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大博弈》: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韩晓军执导,周梅森担任编剧,秦昊、万茜田雨、张萌、谭凯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大博弈》已于2022年11月5日正式登录番茄台和蓝莓台。该剧讲述了北方机械厂因经营不善即将破产之际,远在东南亚担任海外销售总经理的孙和平临危受命,成为了北方机械厂的“末代掌门人”。孙和平凭借多年在国际市场打拼形成的强烈的市场意识,带领北机逆风翻盘,最终让一家濒临破产的百年老厂获得了新生,并成功在香港上市。

该剧编剧周梅森是我国著名作家、编剧,其作品《人民的名义》《突围》都引发了现象级追剧狂潮。作为继《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周梅森曾说:《大博弈》有别于《人民的名义》,也有别于《人民的财产》,它直面中国制造这二十多年来走过的艰巨、复杂又悲壮的道路。中国制造几十年来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这个不能不正视。

该剧聚焦于中国机械制造行业,通过孙和平的奋斗史,描述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如何实现凤凰涅槃,并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恢宏画卷。

中国机械制造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变革史。解放初期的中国是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工业基本十分脆弱,也只有沿海部分地区能够制造少量简易的机械配件。五十年代以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

受当时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此时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主要趋向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以制造坦克军车为主的军工企业,一方面是以制造农耕器具、拖拉机为主的农工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军工企业还是农工企业,都不担心销量问题,因此整个机械制造行业都处于缓慢停滞的阶段。

进入八十年代后,个体经济和各类非公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私营机械制造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生产技术落后的国营机械制造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国营机械制造行业也尝试进行了多种改革,有的地区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利,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原有的生产范围;也有地区则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的条件下,进一步放权给企业,采用承包制让企业真正拥有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权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包盈不包亏,很多企业为了生存,盲目扩大投资,乱铺摊子,甚至很多投资跟原企业的经营范围大相径庭。比如,电视剧《大博弈》中,北方机械厂为了解除企业的困境,竟然抛弃企业原来的经营范围,搞起了酿酒。这种只管本单位短期利益的急功近利行为,往往又加速了市场的饱和,最终又因为跨行业取利的短板,反而让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随着邓公南巡,特别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尘埃落定,国有企业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在邓公“胆子要大一些,不有像小脚女人”的思想指导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不像企业承包经营制那样,国家虽然给了企业足够的自主权,但是企业占用的土地、生产时的大型设备仍然属于国有资产。而国有企业股份制则是国家和非国有企业或者私人共同控股,甚至国家控股部分还没有处于居中支配地位。

因此,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初期,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能不能实行股份制;还另一方面是,国有经济到底能不能实行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公益性该由谁承担?

同时,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也是广大民众担心的焦点。比如,在《人民的名义》中,“大风服装厂”就是在股份制改革时,遭到了腐败分子的瓜分,最终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随着改革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在2003年国资委组建以后,以集团化的方式重组控制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国有企业普遍实现了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融资,经营方式也越来越灵活,但是企业的控股权仍然有效地掌握在国家手中。

据资料显示,目前在国内外上市的国有企业股份企业(集团)已经超过1000多家,民众担心的国有企业在公益事业上的丧失也没有出现,反而随着国有企业总体实力的增强,像电力、天然气、邮电、铁路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