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毅在《繁花》里的惊艳客串,演出了上海人的哪些性格与回忆?

这应该算是范志毅在泛娱乐圈的第三次“破圈”。

前两次分别是:那段建议全文背诵的评中国男足采访,尤以“中国足球现在什么水平”“没这个能力知道吗”“泰国队输完输越南,再输缅甸”“小高带得蛮好的”“脸都不要了”等金句引领的一番鬼畜、魔改、亚文化,常听常新,生生不息。

第二次是2021年3月的《吐槽大会》上,他和周琦、郭艾伦、杨鸣同台时,套用一句个用滥了的说法形容,“杀疯了”。“他们能差成什么样?能让中国足球来拯救他们!”全国性的语言类节目中并不常见的沪普,让大将军这番讥讽的杀伤力成倍提升。不过大多数段子仍是早年那段采访的衍生,而且上述两回,都还是以体育界“圈内人”身份的发声。直到这一回……

邮局港剧,范志毅出现在《繁花》电视剧第十四集,冲着汪小姐哇啦哇啦时,我是有一个“咦?哈哈哈哈哈”的反应的。因为这剧被王家卫胃口吊了太久,虽然一直都知道主演角色的饰演者,但并未太过关注明星配角的名单。跟朋友一起线上追剧时,大家还建议着总得有个上海体育圈的代表人物客串吧?果不其然,最能服众的人选来了。

但起初两集我个人觉得范志毅并谈不上有演技,虽然剧中外贸仓库“厂霸”的人设只需要他本色出演就行了,但毕竟是没受过科班训练的素人,全是“放”,没有“收”。反倒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老范诸如死要面子(递雪糕让汪小姐在人前给他点面子)、外强中干(眼瞅着卢美琳抽宝总耳光不敢吭声)、铁汉柔情(最后夕阳中的告别给“虹口小汪”打气)等性格特征散发出来,人设一下就立体了,范志毅也的确诠释得不错。

作为2013年《繁花》原著小说刚出版时就读过的“原著党”,这两周里所看到的电视剧呈现,与小说,以及与温方伊编剧的上下两部舞台剧,俨然是关系非常稀松的作品。但以范志毅为代表,剧中多数演员用沪语的精彩演绎,不仅给了上海及周边吴语区观众带来深刻共鸣,甚至连许多对上海并不熟悉的朋友,看着看着也着了迷,表示的确对这座城市、这些人的精神气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从范志毅这个角色说开去。

“杨浦老范”vs“虹口小汪”的恩怨纠葛

剧中老范和小汪第一次见面时,以领导自居的老范就想杀杀这个狂妄丫头的傲气,主动问她:“你什么地方的,杨浦还是闸北?”小汪挺傲娇地回他:“虹口的!”这一问一答,就涉及到了上海昔日“北四区”的其中三个,没被提及的一个是普陀区,我们稍后再说。之所以是“昔日”,是因为闸北区从2015年底开始就划归静安区了。

“北四区”虽然也算是上海中心城区的范围内,但都属于上海人叫法中的“下只角”,区别于老钱风(old money)的“上只角”——就是那种你在小红书上一搜,citywalk加普通话沪语解说三小时会收你520元起的地界。至于“下只角”,经常与“棚户区”“滚地龙”这些不甚雅致的建筑风格联系在一起。说得好听些,是比较能体现上海工人阶级风貌的区域;说难听些,地痞、混混、街溜子、蓝领劳动人民比较多。

但“北四区”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虹口区虽然是其中面积最小的(其实放眼全市也是第二小的,仅大于黄浦区),但与其他三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存在。因为这里从清朝同治年间起就被划定为租界,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才正式归还,因而虹口始终是有些“洋气”存在的。再加上鲁迅、茅盾、郭沫若、聂耳等文化艺术界名人都有在此旅居的历史,虹口虽然也有大量破落的工人新村,却仍有其文化、精致、中产的一面。

就连汪小姐的母校上外(她1987年毕业时,应该还叫上海外国语学院,1994年才更名为大学),校本部也坐落在虹口区的大连西路上。再考虑到父母在那个年代就能拿1万元给她买车,且后来辞职创业家里也支持了大头,汪小姐是人生前20多年没有离开过虹口的富家小囡。如今到了杨浦的码头仓库里干促活,妥妥地算是“落难公主”啊。

