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3》被年轻人抛弃,冯小刚的时代结束了么?

《非诚勿扰3》的票房扑了?
该片上映首日,票房2485万,大约是当日票房冠军的十分之一。一般情况,首日票房对影片的后续表现影响巨大,《非诚勿扰3》起步就输了。
低开高走也几乎难以做到。对比同档期的另外一部喜剧片《年会不能停!》,上映首日票房仅有3000多万。随着口碑发酵,大鹏的新片开始逆袭,已经累计获得3亿多票房,单日票房持续走高。
《非诚勿扰3》在元旦档总票房破影史记录时,才斩获5500多万票房,勉强挤进前五。其豆瓣评分也即将跌破6分,比吃相难看的《一闪一闪亮星星》的评分还低。综合来看,《非诚勿扰3》票房扑街成为定局。
从2008年《非诚勿扰1》推出,2010年第二部上映,再到跨年进入院线的《非诚勿扰3》。冯小刚的这个爱情故事系列,也确实到了终章。
在首映礼上,66岁的葛优对47岁的舒淇说,“自己年岁大了,演不了谈情说爱的戏了,让导演给你找个年轻的秦奋吧”。范伟也在主演聚会中调侃老哥们“胡子都白了”。随后,舒淇发了条微博,表示秦奋和笑笑的故事走到尾声,“虽然真的很舍不得,但我也要正式跟梁笑笑说再见了。”
但冯小刚可能没有料到,会以这样的局面结束,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按照他以前的脾气,这时候已经开嗓子,找个对象破口大骂,来吸引一波关注,拉一下票房。冯小刚除了是老炮儿,还有个外号:小钢炮。这是他在影视圈沉浮多年的生存技能。
大多数时候,冯小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时,必有新片上映,屡试不爽。他骂过同行,怒怼过行业人士,喷过记者,炮轰过演员,还连发微博,怒斥打差评的影评人。就连观众也没有逃过,2017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他直接把他的电影不行,归结为中国的观众不行,称中国垃圾电影这么多,是因为有一批“垃圾观众”。
这次,冯小刚温和很多,小钢炮仿佛被影院外冷冽的天气冻熄火了。他没有开骂,反而是想和这个世界交朋友。
他在给某社交平台的新年贺词中写道:“咱就都与人为善吧,善良也许不能让你发财,但社会的整体善意会在你倒霉的时候获得些许的关怀和同情。随和点,人得有朋友,不能逮谁跟谁掐,得跟全村全公司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为敌。”
这可能是真心话,也可能是某种妥协。截止目前,冯小刚还没有对《非诚勿扰3》的市场表现发声。倒是“网红媒体人”胡锡进,又当了一回“嘴替”,发了一篇长作文,“我很为冯小刚伤心,也很为冯小刚不服气,为葛优、舒淇不服气。”他说,很多人没看懂这部片子,没有理解冯小刚。
胡锡进还特意跑到电影院,看了另外一部爱情电影,也是元旦档票房冠军《一闪一闪亮星星》,试图找出小青年冷落《非诚勿扰3》的原因。他说,“真是觉得它跟《非诚3》没法比,没劲透了,都想中间走人了。但是看到时空变幻那一处,它开始变得抓人,越来越精彩,直到最后深深把我套进去,触动了我。”
《非诚勿扰3》拍的好不好,评价两极。喜欢的影迷表示,可以为这个系列画上完美句号。吐槽的观众直言,抛开情怀谈故事,新片是“狗尾续貂”。
胡锡进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冯小刚的票房几乎滑到了垫底位置,是“一个时代”结束了吗?是他真的江郎才尽了吗?
