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林青霞, 得罪金庸30年, 这世上也只有他了吧

25年前,徐克执导的《梁祝》上映,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这个版本的《梁祝》,汇集了很多当下比较红演员吴奇隆、杨采妮等。

《梁祝》是徐克初恋时看的一部剧,那时候他就觉得初恋就一定要有结果,后来他拍这部剧的时候,更多的加入了自己的感受。

早在徐克拍这部剧之前,他拍摄的《青蛇》,对经典的颠覆程度就让人不敢相信,也只有徐克才敢如此大胆吧。

徐克是继周星驰之后,最具有话题性的港派导演,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能听到徐克新电影的消息,徐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奋斗中的年轻人,永远处在巅峰期。

虽然《狄仁杰》系列拍的不够好,但拍摄的速度,令人咂舌。30年前驳回授权的金庸武侠片《神雕侠侣》也将以三部曲的方式重回银幕。

这都还是小事,打开豆瓣一看,未来三年竟有六部电影由他导演,三部间接介入。

徐克的人生和电影有着不解之缘。

1950年,徐克出生于越南西贡,那时候的越南,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地方,脏乱、守旧、癫狂这个地方的代表词,反复的战争让她的母亲成为了虔诚的教徒,他就在每天的东躲西藏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16岁的时候,因为越南排华,他们一家人被迫迁居香港,1966年的香港,电影节的两大巨头电懋和邵氏之间竞争激烈。

那段时间是好片不断,香港的蓬勃向上,西贡的慵懒迷离,成就了徐克艺术家和商战佬的混合气质。

1969年,徐克在美国德萨斯州南循道会大学的头一年,他将自己的整颗心都扑在美国大众流行文化上。

那时候的徐克,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学习电影,二、把自己弃医从影的事情告诉父母。

这件事情他再三犹豫,信件改了又改,琢磨了好几个月,将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圈都写了一遍,这才将信件寄出去。

父母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大吃一惊,改行不是重点,放着医生这个"铁饭碗"不要,以后要靠什么谋生呢?

1974年,他和朋友合拍了《唐人街的月亮》取得成功后,电影行业再也没有徐克相关的消息了。

就算去了遍地黄金的纽约,他找不到任何一份和电影相关的工作,只能在华人报行里当编辑,或者是组织一下社区戏剧活动。

永远都是这里待个几天,那里待个几天,工作一点都不稳定,永远都像在实习。

两年过去,电影行业给他的还是挫败,这个城市不行,那就换个城市,香港、纽约、西贡,他在这些城市里兜兜转转五六年,却没有一个容身之处。

不管去到哪个城市,缺乏拍摄经验的他,常常被拒之门外,他的求职信就和石沉大海一样,这时徐克不再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将目光放在和电影行业相似的电视行业。

有时候,一个人倒霉到极致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好运。

那天,他去香港有线电视台面试的时候,不小心迟到了,急急忙忙的他和施南生撞个满怀,徐克马上就道歉了,殊不知这个人会改变他的一生。

徐克进入面试环节后,当天下午就定下他作为电视编导,导演了人生第一步电视《家变》,搭档作曲顾嘉辉,作词黄霑,人脉说来就来。

一年后,徐克跳槽到佳艺电视公司,没想到这家公司的董事就是当年和他撞在一起的施南生。

跳槽之后,作为导演的徐克,带着《金刀情侠》的成员直飞首尔郊外。

郊外有他需要的飞雪流水,最适合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短短15天时间,外景拍摄完毕,他们回到了香港。

公司的高层对这次的拍摄十分满意,只是这部剧的武打镜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在徐克的求学经历里,没有武术指导的概念,在这一次的拍摄中,他才了解到,在拍摄的时候,不仅仅是需要导演,还需要武术指导来设计动作。

