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示云南文艺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文艺担当、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中涌现出的大家力作、新人新品,云南网特别策划推出《七彩文韵》专栏,为打造 “文艺滇军”,繁荣云南文艺事业提供一个传播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绝地重生》:诚意和新意
——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绝地重生》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联合中共贵州省委、广西区委、甘肃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拍摄,王斑等主演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电影《绝地重生》历时四年创作完成于近日公演。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一部有诚意和新意的影片。
《绝地重生》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迄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国共产党和长征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已被多次表现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路子进阶拓展,首先要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绝地重生》取材中央红军历经湘江保卫战后,由86000人损失到仅3万余人。蒋介石调集40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中央红军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等接二连三的失败,红军指战员上上下下已十分不满“洋大人”和中革军委的领导。“洋大人”不懂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却硬要盲目搬用外国经验“瞎指挥”,而把坚持正确路线的毛泽东同志排斥在领导核心之外。丧失了根据地的中央红军还能不能存在下去?路到底该怎么走?从血的教训中,在广大指战员的不满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虽标志着毛泽东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但并非一切困境的终结,到一渡赤水之前,红军的北上入川计划并未完全反映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经过此后在作战行军途中召开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以及巧渡金沙江入川后召开的会理会议——可以统称遵义会议的系列会议----才最终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此后,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取得“四渡赤水”战略性胜利,从此红军转危为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初已初步形成。中国革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领路人,真正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个历史节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极为关键。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还没有将这个节点作为叙事主体来表现。《绝地重生》在大历史观下,改“一次会议”为“系列会议”,着力表现后遵义会议时代“系列会议”“核心重建”的重点,展现扎西会议前后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改变和作战方略的转变,避免这段时空成为党史的“留白”,这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补充、填充,是为党史学习教育开启的影视新篇。
《绝地重生》对题材作出新的开拓的同时,也实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的“隔空对话”。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必须秉持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尊重,其内涵方能启示当下,激励当代。讲史创作的鹄的不仅仅是平面的了解历史,而是能从历史中汲取现实的力量。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国革命的最危难关头被推举出来,是因为他了解中国革命又有超群拔俗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果说一渡赤水后的扎西会议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回归,那么三渡、四渡赤水则是其军事思想的完全贯彻,其指挥艺术达到了巅峰。从此红军逐渐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绝地重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今天来说同样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影片中毛泽东不再是一个“历史人物符号”,他和他的“金句”也属于当代。扎西会议上毛主席说,共产党成功靠的是“两结”;一是团结,二是总结。团结就是我们能够坐在这里(扎西)开会。总结就是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自我克服。无疑,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这“两结”,要团结,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革命。革命的道路从来不平坦。往往是会走向绝境、坚持斗争、坚持信仰,然后获得重生,重生后有可能还会走向绝境,同样的,坚持信仰,坚持斗争。最后走向胜利----这些不仅仅是历史。也是现实。大到国家命运前途,小到每个人面对的职场都是同理。《绝地重生》向现实“隔空传送”的精神力量,是影片成功的一个亮点。
《绝地重生》在全新的电影时空中刻画了一个全新的毛泽东的艺术形象。相比一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对领袖形象一味加光圈,造成不接地气。这部电影紧扣“智、勇、才、情”四个字要诀推出的毛泽东形象既不逾“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边界,又富有人情味烟火气。“四渡赤水”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智慧。利用敌军互相间矛盾,在空隙中穿插运动,排兵布阵,用一张标语“打下贵阳城,活捉蒋介石”就乱了蒋介石的方寸,调出了云南的国民党军队,红军得以巧渡金沙江。影片以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四渡赤水”作为叙事主体凸现了毛主席的用兵有如神助。但当他无法说服主张攻打打鼓新场的多数人时,他也发火,甚至说“我不干了”。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把领袖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神来写的时候,就有助于观众消除对领袖形象单调刻板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接受领袖形象。
《绝地重生》的新意还在于对艺术辩证法的美学把握。战争的标配场面如炮火连天,炸点连连,飞机轰鸣,血肉横飞,《绝地重生》都尽量做到复刻,跨过了战争片这个门槛。但仅仅跨过这个门槛还不够,因为“暴力美学”究竟还是有限度的美学,必须以艺术辩证法处理题材。《绝地重生》中的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爱情,贺子珍在长征中要生孩子,不愿第二次将孩子送给老乡。毛泽东说,你要是不把孩子留下的话,只有你脱离大部队。但是后来贺子珍负伤了,毛泽东赶到后,贺子珍怕连累毛泽东,说你们走吧,不要管我。此时毛泽东动情地说:“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上,跟上大部队。”这种战地浪漫曲还见于影片特别表现了毛泽东的诗人情怀。娄山关大捷是长征途中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诗人兴会无前,挥毫写下著名的《娄山关》的不朽诗篇。这些与紧张的战争场面相得益彰,使观众得到紧张之余的松弛,这是一种美学享受。因此可以说,《绝地重生》这部影片坚持对历史和现实双重尊重的创作秉持,通过史诗互证、情信兼备实现了对历史话语的新书写;在电影表现上,致力于打破某种固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套式,努力达到了叙事和视觉双重冲击,取得了命题和形态的双赢,是一部有诚意有新意的电影。
(作者范咏戈,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文艺报》原总编辑)
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以一位傣拳师视角展开,在日复一日的练拳过程和人生经历中,慢慢领悟了关于战衣传说的内涵和傣拳师的精神,学拳其实是学做人、练拳其实是练心性。这部以傣拳为题材的舞剧作品,一改在以往艺术作品中傣族“面善”的形象,将傣族“尚武”的一面展现于大众视野,充满了血气方刚的魅力,同时也将古老神秘的傣拳师文化一一铺陈在观众面前。>>>文艺评论丨疆嘎:文化视野下的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
投稿方式
特别提醒:稿件必须确保原创和版权。
欢迎大家投稿!
二审:段杉杉
三审:姬祥虎
终审: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