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3》: 二人都是发于卒伍的英雄,却道不同不相为谋

纪录片《拓荒者3》有个副标题,“不自由毋宁死”。

19世纪20年代,印第安联盟与M国人都用这个口号鼓舞民众,凝聚人心。

M国人要扩张,印第安人要阻止扩张,英国人在两边挑唆。仗一场接一场地打,谁打的是正义战争,谁打的是非正义战争,搅在一块儿,都在生死边缘挣扎。

以输赢定论,一方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弱。M国历史,就是掠夺西部,掠夺北部,再掠夺西部,再掠夺…的战争史。

打起瘾了,断不肯改弦更张。只会因循守旧,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

独立战争以后,英国殖民者把俄亥俄河谷的印第安人聚居地割让给了M国。

之后,肖尼族酋长特库姆塞联络了20多个印第安部族,夺回了那块土地,在此建立了泛印第安联盟(自称印第安合众国)。并且越战越猛,四处出击,下决心直到把M国的拓荒者赶回老家。

1813年,泛印第安联盟接二连三地打胜仗,让M国人非常惊慌失措。

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大卫.艾森巴赫说: M国政府无法接受英国与特库姆塞结盟。所以,必须要让特库姆塞死。

《特库姆塞传记》作者艾米.H.斯特吉斯也说:特库姆塞与英国结盟,就很有可能导致M国战败。

为了除掉心腹大患, M国派出老将威廉.亨利.哈里森出马。

哈里森是特库姆塞的宿敌。两年前,曾摧毁印第安人的“先知村”。这一次,他准备如法炮制。

特库姆塞了解哈里森的残忍,也知道他能打硬仗。就与英国盟军商议,合谋打一次埋伏战。由英军趁哈里森立足未稳时发起进攻,将其逼入森林。印第安人埋伏于森林,南北夹击,一举歼灭哈里森主力。

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学者唐纳德.菲希科说,这场战斗你死我活,决定了战争走势,打的是M国的未来。双方必定以死相拼。

1813年10月5日,在俄亥俄泰晤士河畔,特库姆塞率领6个部落的500名战士,守在加拿大境内的伊利湖沿岸地区的树林里。

英军与M军正面交锋,连5分钟都没有撑住,就逃跑了。

特库姆塞的人马被困在了泰晤士河与哈里森军队之间。只有死守阵地,否则,就再也没有翻盘机会了。

但是,力量悬殊。特库姆塞再英勇,也抵挡不住3倍于己的敌人。他战死后,泛印第安联盟全军覆没。

没有了特库姆塞的印第安人,不得不走到谈判桌前,与哈里森签订不平等条约。那个要收复失地的梦想也随之烟消云散。

哈里森的胜利使得战局发生转变,M国重新掌控了北部。

求生专家米克尔.霍克说:可以想象特库姆塞的绝望,他好不容易相信英军一次,得到的却是背叛。

从特库姆塞来说,一是时间紧急,二是求胜心切。

衡量独立支撑的底线,然后才能与英军谈合作。英军按照计划执行算加分。若违背承诺,也不至于输掉老本。

但凡心中有一丝疑虑,就是没有胜算把握,就该战略转移。大森林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在这里与哈里森周旋,不愁今后没有机会。

特库姆塞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信誉的英军身上,势必遭到意外。即使洒尽了最后一滴血也没能扛住。

当然,现代人怎么评价,都显得轻飘飘的没份量,不厚道。因为火没有落在自己脚背上。

2.

1813年,英国人怂恿印第安克里克部落的红棍军,攻击了密西西比地区一带的M国拓荒者村镇。500多男女老少被屠杀殆尽,一处军队前哨被捣毁。史称米姆斯堡大屠杀。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学者H.W.布兰兹说:印第安人挑起战事,反抗白人拓荒者的侵略,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拓荒者则认为,印第安人是安全的重大隐患,必须要彻底铲除。

