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不凡的《路边野餐》, 新颖的题材, 给你一个新惊喜

《路边野餐》整个影片都是梦境。不仅长镜头的部分是梦境,整个影片都是一个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独身男子的梦。

《路边野餐》是一部与梦境紧密相关的电影,电影的时间不是线性的,而画面风格却基本一致,所以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前半段的叙事方式大致为记录现实的方式,然后突然就开始闪回了接近梦境的表达方式,再用长达41分钟的长镜头描绘梦境。它的镜头时空是完全开阔的,人物可以出镜,然后加上许多音效再入镜,人物可以行走在障碍后面,摄像机继续假装有主体一般跟着摇。

无论是梦境还是电影,其实都是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的大脑感知到一些意象之后,不断地去补充,让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看似成立的完整叙事。《路边野餐》的大型梦境实验,不是让观众清醒地去看别人的梦,而是将观众带入到梦境当中。

本片剧情的连接完全是靠寻找线索和生成拼图,也就是说需要在影像台词故事中寻找片段线索,然后在脑中形成拼图,并连接成一个故事。甚至于标题的“路边野餐”四个大字都被拆开,让人更加感觉这是一副拼图。

本片全部的对白都是毕赣老家的贵州方言,并将大量的无法解释的、反复出现的图案和生活在森林中的“野人”等新闻报道混合在破败的贵州山区凯里里,用频繁平凡而神秘的镜头充分展现了凯里现实和时间。

但是,影片中的凯里在18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气候依然潮湿,房屋依旧破败,人们依旧麻木——儿子卖掉了了还可以轻松自在地打牌喝酒,晚辈因为黑帮火并死了,长辈们竟然觉得“很正常”。这也体现了毕赣对家乡与世隔绝、民智未开和发展停滞的隐忧。瀑布随着时间流逝,小镇里到处都有手表和火车,停在路边的修表面包车和影片最后疾驰而过的火车上隐隐可见的钟表……这些东西成为了时间的符号。

毕赣是如此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宣传着他的家乡,他没有刻意的去记录故乡的风景名胜,而是在平凡人物的生活中一点点透露着故乡独特的气质。他的宣传方式和贾樟柯不谋而合。《路边野餐》再一次印证了,电影是一种永恒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