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帮遗体化妆塞舌头,被骂真晦气?国人禁忌题材要怎么拍

前方高能。

停尸间里,一个冷柜里发出异样的声音。

女孩按捺住内心的恐惧,拉开柜门。

只见一名脸色煞白的男子,平躺在冷柜上。

雷电交加间,他突然睁开眼睛。

嘴里飘出一句“好冷啊”,把女孩直接吓晕过去。

悬疑恐怖片?

不不不。

这其实是一部殡葬题材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被吓的这个95后女孩,就叫三悦。

她日常的工作,不仅要帮遗体塞舌头。

还要给遗体化妆,修复残缺遗容。

出入停尸房更是常态。

是不是很阴间?

可偏偏是这么一份听起来很“晦气”的遗体化妆师工作,改变了超丧的三悦。

偏见


赵三悦周依然 饰)有多丧?

头发凌乱,不修边幅,狼狈到光天化日之下被老妈扫地出门。

脸面和尊严就像被扔出来的包裹一样。

啪,散了一地。

为啥?——她不想工作。

跟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三悦毕业即失业。

她之所以选择躺平,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偏见。

读舞美专业的她,毕业后找工作,却连被三家剧院拒绝。

不是因为她专业不及格,而是因为她是女性。

因此,哪怕她是实习期考核唯一拿满分的,但最终转正名额还是被“更能熬”的男性竞争者挤没了。

这次不公平的求职遭遇,也让她从此对职场大失所望,誓将摆烂进行到底。

在家啃老一年,整天捧着手机傻乐,懒到泡面汤倒了,都不肯起来清扫。

这种害怕被拒绝的心理,和她暴躁强势的妈妈张棪琰 饰)有很大关系。

和大部分中国式家长一样,三悦妈妈嘴上不饶人,说话像刀子一样,惯于对女儿实施打压式教育。

在工作上受委屈,本以为她会安慰几句,结果反被她劈头盖脸一顿训:

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

成天哭丧着脸

也不知道冲人笑一个

活该选不上你

现在更是因为不想工作,俩人的隔阂越来越大。

在家被母亲嫌弃,在外求职又遭受不公。

面对这一团糟的生活,三悦抑郁了,动了寻死的念头。

此时的她,对生,很绝望,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对死,很冲动,但也很模糊。

而第一个打消她寻死的念头,让她开始认识死亡的,是大姨苏蓉郭柯宇 饰)

三悦的新工作,就是当殡葬师的大姨帮忙找的。

而且,不是她主动选择的,是被大姨“骗”来的。

其实跟大多数不了解殡葬行业的人一样,起初三悦也很抵触,对这个职业充满恐惧和偏见。

被大姨介绍过来面试,发现来到殡仪馆时,她的反应是这样的。

围观大姨工作,屋里的尸臭味让她忍不住呕吐。

看着大姨递过来的水,想起她刚给往生者净身的画面,三悦想伸出的手又缩回去。

直到大姨说洗过手了,她才肯接过来。

她也不理解大姨为什么愿意做这份苦差事,是因为赚很多?

甚至最终下定决心去面试,也只是出于非常幼稚的目的:

跟开婚纱店的母亲对着干。

你瞧,真就是个冲动的女孩儿。

但这次不讲武德的行为,肉眼可见要把她拽入更深的偏见漩涡中。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我们习惯对死亡避而不谈。

而对跟死亡打交道的遗体化妆师,大多数人也是带着避讳、嫌弃和误解。

因此,当三悦真当上遗体化妆师后,才真正体会到了超出预期的艰难,被嫌弃的无奈。

打车到殡仪馆,连连遭到司机拒载。

在婚礼现场,被新人亲属听到自己的工作,直接就被轰出去。

在同事身上,她也看到了更多殡葬业从业者的不公平困境。

比如,在殡仪馆当告别仪式主持人的梁格格康可人 饰)

到餐厅兼职,即使专业能力达标,也会因为她的主业而被炒鱿鱼。

又如三悦的同门师姐周娅男鄂靖文 饰)

即使手拿房本,条件不差。

可每次相亲,还是没敢主动坦承自己的真实职业。

别问,问就是化妆师。

再问,就是服务业。

只有对外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才能融入主流生活。

这是所有殡葬行业从业者的无奈。

这么深的偏见,原本在工作、生活上找不到任何价值感的三悦,该如何承受下来?

