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还有什么别的可能性吗? |看了《奇遇人生》和《双子杀手》

Hi~我是隐豹大王

这是我2019年周更计划的第43篇

1.奇遇人生

纪录片《奇遇人生》前几天播出了第二季。我仿佛被提醒一般,想起第一季没追完。

昨晚选看了两集,比较喜欢的是李诞去日本游荡,见一个「在日本做皮条客的中国人」那一期。

李诞是个让人忍不住探究的人物。他做了《吐槽大会》,是个很会写段子,讲话很好笑的脱口秀演员。但他的微博置顶是“人间不值得”,写本书名字叫《宇宙超度指南》,神神叨叨的。30岁左右的年纪,天天嬉笑怒骂,却已经看破人生。

节目里他们一起去寺庙,李诞说他从不在寺庙跪拜。既然可以和神佛随时沟通,为什么一定要跑到寺庙里来专门跪拜呢?话末,习惯性的抛梗,他说:“这样显得多生分。”

和阿雅聊天,说到快乐的话题。他说:“(难道)你觉得我快乐吗?”阿雅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可能早就放弃对快乐的追逐了。

谈到自己突然爆红,他说知道自己获得了实力无法匹配的名声,“出名这个事,就像突然中了一张彩票。”你本来没期待,但是突然送到你面前,你也不能说丢掉不要吧?

在餐厅被人认出来,他会在包间闲聊时偷偷问:“他们是在夸我还是骂我?”旁边人说:“当然是在夸你啊!”然后他就笑嘻嘻的,说:“那我出去跟他们玩会。”然后就出去跟人合影聊天了。

这是我凭印象记起来的几个打动人的瞬间。这也是纪录片比综艺迷人的地方,吉光片羽的生活片段里,是一个人无数细小的、无法被定义的横切面。那些东西构成真实、立体的人格。

他去日本见的那个人是李小牧。看过《圆桌派》或者更久远以前的《铿锵三人行》的话,可能会认识他。李小牧27岁去日本,一直在歌舞伎町工作,从打扫卫生、被人拖到暗巷暴揍一顿的小弟开始,成为中国人里最出名的歌舞伎町「妈妈桑」。

李小牧结过六次婚,有三个儿子。出过两本书,在博客里自己爆料:“(大儿子)眉眼身型,没半点我的影子,二十多年后,通过DNA证实,大儿子的确不是我的。”

他现在59岁,离异,一个人住在目测不到二十平的窄仄一居室里。瘦削,挺直的背脊,精气十足,兴致勃勃。年逾半百的年纪,他决定从媒体人再次转型,做政治家,以民主党党员身份,参加新宿区区议员的选举。每天穿着正装,带着小喇叭,在街头发传单,贴宣传海报,给自己拉票。

李小牧的人生,是李诞这辈子无法投身其中的反面人生。经历复杂传奇,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命运浮沉,却依旧简单、用力、饱含热情的生活。

年纪大了开始有感悟,每个人都只能过一种非常局限的人生。有些可能性,你知道就算自己再向往,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到了。比如“用天赋和直觉生活”的王一博式人生,我这辈子都没办法触碰丝毫。

《奇遇人生》每一期都带着嘉宾去他最想去的地方旅游。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每个嘉宾选择的目的地,能发现很多人物特质,或者说偏好取向。

比如窦骁是个狂热的运动派,他就想去爬山,喜欢刺激,喜欢挑战。春夏是个文艺青年,她想去追龙卷风,对诗与远方还有热望。李诞选择了去过十几次的日本,他根本对旅游没兴趣,毕竟他对人生都没什么兴趣了。他唯一的好奇,就是想看看人生还有什么别的可能性。

看到马上60岁的李小牧还乐呵呵的站街发传单,看到他住在只放得下一张床的公寓里却自在从容,不知道李诞有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答案?

2、双子杀手

趁着电影还没下架,我给李安喊一票,120帧值得一试,大家有条件的去看看吧。

有人可能不理解120帧是什么意思。影象从视网膜上消失需要一点时间,这就是残影现象。因为人眼的残影现象,只要两帧画面切换时间高于1/24秒,人眼是分辨不出来的,那么对人来说,他就是连续的画面。因此传统的电视、电影显示设备,选择每秒播放24个画面(成本最低),慢慢的24帧就成为了延续百年的行业标准。

24帧有很多不足,比如在展现一些高速运动的画面时不够清晰。李安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感觉到了24帧的局限性。于是他开始了新技术的探索之旅。三年前,他拍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探索120帧技术的人。三年后的今天,他又拍了《双子杀手》,依然是全世界唯一的120帧技术探索者。

如果用票房来衡量这种探索价值的话,李安显然失败了。双子杀手的海内外票房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

三年前他还斗志昂扬,但到了今天,环顾一圈发现身旁依然没有同伴,高处不胜寒,他也在访谈中露出了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做错了呢?

如果你走进影院,去体验一下,可能就能回答李安的这个问题。

这部片最大的诟病,是题材太老。克隆人的概念,放在20年前可能还算新鲜,今时今日,已经无法引发讨论了。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片评价偏低。

我想,李安用传统的叙事逻辑来讲一个传统的故事,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留出更多的注意力,来适应和体验新技术带来的观影体验吧?

120帧什么概念呢?作为一个近视眼,它比我戴上眼镜后看到的真实世界更清晰。不管是近景还是远景,都让我看到了更为丰富、明亮的细节。

全新的视觉呈现,导致需要全新的电影语言。李安是个饱含人文情怀的导演。他对新技术的探索,也落到了一个非常人文的点上,那就是“读脸”。

他说:“人的脸比千军万马好看,比动作好看,比科幻好看。动作看不清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花了一辈子读人的脸。我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他不需要演,你就能知道他内里的感觉。”

口渴了,你不需要演员去演找杯子喝水,观众可以直接看到演员的口渴状态。所有的细微表情都无法掩饰,这直接改变了导演及演戏方式。事实上电影镜头确实不一样了,双子杀手的摄影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几乎怼到了演员的脸上。

看到男主突然无声流泪,硕大的泪珠从眼珠涌出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Alita·战斗天使》里,那双花了特效团队2年时间画出来的眼睛流下眼泪的瞬间。无需言语,那清晰的泪珠如雨水滑落,动人的情感就会扑面涌来。

当然,读脸是李安对120帧的特殊迷恋所在。其实120帧对于动作戏也有全新的呈现。教科书级别的摩洛哥城市枪战生死角逐精彩绝伦,我看得目不转睛。

另外,影片的主线是“年老退休的杀手,发现20岁年轻版的自己来追杀自己”。而那位年轻版的自己,是用真人捕捉技术数字合成的。高清镜头下也看不出数字化痕迹,如同真实肉身。我觉着这技术也很让人惊叹。以后的fakeface会越来越多吧,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