M国有一个在密西西比地区民兵团的指挥官叫安德鲁.杰克逊

杰克逊是田纳西人,断断续续上过学,13岁时是军队通信员,17岁时自学法律成为律师。1803年任乡下法官。

他脾气暴,不怕事,我行我素。在酒吧打架,挨了一枪,就威胁医生,你敢截掉我胳膊,我就弄死你。

他好吹牛,热衷于很落伍的决斗。办案亲力亲为,能一个人去抓捕通缉犯,对犯人动用鞭刑,在当地算得上是个孤胆英雄,声誉极高。

《杰克逊传》作者史蒂夫.英斯基普说: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想干一番大事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打仗,然后赢得荣誉。

的确,两军对垒,没人敢上的时候,就是孤勇者的机会。战争死了很多人,但也造就了英雄。

1813年10月,杰克逊接到命令,带领2500多名民兵前往南部搜寻红棍军,查出米姆斯堡惨案的元凶。

几千人的民兵团在阿拉巴马地区的茫茫森林,如大海捞针般地搜寻数周,一无所获。因为没有带够粮食,民兵们开始逃亡。

此时,民兵团来了一个新兵,叫大卫.克洛科特。

《大卫.克洛科特传》作者巴迪.列维说:克洛科特是个猎人,只上过6个月的学,有丛林生存经验,曾在7个月内,射杀了105头黑熊

克洛科特很能干,短短两周就找到了红棍军的村落方位。但很快他就后悔了。

1813年11月3日,900多名田纳西民兵,包围了红棍军村庄。杰克逊命令不留一个活口。理由很简单,是印第安人先屠杀白人。他杀我们,我们就要杀光他们。

杰克逊的士兵只用了几分钟,就打死186名红棍军,烧死了无辜的妇女和儿童46名。场面凄惨,不堪目睹。史称塔卢沙奇之战。

塔卢沙奇屠杀让克洛科特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他开始重新审视M国对印第安人的态度。

克洛科特本来是想报效国家,却参加了毫无人性的大屠杀。

他从来就不喜欢这种你死我活的生存法则,

他要离开民兵团,却被杰克逊带着一帮人挡了回去。即便被骂“懦夫”,他还是对杰克逊说,“是我替你找到了红棍军,没有下一次了”。

直到退役,克洛科特才被允许回到田纳西家中。

事情都是这样,思想分歧,就是行动分歧。

克洛科特与杰克逊的分歧代表了M国人的两种认知。

一种是印第安人挡了M国的发展之路,必须赶走。另一种,则从屠杀中看到了不公平,愿意与印第安民族和平共处。

但在国家命运还没有定数的时候,这种分歧被搁置一边。

到1814年,杰克逊彻底消灭了红棍军,以残酷的方式解决了M国所谓的印第安人的南疆威胁。

战后,杰克逊强迫克里克人签订了停战条约, 拿到阿拉巴马和佐治亚的大部分近890公顷的土地。说是作为战争赔偿金,但他没有上交,而是私吞,踹了自己腰包。

3.

1812年,英国在逼迫法国流放拿破仑之后,腾出了精力。把部队调往北美,在巴尔的摩登陆,入侵东海岸,攻陷了华盛顿,并把白宫付之一炬。

英国胃口很大。因为英国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对M国具有绝对的优势。

他们瞄准了西部最大的港口新奥尔良。幻想占领新奥尔良,然后,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北上,与加拿大的英军会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弗朗索瓦.福斯滕伯格说,新奥尔良控制着整个北美大陆的水路进出口,谁掌握了这里,谁就掌握了战略要地