磨合/职业祛魅


遗体化妆师绝对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承受外界的凝视与误解,已经压力很大了。

更难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与抗拒。

误打误撞入了行的三悦,和所有职场小白一样,不得不经历一段“职场磨难期”。

只是这工作适应起来实在不容易。

首先要忍受生理上的折磨,每日例行一yue。

工作的严谨程度也超乎她的想象,一点马虎不得。

有一回她挂反了两位往生者的名牌,差点酿成大祸。

既要适应生理上的不适,还要承受严谨工作性质带来的精神压力。

每天恨不得辞职的想法在脑海里绕了一万遍。

更可怕的是,她还有一位严格的师父刘清明杨新鸣 饰)

自入职以来,三悦经常挨师父的训。

一来,自然是因为看不惯三悦的恐惧和粗心。

比如三悦第一次去停尸房,因为害怕不敢进,站在一旁的师父一脸不悦。

二来,师父对新人缺乏耐心。

但不是自恃资深的傲慢,而是因为他明白这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虽然师父平时脾气就大,但三悦差点送错遗体那次,师父却尤为生气。

因为在他看来,弄错遗体,意味着往生者和家属不能告别,那会造成一份永远的遗憾,无法弥补。

师父看似是为家属鸣不平。

其实是为身为遗体化妆师的三悦,缺乏这种职业自觉和意识而着急。

但也正是师父严谨的作风,和师姐的职业自觉,让三悦逐渐明白,成为一名合格的遗体化妆师,绝不止是按流程办事。

认真严谨,是对这份工作,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第一次给往生者塞舌头,师姐手把手教。

按摩脸部,放松肌肉,力度要适中……

实操时,师父则在一旁点拨。


为了让她放松,师姐告诉她,这位孤儿生前已经交代全权交给殡仪馆处理,不必担心家属找麻烦,鼓励她放开手脚去做。


但师父却叮嘱她,放开手脚也要注意分寸。


处理遗体都要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往生者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一视同仁。

这是师父教会给三悦的第一件事。

到了真正上手给往生者塞舌头时,三悦操作到一半忍不住跑出去呕吐,师父训她这是对往生者不敬。

但训归训,事后他却会独自替新手徒弟,给被当作“练习对象”的往生者打扮体面,向他鞠躬道歉。

曾经,三悦不服师父的臭脾气,更意识不到他严苛的背后,是对这份工作的尊重。

直到看到这一幕,三悦才明白:

往生者并不是一具无用的物品,他们依旧是值得被尊重的人。

这是他们教会给三悦的第二件事,把往生者当人。

三悦本就不是没有能力的人,她只是害怕不被接纳。

可就在这么一份小众到不被社会上大部分人所接纳的职业里,她却逐渐获得了认可。

三悦第一次独立给遗体化妆,师父的眼神一开始还充满不信任。

可一看她认真化妆,并能把专业运用到位,神情明显缓和了。


眼神里也多了几分安慰和欣赏。

从师父眼神的变化里,不难看出,三悦在职业上的进步和用心,他内心是肯定与接纳的。

在师父和师姐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三悦对这份工作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

那位被当作“教学素材”的往生者,他生前是孤儿,没有亲属到场为他处理身后事。

所以后来三悦为了表达歉意,选择把他葬在树下。

也算真正践行了师父的教诲。

而作为遗体化妆师,还有一点是必备的。

一颗强大的心脏。

不只是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更要承受每天见证无数场生离死别,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

不是谁都能消化这种“无意义的感觉”。

师姐应对的方式就是,做下去。

隔三岔五去找托尼老师做造型,让自己重获新生,甚至把相亲当成了消遣的主要项目。

而梁格格更难得。

拥有漂亮履历的她,原本可以拥有更“体面”的工作。

可因为发现跟遗体对话,能让她感受到陪伴感,能在这份工作找到自己的价值,便选择留下来。

不管是师父,还是师姐,梁格格,他们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与坚持,使三悦慢慢发现,成为一名遗体化妆师的意义和价值。

从内心抗拒,到理解接纳;

从职场菜鸟,到逐渐明白这份工作的分量。

三悦的成长,其实也是她本人,更是我们对这个小众职业祛魅的过程。

遗体化妆师被妖魔化久矣。

他们因直面传统文化中避而不谈的死亡,长期以来被外界歪解、抵触。

但在职业之外,他们不过是和你我一样,有正常的生活和情感需求的人。

还多了几分直面生死的勇气,与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死祛魅

如果说,殡仪馆的同事改变了三悦对遗体化妆师的看法。

那往生者的故事,则让她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还记得开头那个吓到三悦的男生吗?

