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的好看在这些制作细节里!专访声音指导蒋建强

国庆档,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撤侨题材影片《万里归途》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表现上都遥遥领先,也是具艺术讨论价值的一部电影。


《万里归途》剧照

影片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国家努米亚,因突发战乱,几位中国外交部工作人员要带领手无寸铁的侨民躲避反叛军的袭击,去往相对安全的边境。疫情原因,整部电影在国内取景拍摄。设想一下,在国内拍摄一部纯外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对电影主创们的压力有多大。


《万里归途》在制作上有着非常多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这部电影充实、好看。比如《万里归途》摄制组1:1地为电影造出一座城,比如在电影中烟火爆炸的声音上,剧组都充满了想法。本期专访来自《万里归途》声音指导蒋建强老师,从电影声音风格到同期声录制看法以及后期制作都有涉及,推荐大家。


声音指导蒋建强

影视工业网:《万里归途》的声音风格怎么建立的?


蒋建强:这部戏是我和饶导的第4次合作,因为有之前的合作基础,所以声音风格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万里归途》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导演定下的最终创作方向是现实主义,所以在风格上我们以真实为主,需要克制,没有太多夸张的元素。所谓“真实”,首先让观众通过视听,相信这个故事,其次,如果画面和声音都是“真实”的话,那对于观众来说就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观众也更容易进入到故事中。


《万里归途》剧照

拍电影还是需要艺术加工,虽然整部电影的声音都是以真实为主,但需要用声音突出去表现的地方,也毫不吝啬。比如说在检查站外街道突然爆炸后,他们四人从苏醒到走出检查站进入烟雾弥漫、惨叫声不断的街道时,在氛围上还是做了一些声音的特殊处理,但这种处理是基于从人物的内心作为出发点的。宗大伟长期处于在战乱国家出任务的状态,战乱对他的心理、生理都是有损害的,比如说会有一些战后心理创伤症,当听到突然爆炸和枪击的声音,他的心理会产生强烈的变化。以这个角度为核心出发点,爆炸以后,用声音表现出进入宗大伟的主观世界,这种声音也会影响观众参与到宗大伟视角里看到的那些无辜的生命被残酷的剥夺。


《万里归途》剧照


另外,通过跟饶导大量讨论后,在爆炸枪击音效上采用了更多“突然感”。比如街道上出现的枪声、爆炸,还有在边境叛军冲过来前出现的爆炸,这些场景的爆炸音效都加强了“突然感”为了和后面的烟花爆炸产生首尾呼应。这种“突然感”是为了让观众能感受到一个处于战乱状态的国家,很残酷的事件随时就会在人们身边发生,对生命形成非常大的威胁。


然而这种爆炸声它在我们国内更多的是一种节日氛围,烟花、爆竹等等,代表一种喜庆,所以两种爆炸的声音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部分的声音设计,我们让其表现更突出了一些,更突然了一些,甚至有一点夸张。国内街道烟花声的处理我们也是从这个角度切入,混录时去掉了很多烟花爆炸前的过程,让爆炸声音更突然地出现,当电影进行到了这个段落,宗大伟对烟花声的感受和反应也是代表了一部分观众的感受。


影视工业网:《万里归途》在国内取景拍摄,这对声音创作带来哪些变化?


蒋建强:因为疫情原因,《万里归途》全程在国内搭景拍摄,如何在声音上还原出北非努米亚特有的声音元素,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在2018年去过一些阿拉伯国家旅行,跟国内比,无论生活理念和生活细节,差异性都很大。我有一个习惯,旅行时会随身携带便携录音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录制一些当地的声音。那次也是录到了一些阿语声音素材,比如市场的一些氛围以及叫卖声,那些素材一部分也用进了这部电影里,所以那次旅行经历对《万里归途》的声音创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我通过学习和参考一些讲述阿语国家的电影,整理了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完善了一部分我的声音制作需求单。


《万里归途》剧照

对于宗大伟黎明从使馆出发的片段,整个城市充满了此起彼伏的宣礼和祷告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伊斯兰国家所特有的声音元素。我的计划是去国内不同的清真寺录制这些素材,后来发现国内清真寺的宣礼发音跟阿语地区的宣礼发音还是有明显区别,所以放弃了。我另一个途径是想请国外的同行帮忙在穆斯林国家清真寺录制宣礼声,但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这个计划也落空了。非常幸运的是,拍摄期间,组里大量阿语演员中,有几位声音条件非常好,通过跟他们沟通,他们很乐意的帮我录制了一部分宣礼声和某些阿语特有的声音,再加上通过其他一些途径拿到了一批宣礼的声音素材,最后构成了那场晨礼出发时此起彼伏宣礼的声音氛围。


《万里归途》剧照

影视工业网:电影开场出现很大场面的暴乱,电影中还有很多人数众多的场景戏份,是采用同期声吗?

蒋建强:这里使用的基本都是同期声,同时叠加了一部分拟音。这种大场面的声音单靠同期或单靠后期制作来还原,都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针对拍摄这种场面,开机前提前做了现场录音方案,除了正常拍摄时录制外,我会随身携带一套便携式环绕声录音设备,参与到大场面的人群中去录制,同时当这场戏份拍完收工或换场间歇,我会提前把话筒位布置好,把所有演员组织起来,按照OK条的表演方式和状态重新演几遍,继续录。通过这几种方式,我们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声音素材。


在后期声音剪辑时,用这些珍贵的现场素材,加入一些局部的ADR和拟音,最终呈现出了电影的开场和其他人数众多的大场面声音。


《万里归途》剧照

影视工业网:张译作为主演,但是中间有大量讲阿拉伯语言的戏份,针对他的语言,也是采用同期声吗?