M国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刚拿下红棍军的英雄杰克逊身上。

杰克逊跟英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据说,谁要想惹他发火,就提一下英国人。

在32年前的独立战争中,杰克逊失去了两个哥哥和母亲。他做通信兵时还未成年,被抓了俘虏。在战俘营里,受尽凌辱。他发誓,只要逮着机会,就要复仇。

此时,他带着1500名士兵,两吨的重炮,以及补给品,要赶在英军之前,到达新奥尔良港口。

走路不拍,最怕的是穿越2590平方公里的阿查法拉亚盆地

因为这里有M国最大的,也是最危险的沼泽——路易斯安那大沼泽。这里有齐脖深的水坑,满地爬的鳄鱼和毒蛇,能把人吃掉的蚊子。

他们除了行军,还要搭建运送重炮的栈桥,每天只能蜗行40公里。

但是,那帮士兵就是盲目崇拜杰克逊,不管他们对英国人、印第安人,对M国政府有什么看法,只要杰克逊一声令下,就是下地狱,他们也会赴汤蹈火。

人类就是会对成功者盲目敬仰,认为只有齐齐追随,才能做成伟业。

经过两周的急行军,1814年12月1日,杰克逊的大部队到达了新奥尔良港口。

到达后,立即修筑工事,布置防守要地,扩充整编队伍。

杰克逊的队伍中有肯塔基的拓荒者,他老家田纳西人,新奥尔良人,黑人,沿河的水贼,甚至还有本地的印第安人。

就是这支4500人的杂牌军,勇敢迎战英军60搜战舰,15000名士兵。

杰克逊把士兵部署在中间山坡上,右面是密西西比河,左面是沼泽地。英军上岸只有在没有掩蔽的开阔地带仰攻。

战斗持续到第10天,M军伤亡不到100人,英军已经战死 2000多人。

英军撤了,杰克逊成为大英雄,全国轰动。

很多人认为杰克逊是第二个华盛顿。乔治.华盛顿为M国赢得了自由,而安德鲁.杰克逊则捍卫了了M国的自由。

但其实,早在开战前的三周,M国与英国在比利时的根特城就签了停战和约。英国人在合约里承认(第二次)密西西比地区的所有土地属于M国。

《1812年:铸造了一个国家的战争》作者沃特.伯恩曼说,这个消息跨过大西洋,传到新奥尔良那里花费了太久。但对M国人来说不重要,他们关注的,只有打败了英国这件事。而从这件事,他们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杰克逊的胜利,除了他的骁勇善战,高度的凝聚力,还有一小部分是运气,否则,英军肯轻易撤退?

4.

杰克逊和克洛科特都出身田纳西,都家境贫寒,都只上过半年学。但二人的政治观点相悖,相互缠斗,影响至深。

杰克逊一路积累政治资本。1791年创建民主党。1796年,成为州国会议员,高等法院法官。1812年在英美战争中成为少将,之后是新奥尔良战役英雄。1818年率部远征佛罗里达印第安人,成为首任佛罗里达州州长。1828年至1837年,连任美国第11、12届总统。

1817年,杰克逊利用职务之便,低价买入阿拉巴马地区大片土地,高价卖给种植园主们种植棉花。

短短三年,每英亩土地,从2万元飙升至78美元。杰克逊成为坐拥450万美元的富翁,这是对他昔日努力的背叛。

而克洛科特呢?

克洛科特退伍10年内,一直待在田纳西森林里,过着自给自足的闲适生活。

但好景不长。

赶走了印第安人,南方种植园主来了,把荒野变成了棉田。由政府出面,禁止打猎,驱赶先来的拓荒者。

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克洛科特参选了议员。

不敢想,1827年夏天,草根克洛科特当选为国会议员。因为他的竞选宣言得到拥护。

他要去华盛顿为拓荒者发声:拓荒者才是西部的居民,山林荒原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有权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土地。

但这与他的老对头,杰克逊,以及南方种植园主们的观念有冲突。

此时的杰克逊已经炙手可热,准备坐上总统宝座了。

前40年,历届总统出身不是马萨诸塞,就是弗吉尼亚。当杰克逊取得新奥尔良大捷后,一夜之间,人们就认为独立战争结束,新时代来临, M国领导人应从新扩张的地区产生。

是时候让国家改变一下了。

1828年12月3日,杰克逊当选为M国第7任总统。从他开始, M国总统都变成平民出身。

杰克逊任期内,M国持续向西扩张,基本上每20年,人口就翻一番。

但杰克逊觉得印第安人还在威胁白人,他想出一招。

1892年12月1日,杰克逊在参议院宣布“印第安迁移法”,即对5个部落的5万名印第安人强制搬迁。

他阐明,联邦政府将收购印第安土地,并补偿高价土地,负担搬家费,提供新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应该接受赔偿,搬迁至脱离白人的地区。

作为议员的克洛科特想起了杰克逊屠杀印第安人的往事,认为这又是一次种族清洗。

他发言:印第安迁移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印第安人离开祖祖辈辈的家园,迁移到960公里之外的俄克拉荷马州一带。腾出地方,让拓荒者进入。把土地变为商品售卖。

