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该怎么解读?解读开始前的一些准备「隐学·序」

在开始聊《隐入尘烟》这部电影之前,我有几点需要跟大家说明,这些点是我解读的基础。

首先,这次解读是一次远超原著视野的解读,我不会停留在简单的个体苦难上,也不会停留在这个故事所体现的压抑与绝望上,而是会超越这个故事走到极远的时代中。

但对于时代的解读我不会像别人那样仅仅停留在模糊的层面,对于时代的问题和伤痛,我不会幼稚地认为只是主角或者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村子之类的、画面中有表现的环境才是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更不会愚蠢到认为这些问题只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进而发泄自己一种名为“恨”的低级情绪。

时代性的痛苦,远比屏幕中表现得要深远得多。

但也基于此,我的能力未必可以面面俱到,因此各位同志,在批评和批判我的同时,也请务必帮我完善缺漏的部分。

如今我看过的所有的解读,都关注到了有铁和贵英身上具体的苦难与温馨,哪怕是离谱的男女权视角也注意到了这些,属于难能可贵了。当然,即便停留在这些具体个人身上的解析也没能把生命力,或者叫做人的本质力量这一层给阐释出来,马克思的缺席确实颇为可惜。

这其中唯一能往下剖析的就是戴锦华老师和导演的对话,可惜导演并不打算真的与戴锦华老师进行更彻底的讨论,所以很多话题并未展开。

而面对时代时,几乎所有解读者都仿佛讳疾忌医一般选择了一种“不可说”但又一直在暗示的处理方式来解读。

这是一种很讨巧的方式,因为这样会显得解读者是理解这个时代的,但由于审查之类的原因所以迫使自己对这个时代“不可说”,那么自己到底有没有真的从时代、历史、唯物的角度去理解有铁和贵英的一切,别人就无法明确评判。

而因为“不可说”仿佛是一种对暗号的把戏,那么观众就更愿意相信解读者是能理解那个时代的,因为他们对上暗号了。至于到底两者理解的、想象的是否是同一个图景,根本不重要。

这种解读太鸡贼,且太不负责任了,虽然它能够给人带去情绪价值,但这样的解读是对不起这一部电影的。

所以我会反过来,我们需要看到具体的时代,看到具体的历史和其代价,要看到具体的历史是如何作用到时代上,然后具体的时代是如何落入具体的个体身上,并表现为具体的悲剧,且在悲剧中这些脚踏大地,在泥土中刨食的最典型的“人民”是如何迸发出让人迷醉的生命力,和这样的生命力之于观众,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到底应该激发我们怎样的动力,到底该让我们怎样转变自己的视角的。

当然,后者或许会被人攻击过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吧,哦,他们应该不会用这个词,他们可能会用别的词来替代,比如博流量和挑逗情绪的阶级叙事之类的说辞,不过那不重要,我知道同志们会理解我说的是什么。

这样说或许很抽象,我来给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这张图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通常用来表述我们看到的信息并不是全貌,所以对待信息要懂得跳出既定框架和思维来思考。

其实这个图用在这次的解读也是一样。

屏幕中我们看到了有铁和贵英,以及那个村子,仿佛是那个村子的人在迫害有铁和贵英,就如这个图片里的电视屏幕中,有人拿刀要去伤害另一个人一般。可实际上在屏幕画面之外,那个村子也不过是被另一个更大的系统所压迫的受害者罢了,就如图片中的人其实是被追杀者一般。

导演只通过小小的屏幕去记录了有铁和贵英在村子里的遭遇,如果我们也只看着那个小小的屏幕,那么自然就会得出和一般的解读者一样的结论:全员恶人、人性本恶、丑化农村之类简单且肤浅的结论。而再稍微扩大一点视野,我们就能跳脱出导演给定的小屏幕,看到影片中其实已经用各种要素几乎是明示了的系统性问题。

可这样的视野就够了么?不,远远不够。

这两人或许只是一对在斗兽场里进行厮杀的可怜奴隶,旁边有一个记录者,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他们之间的厮杀、搏斗、奔逃。

但除此之外,斗兽场本身难道我们不去看么?