蒋建强:译哥讲的阿语基本都是同期声。在表演的过程中,现场阿语翻译称赞过译哥的阿语很标准。当然对于一些较长的台词,有些还是需要后期补充,毕竟阿语的语言体系和汉语普通话、英语都不同,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是非常难的。到了后期阶段我们先请翻译听几遍,找到某些不合格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重新改词和补配了几句,但最终用的基本都是同期声。


影视工业网:对于《万里归途》而言,坚持同期声的意义在哪里?如果采用后期制作的方式会有什么变化?


蒋建强:因为外部环境的因素,比如各种噪音,各种无线电干扰,以及同时多机位的拍摄,对于同期录音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同期声的录制工艺其实也是一直在更新、升级的,加上后期制作越来越强大,包括各种音频插件的更新和使用,同期声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都是可以解决的。我认为对于一部现代题材的电影来说,只要录音组比较有责任心,且技术、设备过硬,同期声大部分是能保留下来的。


《万里归途》剧照



尤其像《万里归途》体量比较大,又有很多特殊声音元素,声音制作难度极其复杂,如果不采用同期录音的方式拿到大量素材,单靠后期是根本没办法还原和塑造出我们要的那种氛围、气势和真实感。举个例子,大场面打砸烧抢和游行示威的戏份,如果全靠后期配音,很难组织到这么多外籍群众演员,只能采用ADR多轨叠加的方式来达到提高人群数量的目的,但是那种嘶喊的临场感和现场高涨的情绪输出,是没办法完全还原的。另一方面,几位外籍演员,如果让他们回到录音棚,面对一个冰冷的话筒,还要对着口型完全还原现场时的表演,难度也非常大。


所以首要目的,在前期拍摄环节,尽一切可能保住同期声和大量录制现场声。从整体电影声音创作性方面来讲, 近些年电影制作体量越来越大,同期声已经没办法满足一部电影全部的声音需求,需要大量后期声音剪辑、拟音以及混录,用同期录音和后期配音融合起来提炼再加工,创造和还原出更符合观众需求的电影声音。同期录音和后期制作之间,对于一部电影的声音同样重要,只是各自功能性有差别,前者更多是技术性加经验,后者除了技术性和经验外,还具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万里归途》工作照


影视工业网:能否采用同期声录制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蒋建强:首先看这部戏是什么题材,是魔幻、科幻、动画还是现实主义的故事片。其次看是实景拍摄、虚拟拍摄还是影视城里拍摄,这些客观条件都对是否能录制同期声起到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看导演对片子声音有什么样的要求,片方有没有足够的拍摄预算来支撑采用同期录音方式的拍摄周期以及声音指导对于声音的要求。如果声音指导因为预算压力,没办法搭建足够好的同期录音团队,也会影响到最终是否采用同期录音。


影视工业网:视效制作一直在提倡后期前置化,对于声音部门来讲,这种工作方式是否有效?


蒋建强:声音制作和视效制作是不太一样的,视效制作之所以可以后期前置化,是因为在前期阶段有一些视效镜头只要定下来,视效就可以开始设计镜头和制作了。但是对于声音制作来讲,不能依靠单独的几个确定的镜头去做声音,而是精确到每一帧镜头来做,只要画面牵扯到修改,音频就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修改成百上千轨的声音,甚至有时候因为画面修改的频繁或者复杂,可能导致声音只能全部推翻重新再做。所以画面没定剪就开始声音制作是有很大风险的,这是声音制作的特殊性。


虽然说声音制作的在前期没办法具体展开,但是假如声音指导在剧本围读阶段和拍摄现场都参与的话,在完善剧本和拍摄过程中就可以跟导演商量留一些声音设计的空间进去。并且,可以提前根据剧本和拍摄计划规划出戏里重点声音,让录音组重点录制,这次拍摄《万里归途》的过程中,我全程都在,所以用的就是这种后期前置的方法。


《万里归途》工作照


影视工业网:《万里归途》在后期制作流程上是怎样的?


蒋建强:《万里归途》和我过去制作的项目流程完全不同,入行这么多年,对我来说从身体到心理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部戏。因为体量大加上题材的特殊性,后期制作周期非常紧,别说我们声音部门,就是留给导演剪辑的时间都是少之又少。为了按期完成工作,当时导演还在进行着画面的精剪,声音各部门就提前展开工作了。


《万里归途》工作照

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和声创影楼上楼下十几个棚全被我占用了,当时采取了多棚多人分本分工同时进行的协同工作方式在赶进度。我们每天在完成已知工作量的同时,还要面对不断更新而来的新版画面修改的未知工作量。随着工作的推进声音轨道越来越多,修改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后轨道数差不多快1000多轨时,我们只能放弃修改,有些声音直接重新制作。这样虽然增加了很多人力、物力成本,但是这种工作方式相比修改更有效一些,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按计划完成工作。


混录阶段基本每天连轴工作,因为混录阶段大量的工作需要物理时间消化,这并不是多加几个棚或多些工作人员就可以解决的。所以那时候每一分、每一秒对我来说都特别珍贵。其他主创部门时间周期也都特别紧张,我在混录的最后一天才拿到所有全片成品音乐,有些用Demo已经混录完的部分声音,在新音乐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修改。这次所有部门都是咬着牙在坚持,制片人压力大,导演压力更大,整个后期阶段大家基本都没有时间休息,好在我们都坚持住了,影片也如期上映了。


《万里归途》声音团队和导演

全文完

来源|木西 影视工业网 2022-10-23 21:24 发表于北京

声明|文中图片及视频号转自原文章,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