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陈靖波摄影作品
本来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可他偏偏四处奔波;本来说好为儿子分忧,可他却志愿服务他人。他叫陈靖波,明明自己在志愿服务中付出很多,却绝口不提,只把别人的辛苦牢牢记在心底。
说好帮忙照看小孙女,没多久就“撂挑子”
已经连续多少天在抗疫一线做志愿者,陈靖波也不记得了。儿子打趣地对他说:“说好来看小孙女,可我一天到晚都见不到你。”
陈靖波的儿媳是医务工作者,自疫情发生后就在某隔离酒店支援。于是,陈靖波主动“请缨”帮助照顾3岁的小孙女,可没想到,“保姆”没当两天,陈靖波就“撂了挑子”。
原来,当听说儿子所在的社区需要志愿者时,原本就热心肠的陈靖波,立刻就把自家事抛在脑后,第一时间报了名。“我不挑活,啥都能干!”自从当上志愿者,陈靖波就承担了搜集运送核酸检测样本的任务。每天,他都开上私家车,奔波在路上。大东区东站街道办事处、二台子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多个社区的多个采样点之间,都能够看到他往返穿梭的忙碌身影。
很多人都说陈靖波干的活儿是志愿者里最辛苦、最危险的。说“最辛苦”,是因为需要跑的点位多,但各个点位封箱样本的时间却参差不齐,陈靖波只能随时待命,哪里封箱一批他就取走一批。说“最危险”,是因为他每次接到手的都是成百上千份核酸检测样本,最有被潜在病毒感染的可能。但是陈靖波却摇摇头说:“最辛苦的是一线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和广大志愿者,跟他们比,我只是开着车跑跑腿,实在不算啥。”
他写下《战“疫”日记》,记录每个感动瞬间
在前往各点位取样本的间隙,陈靖波用手机随手抓拍了一些镜头,记录抗疫一线的场景。用他的话说:“每天我都能看见许多‘大白’,许多‘小红’,他们汇聚在一起,特别震撼,也特别鼓舞人心,看到他们就莫名地安心。”于是,在工作间隙,他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写下一篇篇《战“疫”日记》,记录下每个感动的瞬间。
“3月28日,早6时。我又来到熟悉的加油站,把油加满,整装待发。静下来的城市,环卫工人还坚守在路上。待城市重新醒来,他们用辛勤付出交给市民一个最美的春天。”
4月7日,陈靖波的《战“疫”日记》难得出现了一篇“长篇大论”。“天气晴朗,路边的桃花开了。春天到了,可有的人却永远留在了春天,也把悲伤留给了家人。因为心里触动很大,我想讲讲她的故事。”
陈靖波所述故事的主人公是大东区东站街道金客社区副主任齐菲。“我的工作是与齐菲对接,我能看到她工作的过程和细节。”陈靖波写道,“4月4日上午,我去社区取采样管时看到她非常忙碌,大约9时左右,看到她急匆匆跑向大门。习惯了看她工作中跑来跑去的样子,也没想到会发生什么事。下午又见她回到社区。第二天听督导组的于洋说,齐菲父亲昨天上午病危,等她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她没看到父亲最后一眼……”
像这样的感人故事和人物,陈靖波都会记录下来。“老陈,你也是在一线抗疫人员之一,咋不写点自己的故事?”有人问陈靖波,可他还是谦逊地摆摆手。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苏慧婷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