“杨浦老范”和“虹口小汪”不打不相识的厂子到底坐落在哪里?有细心的朋友指出,画面里看到了上海电缆厂的高楼,由此推断此地在复兴岛北面的一个角落里。这在杨浦区里都算是非常偏、非常荒的存在,据说在规划中算作战略预留区——当年老蒋就是从此地登上游轮,途经舟山继而抵达台湾的,再没回来过。

老范大概想不通虹口的精致白领怎么被发配到此地,所以才只问了杨浦、闸北两区。虽然两人熟稔之后,老范自报家门时所说“和范志毅住上下楼”多少让人有些出戏,但其实也暗合了范志毅本人的人生轨迹。范志毅的确在1969年末出生在杨浦区,但其实在虹口的四川北路(剧中小汪也说自己住在四川北路)、杨浦的控江新村都住过——这两个区本来就毗邻。他的足球之路算是从虹口区体校开始的,后来又被抽调去闸北区的彭浦小学参加少年队集训,可以说早年的经历横跨了“北四区”的其中三个。

成名之后的经历,大家都比较清楚了。1987年汪小姐从上外毕业那年,范志毅也正式入选上海足球队。其后在徐根宝执教下随上海申花队创造了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主场正是在虹口体育场,距离汪小姐的母校步行可到的距离,我愿称之为“虹口之王”。从球员时代直至今日,范志毅身上挥之不去的那份绿林草莽之气,有时甚至表现得粗鄙野蛮,某些方面也是“北四区”原生气质的体现——没有任何褒贬,只是想客观呈现;而且多数时候,怪可爱的。

由范志毅讲讲《繁花》年代的上海体育大事

再接着上面说说。因为老范和小汪所在的两个区紧挨着,很多线索都不免交织在一起。小汪读大学在虹口区的上外,爷叔蹲监牢在虹口区的提篮桥,小汪的师傅金科长当年是复旦一枝花,读大学在杨浦,复旦大学也算是杨浦区比之“北四区”其他几家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年还没有18号线的时候,我们都是坐地铁到3号线的江湾镇站,然后步行或者坐四轮摩托到武东路上的北区学生公寓,日常跨区通勤。

话说回来,江湾镇是虹口区辖街道,可新江湾城、江湾体育场、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却又都属于杨浦区。沪外的朋友听起来,是不是又像是绕口令了?

之所以说这些,是为了追溯《繁花》故事发生的年代里,上海主办的一届(至少在当年)非常有影响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1993年的首届东亚运动会。那也是1990年北京成为亚运会东道主后,我国“体育外交”的又一次重要动作,从当时国家主席亲临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就能看出其重要性。只不过东亚运动会因为与其他赛事同质化严重,影响和参与度有限,在2013年就确定改制为东亚青年运动会了,且拖到2023年才举办第一届。

不过1993年,上海全市迎接东亚运的热情高涨,而承担主要比赛任务的3座综合性体育场就分别是“北四区”的虹口体育场、江湾体育场和闸北体育场,其中虹口体育场还承担了开幕式。除此之外,位于徐汇区的上海体育馆(即人们俗称的“万体馆”)承担了许多室内项目的赛事。2004年nba季前赛首次来到中国时,上海站的比赛就安排在此,姚明最早接受的系统性篮球训练,就是在徐汇区少体校。

大家大概还记得范志毅回忆男足1990年代的辉煌时,宣称的那句“踢日本基本没输过”。虽然时候被证伪(1992-2002期间中国队面对日本队战绩为2胜1平5负),但这届东亚运动会上中国队3-2力克日本队,的确是那个年代洲际大赛中我们第一次在日本队面前成功秀肌肉。不过当时的阵容里是没有范志毅的,东亚运动会在1993年5月举办,而彼时已坐上成年国家队主力的范志毅,正在踢1994年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不过很遗憾,上世纪的倒数第二次尝试未能如愿。

上述3座综合性体育场,除了虹口体育场作为上海申花队的主场仍活跃在公众视野中,其他两座都不免有些落寞。1997年10月,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而因此破土兴建的上海体育场(即人们俗称的“八万人体育场”)在其后20多年中,承担了沪上诸多大型体育文娱赛事,甚至一度还成为上海海港队的主场。不过海港队从2023年起就把主场搬去位于金桥的浦东足球场了,虽然地铁14号线直达,但是的确非常远;而随着久事集团接手申花队,2023赛季开始申花也把主场移师规模更大的上海体育场。于是,“北四区”中最热闹的虹口体育场,可能也就在演唱会的时候会闹一闹了。

