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兄妹同出生不同命运—揭秘《天伦之旅》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优秀的影视作品值得一再品味!

大家好,我是漫漫,欢迎走近漫漫视角

这部《天伦之旅》是2009年上映的治愈剧情片,豆瓣评分8.6,好评如潮。

虽然它的结局是美好的,但却扎扎实实地是一部戳中所有人泪点的电影。

为什么呢?

因为真实!

因为这正是我们每个人现在或将来经历的事儿!

这天,本该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却因为四个儿女都同时以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回家。

失去老伴的主人公弗兰克此时更显孤独落寞,他只想在有生之年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们。

“天伦之旅”的地图

所以才有了这趟横跨美国的天伦之旅,从纽约到芝加哥,从丹佛拉斯维加斯,弗兰克从高兴到沮丧、从自豪到失望。

从一个老父亲的视角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啪啪打脸,再到最器重的小儿子大卫英年早逝......

此时此刻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幸好,最后弗兰克和孩子和解。

果然,爱和理解才是家庭的主旋律。

影片的中弗兰克是绝对的主角视角,他或许是我们的父亲,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天伦之旅剧照----坐等大儿子回家

他向子女们发出的疑问,也正是我们被问过,或者就是我们正经历的疑惑。

“为何儿女们会对我说谎?为何他们喜欢报喜不报忧?为何妈在的时候找妈,爸在的时候还是找妈呢?”

这些看来是古今中外都在寻找的答案。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也多次暗示了答案。

站在子女的角度,孩子们觉得父亲过于严厉并善于说教,而母亲善解人意且善于倾听。孩子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所谓“报喜不报忧”只是不想让父亲担心。

站在父亲角度,他为年轻时没时间陪伴孩子而感到遗憾,他希望孩子们还像小时候一样需要自己,期待孩子们可以过得更好。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两个人里面,总有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白脸,这样的组合关系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因为一个家庭里面,唯有爱和理解是主旋律。家也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

如今,我也为人父母,再看这部影片,思考的或许多些。

四兄妹成长在相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年后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难道是父母偏心吗?将他们培养成这样的吗?我确信不是。

相反,这对父母给予了四个子女一样的爱和一样的教育。

母亲能接受大女儿的事业成功,也能接受她的婚姻失败;也能理解大儿子乐团鼓手的工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同样包容小女儿未婚先孕及同性别恋爱;也理解作为画家的小儿子却生活不易。

我想,外部环境和家庭教育固然重要,内在的性格更甚,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有体会。

作为观众的你/我,是哪种性格的孩子呢?你会更喜欢哪种性格的孩子呢?你会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性格和人生呢?

首先来了解下弗兰克这样的父亲,他的性格如何?他与子女们的相处如何?再来看四个子女的性格如何?我相信你心中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弗兰克是做电线的聚氯乙烯涂层工作(保护电线不受天气变化的侵蚀)。一周能不间断的生产1000英里的电线涂层,就这样不间断地重复着机械地涂层工作......

天伦之旅沿途风景

整个影片中的旅途风景、以及儿女们之间通话的背景几乎都是电线和电线杆的画面。

如此巧妙地设计不仅体现了导演的细腻刻画,也时刻在提醒观众,父亲的工作艰辛、无奈以及带来的价值、更有伤痛。

正是这份繁琐而又枯燥地工作带来的微薄工资,让他养育着四个子女长大。

这期间的心酸,在火车上弗兰克讲述自己工作的时候有感觉到;

在影片大量的电线画面中有感觉到;

尤其是医生告诉他,因为你的工作性质带来了肺部纤维化已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更是深有感触。

由此看出,弗兰克是顾家的传统好男人;同时又是坚强、固执地、严厉地父亲形象。

工作的繁忙也造成了他与孩子们之间的隔阂,以至于他对孩子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小时候。

殊不知,孩子们已经悄然长大了。

(影片中多次展现了父亲见到几个孩子的第一眼画面,总是他们小时候开心的模样)这样的细腻设计真的很nice

但弗兰克依然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子成长。于是,矛与盾就这样产生了!

显然,站在子女的角度:

父亲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无形地压力,只是不同性格的孩子承受压力的程度不一样,选择应对的方式也不一样。

作为小儿子的大卫,是最深有体会的。

小儿子的性格是那种乖巧地、懂事地,很重感情地孝顺孩子。

他是其他父母眼中的优秀小孩,拥有超凡的绘画天赋,成年后,也成了一名画家。

同时,他的性格又是内向地、忧郁地、脆弱地、自尊心很强的理想主义者。

在弗兰克的回忆中,大卫小时候最爱画画,在墙上作画,长大后想当一名随心随性的油漆匠。

天伦之旅剧照-----小儿子大卫小时候

而父亲严厉地纠正了儿子的梦想:要当就当画家,画家可以改变世界!

父亲也不管儿子的兴趣所在、也不顾儿子的志向所属,就将儿子的梦想禁锢了。

他武断地认为,孩子还小就得听他的。

的确,儿子还是小孩子。

大卫只好遵从父亲:我会试试的。

从他早年的画作可以看出,他看到了父亲为他的付出,同时也感恩父亲对他的严厉教育;

他很想成为父亲的骄傲,凡事想要做到完美,从而不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

可想而知,父亲给大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他选择自己承担,很少与父亲沟通。

大卫又是理想主义者,不奉承、不随大流,画作很有个性,但不受市场欢迎,卖不动,生活潦倒困苦。

而母亲的去世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母亲是他的情绪出口,是唯一倾听他的心声的人。

母亲去世后,他的精神支柱也垮了,压力无处释放。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下染上毒瘾,导致吸毒过量客死他乡。