《特库姆塞传记》作者艾米.H.斯特吉斯说:当克洛科特站起来反对印第安迁移法的那一刻就赌上了他的政治生涯。

这一法案决定了M国未来的走向,争论持续5个月,造成了很大反响。

1930年5月26日,众议院通过这一法案。克洛科特输了。

法案实施,在接下来的20年间,印第安人被士兵押解迁移,16000余人死于途中的瘟疫、疾病和气候。被人们称为血泪之路。

某学者说:“印第安迁移法”不只是杰克逊政府的一大污点,也是M国历史上的一大污点。

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学者山姆.W.海尼说:我所在的部落也被迫搬迁,我们也走过了血泪之路。血泪之路就是杰克逊造成的人间惨剧。

杰克逊一下由英雄变成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为达目的,这世上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事情。

法案通过,但杰克逊却不肯放过克洛科特,他要把他撵出政坛。

《特库姆塞传记》作者艾米.H.斯特吉斯说,在杰克逊眼里,政治分歧就是私人恩怨,只是获胜,远远不够,必须彻底击垮对手。

杰克逊派部下威廉.菲茨杰拉德,去田纳西地区,跟克洛科特竞争。同时,通过全国的报纸对克洛科特进行人格侮辱,诬陷他酗酒,嗜赌,玩女人。

克洛科特被打懵了,输了仕途。加上妻子离家出走,整个人萎靡不振。

但是,他太有名了,一部以他为拓荒者原型的话剧“西部之狮”在纽约市上演。使他的人生有了转机。

1835年,克洛科特离开田纳西,前往墨西哥的得克萨斯。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跟过去有个了断,重头再来。买一块地,再打打猎,探探险,然后重返政坛。

墨西哥政府鼓励移民,以增加国家人口。只要服从政府管辖,每户人家可以低价购入1620公顷土地。到1836年,这里已经有了4500名M国移民。

克洛科特在得克萨斯大受欢迎。得知他要来,村镇街道两旁早已站满列队欢迎他的人们。

但当他融入当地,就发现得州已经处在了动乱边缘。

原因是在执行数年的宽松政策之后,墨西哥当时的总统圣塔.安纳突然加强了移民控制,开始收缴移民武器。

得州定居的M国人多数以狩猎为生,因此拒绝交出武器。他们在酝酿起义,准备脱离墨西哥独立。口号是“不自由毋宁死”。

墨西哥政府确信这是M国政府在背后操纵,所以,要出动武力镇压。

局势不断升温,恰好一颗哈雷彗星划过夜空。克洛科特认为是老天赞成拓荒者们为独立而战,所以立即加入。

“得州独立战争”即将爆发。

远在华盛顿的总统杰克逊密切关注这次叛乱。他认为把得州并入M国,岂不是又是一个送上门的扩张机会。

早在墨西哥脱离西班牙殖民者的时候,杰克逊就提出购买得克萨斯,但墨西哥不卖。

人家不卖,杰克逊就在想,我该怎么把它搞到手?

怎么搞到手?战争贩子一般就是发动战争。但杰克逊并不是一根筋式的武夫。这一次,他想让得克萨斯自己宣布独立。

因此,墨西哥政府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1836年2月,260名在得克萨斯定居的M国民兵向圣安东尼奥进发,一支4000人的墨西哥军队也相向杀来。两军将在西班牙城堡阿拉莫激战。

这一战,将让克洛科特留下一世英名。

5.

克洛科特与杰克逊既是同乡,又是政敌。

都是“发于卒伍”的英雄,却又“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克洛科特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有大事就参与一下,因而总是应运而生。

杰克逊是虎狼之躯,能从每一事件的蛛丝马迹中,感应到机会,因而总是主动介入。

山不转水转,是对手就会遭遇。

克洛科特的问题是,舍身报效国家,却太天真,避不开杰克逊的暗算。说起来也挺惨的,但政坛落马,他亦会去享受打猎拓荒的自在快乐。

而杰克逊以全天下的人为敌,焦躁,冷酷,每一分钟都在算计。他的快乐,也只是在贪婪带来收获的瞬间上。

孰是孰不是,各有各的天性去决定命运。

End




截图源自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