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发生在高粱地里的故事, 却是国产片再也拍不出来的经典

《红高粱》是张艺谋第一部受到瞩目的剧情长片,而巩俐也是经由他发掘第一次挑大梁演电影。

整体而言,这部带着浓厚中国风情的写实主义长片的确拍出小说的壮阔境界,让观众能够深入其境体验片中生活。尤其是摄影色彩运用,完美的构图让这部片许多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张艺谋在此部片立下享誉国际的前卫典范,带领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国际,也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1988年10月10日,《红高粱》在国内上映。

高粱地里喷涌着情欲和野性,一下俘虏了观众的心。在当时电影票价只有几角钱的情况下,《红高粱》票价居然被炒到了10元,而影片最终票房超过4000万元。这种巅峰性的意义远胜于当今的票房冠军。

漫山遍野的红

血一般焦灼刺目的日光,血一般粘稠厚重的天空,血一般浓烈质朴的人们,还有那片在太阳和天空饱满的让人血流汹涌的巨大布景之下肆意繁茂生长的高梁,

都一一在镜头前浓重的铺洒开来。

红,满山遍野的红,如血一般殷红的高粱酒、长日将尽笼罩大地的深红。整部电影的基调就是红色,从一开始的大远景镜头拍摄贫瘠黄土中出现一抹艳红的花轿,到片尾血红的落日将整片天空都染得通红,张艺谋用强烈的视觉画面,借着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红,诉说着一段生命力迸发、不屈不挠的故事。

张艺谋另一部也是由巩俐主演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利用大量红色系的色彩凸显氛围。

但不同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红虽然鲜艳却令人感到恐怖压抑,借由红来凸显的是人性的苍白与浇薄;而《红高粱》的红则是大胆、明亮的,辉映着剧中那些敢爱敢恨、无所畏惧的灵魂和他们所散发出的生命光彩,借由红来展现生命的力量与激情。

九儿是个充满野性与生命力的女孩,贪 财的父亲却把她嫁给麻风病的酒厂主人。

电影一开始映照在九儿脸庞的红,将她的青春、叛逆崭露无遗,然而眉宇间却是那么的愤恨与无奈。新娘子的队伍在路上遇到匪徒,被轿夫余占鳌给杀死。这时的九儿对他开始有了关注,不可遏止的偷看着轿伕汗水淋漓的宽阔后背,那是一种对男性阳刚生命力的渴望。

三天之后九儿和余占鳌在村人传说闹鬼的红高粱丛里交合,镜头捕捉着四周红高粱随风狂舞的姿态,象征着原始生命力的结合 。

没多久九儿的丈夫就死了,大家都盛传是余占鳌杀的。

讽刺的是,九儿的眼睛流露出明亮喜悦的光芒,并满怀虔诚的剪着窗花贴在窗上,红色的窗花象征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但这段不幸婚姻结束的快乐。从此之后九儿快乐的带领着酒厂工人酿酒,甚至酿出上好的「十八里红」。

十八里红的颜色就像血液,酒厂工人与九儿豪饮着酒,十八里坡的豪情注入了他们的血管中、五脏六腑里。

日本人的来袭是剧情上的重大转折,日本坦克车开进了高粱田中压倒了十八里坡人的命脉。管家被杀、家园被践踏,十八里坡人展开悲壮的复仇。记忆深刻的是酒厂工人们用装着燃烧火的十八里红的酒瓮砸向日军坦克的那一幕,酒瓮瞬间破碎,也使得日本坦克烧了起来。

十八里坡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不顾一切去撞击强权,虽然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歼灭了敌人、维护了尊严。

电影的背景本来就是红色,但到了片尾更是红得诡谲、红得不可思议,仿佛大地也在为倒在血泊里的十八里坡人哀悼,歌咏他们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即使死了也将热烈的血液回头注入泥土,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

同样一片高粱地,却被日军糟践得七零八落。

九儿突如其来的死亡,一如曾经在直射的日光中倒下,当年送亲时高亢的曲调却在此时犹显刺耳。一声爆炸,徒留鲜稠吊诡的红,尸横遍野。余占鳌激情不再匪气不再,面如死灰。日全食下,红色已然成为死寂的象征,化不开的,浓稠浑浊。

血染的十八里长坡,带走了余占鳌的所有眷恋,一个饱满酣快的余占鳌变成了一个单薄的形容枯槁的没有声息的余占鳌。黄土地上的最后一个男人终于消逝。

《红高粱》与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比较

(1)

