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潘鸿海 | 用音乐纪念潘鸿海先生逝世一周年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1月3日上午,杭州定安路陶氏艺术馆,绘画与音乐完美偶遇,情感共鸣。

竹笛重奏《云之忆》,悠扬而婉转流淌在艺术馆大厅。旋律仿佛是线条,节奏仿佛是色彩,如同在油画布上跳动的音符,音凝成画。让大家进入了音与画的艺术殿堂。

主持人陶小明开场动情地说:江南的水总是和“美”连在一起,潘鸿海名字偏旁当中的九点水,犹如他笔下的油画作品,也总是和江南风情连在一起。大厅中展示有潘鸿海生前创作的油画作品,一幅幅油画让我们进入他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在现场播放的潘鸿海回顾视频中,他提着油画箱大踏步走在江南古镇的小桥上。江南水乡的清秀、古镇的恬静、雨巷的幽深、女子的灵韵,仿佛如乐曲般流淌在潘鸿海创作的油画布上。他响亮的嗓门、创作的感言,他的音容笑貌让众多嘉宾溢出了热泪。

在潘鸿海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用一场音乐会来纪念与缅怀这位著名油画家。

参加的来宾有梁平波、吕伟刚、傅通先、杜高杰、陈瑾、池沙鸿、张伟民、奚天鹰、陶文杰、何红舟、翁诞宪、周刚、林岗、缪宏波、车进、邢鸽平、董捷、李大云、范达明、韩晖、尹舒拉、叶国丰、袁进华、郑晓林、朱旭成、韩梦龙、陈绥勇等。浙江省文联的领导来了,潘鸿海生前的好友来了,潘鸿海的家人们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席陈黎青,特意从山东赶来杭州参加纪念活动。

潘鸿海 沐浴在阳光下 100×80cm

浙江省委原副书记梁平波在致辞中深情地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思会。潘鸿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是全国美术界的一颗明星。当年潘鸿海把《富春江画报》办得有声有色。他的艺术生涯是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到浙江画院,创作了许多精彩的油画作品,也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画家。他也是我们浙江省第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吕伟刚在讲话中指出:潘鸿海先生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油画道路,他的善心善意,捐资助困是艺术家中的楷模。吕伟刚书记也谈了自己对潘鸿海的三个印象:赤子之心、家国情怀、提携新人。

浙江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美术报社原社长傅通先,在年轻时就与潘鸿海成为至交好友。傅通先眼中的潘鸿海,是一个画品、人品和画格、人格完美结合的人。油画创作、美术研究和美术管理,潘鸿海三者兼顾,非常杰出。傅通先还把一幅“鸿德海望”的书法,赠送给潘鸿海家人。

潘鸿海 水乡 126.×118cm

著名画家杜高杰与潘鸿海先生交往很长,在讲话中他回顾了与潘鸿海一起去部队慰问等艺术活动。他认为油画要动人,作者要有情怀,而潘鸿海就是对江南满怀深情的人和油画功力非常深厚的人。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奚天鹰,是潘鸿海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奚天鹰心目中的潘鸿海:作品好、人品好。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池沙鸿,在18岁时就认识了潘鸿海,他一辈子铭记着潘老师对自己的教诲。池沙鸿心中的潘鸿海,如父亲般的严厉,也如父亲般的温柔,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着一辈子的影响。

潘鸿海生前是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缪宏波在讲话中回忆说:潘鸿海对杭州油画院的创建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功不可抹。

汪文斌和陆琦,非常深情地回忆起当时共同创作《玉馨良渚》、《良渚文化》的过程。

浙江省油画院院长常青在出差途中发来一封发言稿,由江健文宣读。最后一句:“潘老师,我们很想念您。”道出了全体与会嘉宾的心声。

潘鸿海 草堆边上的女人 100×80cm

潘鸿海一家人从事美术事业,两个女儿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长女潘汶漪选择了油画,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美术。小女潘汶汛选择了国画,如今己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人物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潘汶汛对与会嘉宾情真意切的发言,代表家属表示感谢。她说:“父亲如一粒花的种子,落在了江南”。她在致辞中还透露,根据父亲的遗愿,将把他的油画作品全部捐献给美术馆,目前己经与浙江美术馆完成了捐赠,接下来还将向中国美术馆进行捐赠。

梁平波闻此言,感慨地说:“把潘鸿海先生价值千金的全部油画,一张不留都捐给中国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这是一个壮举。”

活动在小提琴独奏《万疆》中落下帷幕,美妙的琴音感人至深,这正如潘鸿海先生的人品、画品与情愫、情怀,一直回荡在大厅之中。

潘鸿海先生的夫人及女儿,徜徉凝神于他的作品和旧时的照片前,久久不愿离去。

潘鸿海

潘鸿海,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画院名誉院长,因病医治无效,2023年1月3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1岁。他曾担任浙江画院副院长、院长,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市美协名誉主席,杭州油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俞柏鸿撰写,厉亦平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