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各种彩蛋, 各种细节, 做工真的好精致

《疯狂动物城》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动画电影,虽然我更喜欢之前的头脑特工队,比较喜欢头脑开得那么大的脑洞,但还是不得不服疯狂动物城中的各种彩蛋,各种细节,做工真的好精致。刚开始听说这部电影是源于一则新闻,迪士尼为了它能同步上映然后把恐龙当家基本上放弃了。感觉能让迪士尼能做到这份上的电影也不多,当时就有了些期待。后来烂番茄的新鲜度公布了,天啦,居然有100%(现在好像降到99了)。

于是算是对它满怀期待了,马上和几个朋友约好了去看,看的时候开始没什么大感觉,但在看到动物城时就被震惊到了,做的真的好精致,接下来剧情什么的就不说了,迪士尼成功把一个七分的故事讲到了九分,当然全片最大的亮点在于树懒,树懒这个真的够我笑一整年了,我还记得那天票房只有2000w左右,当时我们还在为它能不能到1、2亿而担心。后来呢,真的是直播打脸啪啪啪,随着口碑的逆袭以及叶问的作死,后来票房都过12亿了,只记得过了几天,仿佛全世界都在推荐疯狂动物城。

真的非常好看,但是也有一些令人失望,失望在为什么不把一些内核的东西挖掘得更深些。但是我们知道为什么,因为他是迪士尼,他得做老少皆宜的动画电影。而且就「老少皆宜」这个标准来说,这部电影做到了我能想象到的极致。但是我还是希望它能走得更远些。通过玩梗和隐喻能影射和表达很多东西,也能给人接受密集信息的爽快感。但更深层次的表达,就不仅仅是通过梗或隐喻能说好,说清的了。这部电影站在所有政治正确的一面,立场和导向无可挑剔。但是更深的东西,迪士尼不能做,或者不想做。

商业电影的目的必然是盈利,一旦为了深度而触及到观影人群的接受度问题,或者政治不正确的说一句,观影人群的理解能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票房。能把深度和商业化兼顾的电影,我至今没见过几部。或者它们本来就是矛盾的,电影题材挖掘和表达的深度越高,能理解并欣赏的人就越少。指望一部动画电影承担这样的目标,也太难为它了。我反对任何诸如“这只是部动画电影,不要去追求和解读政治隐喻啦笑笑就好”之类的论调。

看看电影的美国和欧洲译名就知道,它和政治绝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况且“乌托邦”这个词汇的政治意义就不可能抹去。我就是觉得这部电影的中译翻成《动物乌托邦》更适合,客观评价其水准,个人认为,在动画电影商业化和特效方面,《疯狂动物城》是彻彻底底的里程碑之作,可以称得上青史留名,前无古人。但若是在向上触及电影艺术对人性,理念,思想方面的探索,它做得还不够,甚至比不上《机器人总动员》。更不要说与它致敬的《教父》等相比较了。动画电影题材的发掘和艺术的深度,前方还有很长一段路,说不定会有不是老少皆宜的动画电影,在未来走得更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