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霸王别姬》时,因为葛优一句话,张国荣自此改了对他的称呼

本文作者 |之龄

责任编辑&排版 | 向晚晚

1993年,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在香港上映,短短几天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中的几位主演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张国荣在影片中饰演不疯癫不能活的程蝶衣。

戏里,他是扭着旦角身段,说起话娇滴滴,笑起来酸溜溜的旧戏子;戏外,他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俨然一个戏痴。

而在电影拍摄背后,还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01

1991年,徐枫看了《霸王别姬》原著后,就认定程蝶衣的角色非张国荣莫属。

然而,当时陈凯歌并不认识张国荣,徐枫就给他看了张国荣的影片碟片,帮助他了解张国荣的演技。

这一看不打紧,陈凯歌被张国荣的表演深深吸引,当即决定亲自去找张国荣。

陈凯歌飞往香港与张国荣见面,因为没有剧本,索性当场给张国荣讲起了剧情。

而张国荣全程都只是默默地听着,陈凯歌讲完后,他拿着烟的手微微颤抖,站起身,只对陈凯歌说了一句话:“我就是程蝶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程蝶衣的角色,张国荣与陈凯歌、编剧芦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演。

不仅如此,为了能在形象上更贴近戏中角色,张国荣早在剧组开机半年前就去了北京,找到京剧名家张曼玲学习京剧。

当时,张国荣在香港已经小有名气,出演过多部电视剧和电影,但他见到张曼玲时,却这样介绍自己:“老师您好,我叫张国荣。”

这简短的自我介绍,给张曼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深深感动。因为张国荣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明星,而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02

张国荣特别能吃苦,作为绝对的主角,在拍摄过程中,从没有对剧组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在现场几乎也没有休息过。

有一次,张曼玲去剧组,正好张国荣当天的戏份拍完了,她发现张国荣脸红红的,却还在压腿。

张曼玲便上前询问,得知张国荣正发着高烧,惊呼道:“你发烧了也不休息吗?”

张国荣却淡然一笑:“又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没学过京剧,所以更要努力才行。”

多年后,张曼玲回忆起当年的事,还感慨地说道:“他真的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京剧最重要的其实是神韵,他做到了。”

正是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张国荣才能完美地诠释程蝶衣这个角色,戏里戏外,他就是那个人。

除了仔细研究京剧的部分,拍摄过程中,对于影片效果的呈现,张国荣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拍摄程蝶衣戒烟的戏时,有个镜头需要张国荣用力砸玻璃,一组镜头拍完,导演说可以了,可张国荣却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要求重拍。

于是,这个镜头在张国荣的坚持下又拍了好几次,最后一次,他砸玻璃砸得太过用力,直接把小拇指上的肉都削掉了一块。

大家都很紧张,要送他去医院,张国荣却笑着说:“没事,这下总算拍好了!”

03

张国荣除了认真研究自己的戏份,还与张丰毅、葛优等演员合作得非常默契,将影片中的情感演绎得深入人心。

有一次,在拍摄一场京剧戏份时,张国荣和葛优都需要穿上京剧服饰。

由于他们的服装非常华丽,化妆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给他们化妆。

在等待化妆的过程中,张国荣和葛优闲聊了起来。

他们谈到了京剧的历史、演员的生涯等等,两人都很有兴趣。等到化妆师为他们化好妆后,他们已经聊得非常愉快了。

在拍摄一场情感戏时,张国荣和葛优需要表达出深刻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两人私下里做了很多的交流沟通,张国荣亲切地称呼葛优“哥们儿”。

通过深入的交流,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拍摄时也更加得心应手。这场戏拍完后,两人变得更加亲近了。

有次拍完戏,大家正在一起说笑,当葛优意外得知张国荣比他还大1岁时,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这是怎么长大的呀?”

葛优认真的表情加上他那夸张的语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国荣顺势故作深沉地拍了拍葛优的肩膀,叫了声:葛优贤弟

从那天起,张国荣就一直称呼葛优为“葛优贤弟”。

电影杀青后,张国荣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优雅,送给葛优一张签名版的演唱会CD,郑重地写着五个字:“致葛优贤弟”。

写在最后

由此可见,张国荣并非一个为了工作就不顾生活的人。

拍戏间隙,他也是一个爱笑爱闹的人,如果收工早的话,他还会自掏腰包请剧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喝咖啡。

也许正因为有张国荣对角色的完美诠释,还有对剧中人感情的充分理解,以及和其他演员的配合,才让《霸王别姬》取得了那么多的好成绩。

都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了解张国荣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会接这部剧,是因为他的原生家庭。

张国荣的家境很好,父亲是一家裁缝店的老板,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关爱。

有一次,他去父亲的公司,被职员打趣问父亲有没有带他去喝茶。

谁知张国荣脱口而出说跟他不熟。

也许在张国荣的眼中,戏里的程蝶衣与自己有着相似的不那么幸福的童年,所以他才会倾尽全力用心演绎。

今年是张国荣去世20周年,尽管已经离去这么久,可在众多影迷的心中,哥哥从未远离过。

这,大概就是哥哥独有的人格魅力吧!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