《繁花》电视剧发生的时间段内,还有一件上海体育迷不得不提的大事。上海有个用沪语演唱,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乐队叫做“顶楼的马戏团”,他们有一首代表作叫做《申花啊申花》,里面就唱到这句:“1995年11月5号额夜到,差头司机集体揿喇叭欢叫。”(大意是:1995年11月5日的晚上,出租车司机集体按喇叭欢呼。)那一晚对于上海足球、上海体育的意义,已经不需要任何苍白的文字赘述了。也不知道那一晚的黄河路,有多少包厢是为欢呼、宣泄的球迷留着的。

那一晚,不管是剧里还是现实中,范志毅应该都喝嗨了。

其他一些和范志毅关系不大的冷热知识

因为一线娱乐明星大都毕业于中戏、北影、上戏等专业院校,所以此番上海籍的演员们凭借《繁花》二次出圈之后,上海地区的娱乐、教育类网帖开始深挖他们的高中母校,毕竟那才更能代表“上海人”这个群像概念之下,鲜活灵动而个性十足的主演主创,分别有怎样独特的成长历程。

譬如,广受赞誉的编剧秦雯,就毕业于普陀区最牛的高中曹杨二中。普陀区被视为上海中心城区中的房价洼地、教育洼地(这个您自行判断),所以曹杨二中更是独一号的存在。这学校的足球也极强,女足国脚赵丽娜、张馨、杨莉娜和唐佳丽全都出自于此。同样是位于此区域的曹杨新村,也是建造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规模最大的一片工人新村。在阿宝的前传中,他坐着公交车追求售票员蓓蒂时,就是住在曹杨新村的工人子弟。

其实我很早就关注《繁花》的小说原著,也是因为作者金宇澄在采访中聊到他在曹杨新村的生活经历,这里恰巧是我在上海居住时间最久的地方。2017年前后,我甚至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长得挺像金宇澄老师的门卫爷叔,一度还怀疑是他什么亲戚。不过后来我换房子搬去了桃浦,也在普陀区,就是剧中卢美琳的相好杜根红跑运输生意的地方。

和他们一样,饰演魏老板的郑恺也是在普陀区读书的,就读于华师大附属进华中学(华师大附属的学校普遍质量较高),不过在本世纪初就跨区考进了浦东新区数一数二的建平中学,上海初中生高考是可以填“0志愿”报考别区的高中的。魏老板(虽然其人设是海宁商人)激进甚至有些莽撞的做派,还真有些改革开放初期“浦东精神”的写照,不过显然演得过于用力了一些。崮山路上的建平中学,就在我上班地方的对面。

位于曹杨路上的普陀体育馆虽然规模不大,但却也让我想起一桩体育往事。2019年詹姆斯·哈登来华做活动时,在上海街头骑电瓶车没戴头盔被交警拦下来,当时他的目的地正巧是普陀体育馆。曹杨路日常很堵,电瓶车是不错的选择。

胡歌初中、高中都是在位于徐汇区的上海市第二高中就读的,而巧的是姚明也毕业于此。因为两人相差仅2岁(胡歌1982,姚明1980),所以正常情况下,胡歌不可能没注意过这位鹤立鸡群的小学弟。而且,虽然两人的颜值不属于同一类,但那种温文尔雅而不失幽默的亲和气质,是不是给你一种“师出同门”的感觉?

饰演菱红的papi酱就读的市三女中,是上海比较独特的一所学校了,顾名思义,只招女生,宋氏三姐妹、张爱玲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从这里走出。不过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古早的校园偶像剧《十六岁的花季》在这里取景,而后来成为著名主持人的吉雪萍作为该校学生,在电视剧中饰演主角白雪(给她配音的是另一位著名主持人袁鸣)。此剧1990年播出时虽然没到万人空巷的程度,但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而且,不恰巧与《繁花》的时间线对上了吗?校园内的青涩与惶惑,与校园外成人世界的丛林法则,往往是无缝衔接,让你在摸爬滚打中成长。间或来两句范志毅式的“鼓励”,或许能让每个“虹口小汪”历练得更加皮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