他叫秦伟孙宁 饰),是来给殡仪馆拍纪录片的导演,顺便来殡仪馆提前体验生活。

所谓“体验生活”,是因为他病了,癌症晚期

他跟三悦相遇时,俩人刚好形成对照:

一个求生而不得,一个求死而不敢。

最后秦伟离开时,给三悦留下了一封信和一条狗,他希望狗能成为三悦的牵绊,陪着她活下去。

三悦给狗狗取名“礼物”。

还是在这座天桥。

曾经的三悦,坐在这儿是想寻死。

现在,她不仅自己走下楼梯,回过头还发现,牵绊也可以是一份从天而降的礼物。

秦伟离世了,但他留给三悦这份情感的羁绊,重燃了她生的希望。

那对死亡呢?

三悦曾遇见一位往生者,一位在自己眼前意外猝死的修手机小哥。

前一秒还鲜活的生命,下一秒就成了一具冰冷的遗体。

生命的转瞬即逝,让三悦心生敬畏。

有时死亡也像一面“照妖镜”,既能照出人性真伪,也能鉴出情真情假。

比如秦伟的父母。

重男轻女程度在国剧里肯定排得上名号。因为超生,父母弃养了有先天疾病的二女儿张红。

可找到亲生父母后不久,张红却病发去世。

没想到的是,死后和弟弟的待遇依然有着天壤之别。

张红去世,只能用柚子叶水净身。

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没法做防腐处理,让她更体面地离开。

而儿子秦伟呢?

尽管他生前已经给自己买了个50块的骨灰盒,但父母还是会给他用上最昂贵精美的。

甚至只把儿子的骨灰带回家,二女儿的,就让她孤零零呆在墓园。

更直观的对比,还有灵堂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张红去世,她的亲生父母呼天抢地,用嘹亮的哭声掩饰自己的心虚。

到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去世,他们才终于回归到真正悲痛到沉默的状态。

从生到死,他们咎由自取最终也自食其果,没有得到大女儿的原谅,成了国产剧少有的不被原谅的父母。


当然,生死话题也不全是冰冷的,也可以平静和治愈。

我们都明白,死亡是无法避免,也没人能与之对抗的。

因此有人认为,在化为灰烬之前,整理得再精致也不过是徒劳。

可在遗体化妆师眼里,不管只是帮一位单身老人系个丝巾,化个漂亮的妆,送她体面地离开。

还是帮猝死的往生者,完成他与父母之间未能完成的约定,让他能毫无遗憾地离开。

都是尽己所能,去治愈活着的人。


按三悦的话说,殡仪馆就像是她不小心闯入的陌生世界,在里面能窥探到很多人的秘密。


既结识了同样被当作异类的同事,也旁观了很多往生者的故事。


也是这些时刻让她意识到,不管多么孤僻的个体,都会在生命的某一刻找到属于他们的同类。


这种找到同类的归属感和治愈感,让她至少在某一刻,体会到“活着还是不错的”。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终将在某一天,走向那条没有尽头的黑暗小路。

在死亡面前,人生和工作好像被衬托得没有意义,所有努力终是徒劳。

但,人活一世,真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吗?

别忘了,还有情感羁绊。

就像那位不愿接受妻子离世的深度抑郁症患者。

他一直把妻子的尸体寄存在殡仪馆,却忘了该回头看看活着的人,给女儿更多的关注和爱,和她相互取暖。

我们常常将死亡视为羁绊结束的一刻。

实际上,你会发现,它只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而已。

过了这个阶段,生命并没有完全消失。

只要人与人的羁绊依然存在,离开的人便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以记忆的方式,以思念的方式。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

可情感羁绊却是永恒的。

而遗体化妆师恰恰是这个必经阶段的摆渡人。

嫌弃他们,说白了是嫌弃自己。

只有平静地将此视作平常,才能拿得起、放得下。

更为自在地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