神圣。”薛东很欣慰,也就此坚定了继续下去的决心,“孩子们的眼神让我觉得,他们认同我做的这件事。”

令他坚定信心的,还有孩子们几年来实打实的变化。因为一次次校园活动,许多孩子爱上了滑冰、滑雪,他们在假期带着父母、约起伙伴,走进冰雪场馆,甚至开始接受校外培训,追逐梦想和所爱。“我们的学生身体素质可好了,区里抽测都是名列前茅。”薛东骄傲地说。

孩子们的成长,不仅体现在运动方面。“学校的任务是育人,不能为了打造体育特色,把教育教学耽误了。”在他看来,勇敢、坚强、耐心、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决策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们能从运动中习得并一生受益的。而冰雪教育衍生出的学科课程也层出不穷,孩子们在冰壶馆学习摩擦力,音乐、美术课也与奥林匹克文化相结合。“以体育人、带动四育”的思想贯穿着薛东整整30年教育生涯,“开展冰雪运动不是干巴巴地练项目,孩子们不一定要在运动技能上有所成就,但一定能获得普遍、全面的发展。”

今年,薛东来电厂路小学就11年了,冬奥会结束也两年了。但他播撒冰雪火种的热情丝毫不减:“让我干,我就一定把它继续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