天伦之旅剧照-----小儿子大卫成年后

从他托梦给父亲,父亲才看到,成年后的小儿子一脸的沧桑和忧郁。他要走了的时候还在宽慰父亲“这不是你的错,爸爸”更能看出,他是个凡事自己抗的性子。

最终,他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为之可惜、叹息、惋惜。

他是个画家,是个人才,比我们大多数人都优秀;

他其实可以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他可以跟父亲或者兄弟姐妹更好地沟通,可以有更多发泄情绪的通道;

他却选择了用毒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这样的行为有些懦弱,一失足导致生命的凋亡,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差了点。

面对来自父亲同样的压力下,大儿子罗伯特更显得豁达开朗,更看得开。

罗伯特的性格是个开朗、外向的急性子,有什么说什么,遇事想得开。

他满足于现状,安于目前的生活。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边挣钱边旅游的工作,过得很幸福。

天伦之旅剧照----小儿子罗伯特

然而父亲却觉得,自己期望中的指挥家大儿子却在乐团默默无闻地敲鼓时,他很失望,虽然他在言辞中极力否认。

他希望儿子继续深造,可大儿子当面拒绝;

他希望儿子戒烟,可大儿子当面反驳父亲以前工作时抽得更多。

但当父亲对他打鼓工作的一点点肯定时,他就很满足,忽而心疼起父亲长途跋涉的艰辛,而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最有成就的孩子就属大女儿艾米。

艾米的性格属于遇事很有主见、有极强领导能力的人;

她是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地新时代女性,是广告界的精英;也是当断则断的事业型女强人;

在四兄妹中也是那个拿主意的大姐。

天伦之旅剧照-----大女儿艾米

站在大女儿的角度来看:

她有一份不错的事业,婚姻不幸,就离婚再另寻好儿郎,而不是哭闹。

她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处理好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婚姻问题。这一切都不想让父亲操心。

可在父亲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小孩子,需要依靠自己。

哪怕孩子长大,那怕有时候并不能带来实质性地帮助,但父亲就是喜欢这种被需要被依赖的感觉。

小女儿的性格也是豁达开朗、美丽大方;个性更自由自在;在乎家人,更在乎自己的感受。

天伦之旅剧照-----小女儿罗茜

明明在酒吧做服务生却瞒着父亲,谎称自己从事舞蹈演艺工作。但有责任有担当这点不可否认,她虽未婚生子,但也勇于承担起了做母亲的责任。

弗兰克从儿女们的生活细节中发现了他们的隐瞒和欺骗。

父亲不再念想在儿女家多住几天,这次,他主动提出,累了,想回家,明天就回。

天伦之旅剧照----弗兰克旅途中

真正的原因是,父亲真的累了,失望了,儿女们一次次地谎言击倒了他,他感觉自己不被需要了!

所以,一个家庭中,更多需要的是爱和理解。

于是导演设计了这样的一幕来化解矛盾:

天伦之旅剧照----弗兰克的梦境

弗兰克因突发疾病而昏迷陷入了梦境,回到了十几年前,儿女们还是小孩模样围坐在身边,家人之间来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此处设计地很妙!

不仅避免了成年后的子女与父亲间争吵的难堪画面,也让家庭的敏感话题通过孩子的口中说出来,感觉没那么狗血。

导演似乎也暗示了父母从小就应与子女们真诚地平等地有效地沟通,这样长大后的家庭关系更和谐。

这是家人之间的爱,是最割不断、理还乱的爱,是一个需要理解和包容的爱。

在观影过程中,有一处最让我泪目的地方:

天伦之旅剧照----唯有妻子的爱才能平息他悲愤的情绪

弗兰克的药被流浪汉踩爆了,他因此无法平复心情,于是到公用电话亭去拨打家里的座机电话,一个无人接听的电话......直到响起了妻子的留言录音,弗兰克一下就冷静了下来,而我也哭成了个泪人......

再一次诠释了父母之间的爱很深沉!

爱在一个家庭中是多么的重要!

它可以潜移默化地种在儿女的心中,陪伴着他们慢慢长大!

跟随父亲的脚步,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看出,虽然孩子们都对父亲撒谎了,但四个子女对父亲母亲一样的爱,在这点上,他们家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在观影过程中,有一处最让我惊讶的地方:

出院后的父亲收到了纽约房东退回的信。信上是父亲亲笔写的信:“大卫,圣诞节能回家吗?落款是爱你的爸爸。”

说实话,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在猜想,这可爱的老头到底在信上写了些什么?

我猜想的是写满了父亲的思念和自己的近况,可事实是只有一句话。

不过,仔细推敲,这也符合弗兰克的性格,不善言辞、简单霸道。

随信还附上了一张一家五口的圣诞节照片,里面却没有父亲!

这让我震惊不已,导演,你太会了!

天伦之旅剧照----父亲缺席的圣诞节照片

导演将这些细腻真实之处巧妙地呈现出来。

于是我发现,无论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我们,人生的成长路上总是惊人的相似。

早年因为父亲工作很忙,忙到根本没空回家过节。

一年回一次家,那满脸的胡茬,我总是认不出是自己的父亲回来了,从而躲在母亲的腿后面愣愣地站着,在昏暗的灯光下悄悄地瞅着不敢靠近,也不让他抱。直到父亲拿出糖果......

时光流转,父亲老了。而成年后的我也因为工作或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团聚,这生活多少带着些讽刺吧。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希望世界上的父母们都能对孩子们的要求能少一点,子女们自己的路自己走,只要他们幸福,做父母的就该知足了。

如果父母们能早些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孩子成年后都是普通人,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那孩子们必然少些成长的压力,也许就不会像大卫一样,活得那么累了。

我是漫漫,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你也有一些感慨,欢迎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