环看这个斗兽场,在高台之上,坐满了衣着华丽的罗马公民们。

他们或许是奴隶主,或许是学者,或许是贵族,他们甚至可能只是砌砖的、通水管的、修马路的,可只要他们身处罗马这个体系,他们就可以坐在高台上看着斗兽场里的奴隶们厮杀,因为他们生来就在罗马,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罗马。

而斗兽场之外,是宏伟的城邦,是高尚的思想,是普世的价值,是不朽的帝国,是帝国及其走狗组成的联邦。

于这一切之外,驮着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行的,是一头永远无法满足其欲望的怪兽。

在怪兽背上的联邦与帝国治下,像这样的斗兽场并不少,两百来个是有的,而斗兽场中的奴隶,更是千千万。

是这些人愿意当奴隶么?并不,他们无非是这个时代中被帝国所击败了的失败者,不管是用武力,还是用经济,不管是用制度,还是用知识体系,总而言之,他们败了,于是他们就被关进了斗兽场,在一个狭小的、被人框定的生存空间里苦苦求存,他们拿命拼来的收益还要被那些高高在上的罗马公民们汲取,自己拼命的挣扎还会成为那些人茶余饭后的猎奇用以消遣,就如这部电影能被世界级奖项认可一般,他们甚至还为此设立了很多奖项。

而这几百年来,最终能打破斗兽场的族群,寥寥无几。

有铁和贵英,则是有几率打破这个奴隶制所在的族群中的一份子。但这并不影响在时代之下,这个族群内部由于进入这个时代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加诸其身后,活生生把他们做成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们本不应是代价,可于如今的时代,他们又不得不成为代价,这不是他们可以掌控的,也不是说他们抗争就能如何的,这一切甚至与他们根本性的无关。

而这种无关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之所以能跟上时代,是像有铁、贵英一般的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得以实现的,因此他们不应该如影片中那样去生活。

明白这一点,才会明白为什么只有当我们能够用这样的视野去看待这部电影时,一个历史的切片,才会通过电影,艺术性地来到我们面前。

其次,对这个电影所进行的解读,绝大部分是以我自己的理解来展开,因此很可能跟导演真正要表达的内容相去甚远。

我也不说什么一个作品只要完成就跟作者无关之类的话,我坦诚地说,我就是在做过度解读,甚至是比过度解读还要过分地解读。这样的解读是纯个人的,是我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借由合适的作品来进行表达而已。

那些声光影像的技巧或者借由画面所进行的意向表达,已经有太多人去做,我是不会展开太多的。但在此基础上的再解读,哪怕再离谱,我也会尝试一二。所以想在电影技法上看我会如何说的朋友估计看不到什么内容,一是我确实不专业,也不太懂,二是真没太大必要。但如果你想看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和不同层次的思考,那么我相信这次解读可以满足你。

明白这点,那么大家看我之后的解读就可以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毕竟,如果说《让子弹飞》都能有让学,那么《隐入尘烟》由我开启一个隐学,不过分吧。

第三,这次的解读确实是非常意识形态化的,因为电影本身给我带来的冲击,就是激起了我更进一步沿着这个意识形态去实践的动力,而不仅仅是让我感受到他人的苦难或者看到那些不可见的小人物。并不是说后者不好,后者是激发动力的前提条件,就如感性认知是历史展开的前提条件一般。但由于我总会去问,感受到困难了,看到那些不可见的人了,然后呢?难道就感叹一声,哎呀,他们好苦啊,他们好难啊,然后把矛头指向他们所在的那一个狭小的斗兽场笼子里的其他人么?这样是不是太讨巧、太肤浅,太懦弱,太自欺欺人了一点。

我们难道不是应该去追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让这个斗兽场如此,让这个历史如此,让这个时代如此,进而去想,我们应该实际地去做点什么么?连有铁和贵英这般未受过多好的教育、没有什么物质基础、身处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的两个人,都能够在土地上以他们璀璨的生命力、炽烈的属人的本质力量,孕育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哪怕最终被命运所打断,但那样的生命力,那样令人动容的本质力量,那样充满了希望的实践,我们真的只能看着他们去展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受到他们生命的感召,也展开像他们一样的培育未来的实践呢?

如果能明白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我的解读充满了意识形态。

最后,借用戴锦华老师的话,看这部电影,我们一定要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即:电影所去拍摄的年代、拍摄电影和它上映的年代、观看者的年代,来进行历史性的、时代性的解读。

没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很容易把电影所展现的历史切片和当下进行简单的类比和联系,进而得到一个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一定是有所偏差,且很容易影响到自己判断的结论来。而这个结论,实际上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期,是一些人特别希望大家得出的,我们还是稍微清醒一点的好。

好,当这第四点讲完,我们来进入这次冗长的《隐入尘烟》纯个人向解读吧。

下期预告:马有铁与成本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