他这个万能问句,放在周杰伦、董宇辉身上,都合适。从整部电影来看,《非诚勿扰3》的剧本由冯小刚亲自操刀,故事设置在2031年,从第二部结尾接续。秦奋和梁笑笑领证后还没度完蜜月就分离多年。为解秦奋相思之苦,老范(范伟 饰)帮秦奋定制了一个智能人笑笑。在第二部中,秦奋向老范推销“分歧终端机”,用它解决科索沃、巴勒斯坦、美国总统换届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这个题材,对冯小刚来说,并不新鲜。早在1996年,央视春晚舞台上,郭达和蔡明合作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冯小刚是编剧之一。
当时郭达头发还比较旺盛,蔡明的夹子音也很新潮,整个小品的概念也很前卫。放在上个世纪之末来看,颇为先锋有趣,让人印象深刻。但放在人工智能时代,观众似乎没那么买账了。里面还有很多冯氏喜剧的台词和桥段,但放在时下,又显得那么不高级,像是在玩网络梗。比如挖苦对方时说,“虽然你长得丑,但你想得美啊!”
冯小刚是公认的“剧本型”导演,从王朔到刘震云,他擅长将别人的故事影视化。同时,他和周星驰一样,视角更低,擅长小市民故事,展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南风窗评价说,就围绕一个字:俗。通俗者,迎合大众喜趣也。这也是浸染在王朔、刘震云文字里的基调,多少有些“顽主”的性格。
在个人风格定位上,冯小刚比观众、同行都看的清楚,“我给我自己定位就是俗文化,这能让我保持一个不败之地。”他还曾经表示,他甚至会害怕自己拍的片子有一天得到“雅”的评价,“那意味着我的票房要哗哗向下掉”。
他也试图从市侩、喜剧的窠臼中跳出,往高雅、艺术方向探索,甚至在小荧屏上试验,但成绩乏善可陈。
比如《夜宴》,存在和陈凯歌《无极》一样的问题,浮华,且不真实。《只有芸知道》,完全不像冯小刚,票房和口碑遭遇双重滑铁卢。而后他转战网络剧,拍摄了《北辙南辕》(2021)和《回响》(2023)。其中,《回响》讲了一半的悬疑故事,另一半陷入中年男女的情爱。两条线割裂的推进,几乎砸了爱奇艺“迷雾剧场”的金字招牌。
上映前的豆瓣热评
胡锡进努力为冯小刚正言。他说,对今天中年以上的人来说,冯小刚-葛优就是贺岁片的代名词。说夸张点,冯小刚-葛优几乎就可以定义电影的一个时代。这也印证了内地电影观众的普遍共识:国产贺岁片,由冯小刚开启。
但如今,就像有媒体评价,多数人能想得起的“冯氏电影”,要么停留于2017年的《芳华》,或是2016年冯小刚以演员身份参与的《老炮儿》。“老炮儿”的结局,是孤身一人站在冰面上,寒光凛冽,行履薄冰。
冯小刚曾在《铿锵三人行》上分享自己对喜剧片的理解:“就是说人话,让大家听得懂,还爱听”。他也会反思,称一代导演服务一代观众,观众永远需要喜剧,但不是永远需要冯小刚的喜剧。甚至,他还虚心去了解起了弹幕文化。
道理他知道,但大家懂的、爱听的,他未必真的都放在心上。《非诚勿扰3》里,冯小刚呈现的则是真实状态——《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面对舆论的非议,他很淡定的说,“到我这个年龄了,我就是顺心而为。什么叫顺心而为呢?就是我只做我喜欢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冯小刚已经不再苛求世界围着他转,他也愿意去交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然,属于他的时代仍然没有过去。包括张艺谋、陈凯歌,他们这一代导演的江湖地位,都是靠着一帧帧胶片,一格格动画夯实的。张艺谋古稀之年,还能交出《悬崖之上》这样的佳作,冯小刚也不是不可以。
冯小刚现在的状态,就很像新媒体从业者,面对内容更新,也有焦虑症:
许久未发布内容,就想着从手头积压的选题里,攒把一篇,交了作业,兴许能蹭上热点,破了10万+。还别忘了,他和华谊,还有年框(合约)在身,也需要向股东交代。
就像《一九四二》上映票房不佳,冯小刚随手拍了《私人订制》。他说,我随便拍电影卖钱,认真拍电影就不卖钱。
这次,冯小刚大概也是这种心态。只是,算盘没有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