《红高粱》原为中国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短篇小说作品,收录在他的《红高粱家族》中。当年张艺谋看完后深受感动将之改编成电影,也因此大放异彩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从此开启张艺谋电影之门。

莫言在其小说里描写的高粱地采取片段式回忆,以游击战作为文章基底结构,一页一页带出余司令与戴凤莲的情爱故事。莫言善于用文字描绘嗅觉、视觉,词藻华丽却不流于俗艳,建构出高粱地里的情仇爱恨。令人惊叹的是莫言写作功力之深厚,篇章中不断用红绿两色描写高粱土地沾满腥风血雨的情爱斗争,仅仅用简单的文字却创造出无垠的广阔边际,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莫言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说老一辈在日本入侵下勇敢坚毅的抗争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对父亲、奶奶 ( 戴凤莲 ) 的崇拜,仿佛渴求自己能坐上时光机回到当年的壮烈一战。

而张艺谋的电影版本对此做了极大的改编。

张艺谋把主线拉回戴凤莲,一个北方姑娘在高粱地寻求自我解放,渴求脱离封建社会下发生的爱情故事。

戴凤莲代表解放女性的新思潮,敢爱敢恨、勇敢坚决,凸显在那个时代的难能可贵。坚毅的外表却住着一颗浪漫多情,渴望有男人保护的少女心。因为传统社会的封建思想,被迫嫁给一位麻风病患。也是因为这段过程,她才得以见到一生的最爱余司令,体验真正的恋爱,从女孩蜕变成女人,更成为当地口中传唱的抗日英雄。

战争无情无奈,与无边际的高粱地相互辉映,一片艳红的净土上演一幕幕爱恨交织、国破家亡的画面, 却不知何时谢幕。

片头一段精彩抬轿片段,营造出戴凤莲出嫁紧张忐忑的心情。

从轿子里偷看面抬轿男人充满野性壮硕的胴体,说明身为戴凤莲对性的渴望;并借由特写脚这一段充满性暗示的特写,让戴凤莲与余占鳌初次接触,也揭开这段高粱地的腥风血雨。

婚姻,是两个人爱情的结合,但其中往往参杂两个家庭角力斗争。

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家庭更是主要因素,古代女性无法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缩爱,也因此许多悲戚壮烈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如今仍百听不厌。

在电影《红高粱》中,余占鳌与戴凤莲看对眼后,彼此情投意合但碍于戴凤莲身为有夫之妇无法逾矩,因此个性洒脱不羁的余占鳌便杀了戴凤莲的麻风丈夫,象征戴凤莲从传统社会中解放,回到女性独立自主的地位,因此从一开始被窑里工人歧视到后来她挺身而出领导家中事务,说明戴凤莲骨子里不凡之气。

(2)

余占鳌是触动戴凤莲爱情故事的第一根稻草,同时也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

余占鳌象征的是女性世界里终极的理想男性,他可以热烈追求女主角,散发所有雄性贺尔蒙让女主角臣服于他之下,同时也能够一语不发默默守候着她,静静的、远远的支持并保护她。

电影《红高粱》中饰演余占鳌的姜文表演到位,他成功利用肢体语言,在对白不多的电影里把余占鳌那股傲然之气诠释得入木三分,既不过份矫情,也不会让人摸不着余占鳌的内心世界。

其实有个吐槽点,电影舍弃小说的回忆片段叙事,改为直线型的故事发展,反而丧失了小说的神秘感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并且张艺谋选择把主线拉回戴凤莲与余占鳌的恋爱故事,抗日事件则成为点缀,用了一个大格局、大时代谈了一场小情小爱。

电影版本里更强调罗汉大叔与凤莲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愫,穿插在情节里显得画蛇添足,弱化了情感张力,是可惜之处,也凸显余占鳌等一干人偷袭日军之原因过于牵强。

但电影鲜少对话而采用画面来叙事,运用强烈的美学影像呈现故事情节,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许多镜头里展现他的美学才华,使高粱地增添了许多迷人色彩。

莫言的文字很美艳,但是一到了张艺谋的手里,艳丽的色彩下藏着高粱地真实的情感,既荒凉却又让人感到欣欣向荣。

影片中当戴凤莲与余占鳌在高粱地的交和画面,他让巩俐呈现大字形躺在地上,姜文则似崇拜的跪姿跪倒在巩俐前,像在对伟大的女体致敬,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冻结住只剩这两人在尊贵的大自然里享受欢愉之乐。

