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批评电影《隐入尘烟》

有人说《隐入尘烟》拍农村拍得不够真实,说这部电影是为了满足城市小布尔乔亚对农村的幻想,而拍出来的。

其实我觉得,从这些年中国流行的“苦难题材电影”来看,这部电影拍得,问题是有的,但是不大。你说这部电影不够真诚,但我觉得,即便是特别真诚,特别用心,最后的基调,无非还是“反映农民的苦”。

这部电影的内容情节,无疑是把几乎所有的美德,都加到了马有铁一个人身上。比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马有铁给杨光锐的父亲输血。别人(不知道是不是杨光锐了)让马有铁提条件,马有铁不提。有人说,人家最后提了的,是我没看明白,说马有铁提出让杨光锐他们早点还清老乡们的租金。

你看,导演把马有铁刻画成一个大圣人。马有铁不提个人要求,他买不起衣服,杨光锐给他买衣服,还是把衣服硬塞给马有铁的。最后卖粮食的时候,马有铁还让杨光锐减去买衣服的钱。真的太圣人了。你说刻画农民的纯朴,可是也不能刻画得过了头。你提个人要求,也并没有违背良心道德啥的,完全是正当利益。

如果马有铁混得不错,做做圣人是可以的。但是你比其他人活得都差劲,还搞圣人那一套,就过于纯朴了。

别人还列举了马有铁其他一些不肯反抗,不肯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例子。因为我就看了一遍,没看明白,所以我只能举一个例子。

还有很多人常说的,马有铁会盖房子,收割麦子啥的,都是生活中的一把好手。这样的好手,一个勤劳勇敢的农民,即便在农村里活得不是最好的,但也绝对不会是最差的。而且呢,从某种程度上看,有的人还比较讨厌他。有些孤立他。

其实我就是觉得,这部电影的问题主要在于生活方面,刻画得不够真实,有些完全是导演对农村的一些想象,为了表现惨,而故意堆砌惨。抛开这些层面,导演拍得再真实一点,主题还是要落在“苦难”上。

有人问余华的《活着》是不是堆砌苦难,其实我觉得,这个东西属于见仁见智了。就算不堆砌,《活着》的主题最终还是要落在福贵的苦难上。

鲁迅不一样,鲁迅是上层社会他要批判,底层百姓如四婶等人,他也要批判。对于祥林嫂,鲁迅是想让她能够觉醒,不想让她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祥林嫂死了,她也只是认为自己得罪了鬼神,而不是认为是以鲁四老爷为封建代表的一些人,对她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