他们整个剧组,只有程小东勉强算得上是武术指导,拍摄完成之后,还有一段漫长的剪辑时光。

这位日后被誉为"最有诗意的动作导演"隔三差五就去看徐克剪辑,每次都只是静静地看,从来不说一句话,直到有一天,徐克忍不住打了招呼,两人的友谊才开始。

1978年,是徐克最幸运的一年,《金刀情侠》获得的观众的认可,转战大银幕只是时间问题。

初登荧幕的徐克有着一颗叛逆的心,他坚持拍自己的电影,前卫、先锋、不顾市场。

《蝶变》、《地狱无门》以及《第一类危险》这些正是他叛逆的表现。

这三部剧在金像奖上赢尽口碑,但是因其剧情、风格过于邪恶,普通观众无法承受,导致票房一般,其中的《地狱无门》更是成为禁片。

徐克的这三部电影被法国人评为"混乱三部曲",相比于现在钟爱特效的徐克,那时候的他真的是作风大胆。

"混乱三部曲"的票房不如人意,徐克也为了生存开始转变,这时的他很快就适应了市场需求。

那时徐克的套路很明显,就是主攻都市喜剧,在接地气的同时,也显得相当世俗。

徐克的第一部喜剧《鬼马智多星》拿下748万港元,比"混乱三部曲"加起来还要多两倍。

1982年,徐克坐上嘉禾的轿车,来到釜山拍外景,精力旺盛的徐克感到解脱,唯喜剧独尊的时代终于要过去了。

1983年,《新蜀山剑侠》上映,2000万的投资,并没有让嘉禾赚多少钱,但徐克是真的喜欢动作武侠片。

他请来了卢卡斯工业光膜处理特效,林青霞也因此开启了侠女之路。

1986年,吴宇森从台湾回到香港,那时候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拍片了,正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当年,吴宇森力荐徐克加入新艺城,如今也是徐克投桃报李的时候了

那时候香港最流行的就是功夫片和喜剧片,拍摄兄弟情,就只能赌一把了,赌赢了就是名利双收,赌输了就是血本无归。

那时张国荣的事业才刚开始起步,周润发是公认的票房"毒药",狄龙刚和邵氏解约。

徐克鼓励吴宇森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放在《英雄本色》里,于是,在老旧的套路,粗糙的制作中,这部剧和观众产生了极强的共鸣感。

之后,徐克不是在好友的电影里插手当制片人,就是演配角,三年时间就只导了两部作品《英雄本色3》和《刀马旦》。

90年代,港片如火如荼,武侠剧依然受到观众的追捧,徐克准备大干一场,1990-1992年,他一共完成了三部金庸武侠片《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和《东方不败风云再起》。

1990年的《笑傲江湖》,徐克力邀前辈胡金铨出山,只是拍到一半的时候,胡金铨的身体实在是扛不住了,徐克只好与李慧民、程小东完成。

徐克将主题曲交给黄霑,可不管黄霑怎么写,徐克就是不满意,快写疯了才灵感迸发,一曲定千秋。

那时候的徐克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极高的辨识度。

后面两部的《笑傲江湖》里,东方不败由男变女,开局的时候和王祖贤打的火热,续作里又差点爱上令狐冲,气的金庸收回徐克的改编权,直到30年后才放手。

看到这里,徐克的人生看似完整,可有好像缺少了什么?就是系列电影。

有系列电影,才让我们真正记住徐克,并且称他一声大师。

《蜀山传》已经有初见系列的苗头,可正好撞档《珍珠港》,票房失利,只好就此作罢。

徐克真正成功的只有两个:《黄飞鸿》系列,以及《狄仁杰》系列。

这两者的对比太强烈了,《狄仁杰四大天王》,作为系列片,故事主线人物少的可怜,虽然是一部古装片,却奇幻、爱情、悬疑、无所不包,给人的感觉十分现代化。

在《狄仁杰》系列里,他动用了大量的特效,尤其在《神都龙王》里那场水下骑马的戏,他调动了世界上仅剩三台的3D水下摄影。

徐克对特效的痴迷程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他的电影里,特效无处不在。

《四大天王》成功响应了商业号召:就算是人与神之间的斗争,正派一定能赢。

这个和20年前的《黄飞鸿》有着很相似的一点,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对比《狄仁杰》系列,徐克总是在不经意间将武侠片拍成了科幻片。

徐克似乎就一直在用过去的经验探路,近几年,他也尝试过很多不一样的风格,就好比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

在香港的电影时空里,他用了20年,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而内地他只用了5年时间,从《七剑》到《狄仁杰》的五年。

有人说这是急速堕落,或许是吧,但换一个地方还能再活一次的人,这世上还能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