其中令人佩服之处在于,张艺谋成功采用高大的高粱植物作为隐喻,穿插着高粱随狂风飘动的镜头,象征两人鱼水之欢的最高点。此外电影中穿插民俗歌曲也是画龙点睛之处,利用歌曲表现民族的风俗,可以表达人物情绪也能让人体验中国的高原地的壮阔缭绕。

巩俐的精湛表现

曾站在中国影坛的巅峰,她是西方人眼中最美的东方女人,时光流逝,她的光芒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更加夺目耀眼。那一年,她在浓烈张扬的电影《红高粱》中,扮演了红彤彤的九儿,于是人们记住了她——平直的眉毛,小虎牙,平静淡然的眼神,毫无顾忌的大笑。

其实原本莫言并不看好巩俐,甚至认为张艺谋挑选巩俐做女主角会毁了他的小说。

当时形象柔弱甚至有点乡土气的巩俐曾让莫言以为她只是个花瓶,巩俐却以她倔强的眼神和强烈爆发的小宇宙成为了莫言小说历史镜像中最不可磨灭的形象,鲜明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连莫言都不得不承认,他看走眼了。

典型的杏仁眼,双眼皮不宽但很锐利,颧骨略高显得她总是有些倔强,下唇厚过上唇,因而兼具了甜美和霸气。不管国人对她的容貌是怎样的褒贬不一,她就是外国人眼中标准的中国美女,在很长的时间里几乎成为了中国女人在国际上的代名词。

因为她不仅拥有东方人的精致面孔,还拥有一种妩媚和神采。

如今的巩俐早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女王,《时代周刊》公布“20世纪最美丽的明星”前20位名单,巩俐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女演员。盛誉之下,巩俐借着莫言的得奖热潮回眸人生,是否会感慨奠定了她人生高起点的那些年莫言笔下的女人。

这是希望的黄土地

《红高粱》是豪放派中的写意派。颠轿、野合、祭酒等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宣泄着原始而可贵的人性。风吹高粱、斜阳刺目,尘土飞扬,各种景致都镶嵌进叙事的逻辑线条之中。

《红高粱》中的人性高度的写意,不符逻辑的情节在弘扬生命、唤醒野性的主题下都可以得到解释:例如轿夫为何可以直接进入十八里坡的酿酒作坊和“掌柜的”睡在一张床?做工的伙计为何可以毫无怨言、心悦诚服地协助九儿将作坊运作下去,最后还拼命般地杀鬼子?刘罗汉为何不言声响地离开作坊,投奔共产党...

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人性的朴素和真诚。十八里坡周围的人都是真诚而朴实的,其人性是原始而化为最基本的原色——红,这一血性至诚的象征色彩。

当然还有那首经典的《哥哥妹妹大胆往前走》

关于黄色在电影中出现的情节:九儿出嫁时所经过的黄土飘尘、酿酒房前的黄土地和在黄土地路径上所遇到土匪等这几幕都明显采用了黄色色调。

黄色在中国可谓易见到的颜色,是他国的文化色彩,如有中国的黄河、黄土高原和上古传说的人物——黄帝也以黄为名,而电影张扬和肆意都是电影要表现的文化之野。

影片结尾的画面和表现却是可圈可点的。

日食下的高粱地比平常红了好几倍,是血一般触目惊心的红。余占鳌搂着儿子豆官站在废墟之上,出神的盯着被天狗吃尽的日头。儿子于是唱起了给死去的母亲最后的离歌。就此,影片在一声声稚嫩的歌声中结束。

“我爸爸说,自从爷爷看见过那天的太阳之后,他的眼睛九患了毛病。好像看什么都是红的。”

这一回,所有的观众都是参与者,张艺谋把镜头安插在这场战争当中,探索着这部影片中最后的光华,将黄土地上的儿女的内心最伉俪最原始的爱国情操毫无保留的挖掘出来。这也是整部电影最为动人之处。

——“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陆,长长的宝船。”

——“娘,娘,上西南。溜溜的骏马,足足的盘缠。”

——“娘,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

最后,影片还是给了我们的希望。战争之后,“我”爷爷和我爹活了下来,他们是民族传承的希望。硝烟弥漫中,一时的日全食所带来的黑暗是挡不住明天的。

参考资料

香港电影评论人蒲锋2002年发表的《英雄:岂有豪情似旧时》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红高粱》的资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