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归属谈判失败后,以举国之力登顶,《攀登者》故事原型更精彩

本文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电影《攀登者》,最近吵得火热。

支持者,每天在抖音上看着主创们在雪地里艰辛创作,好评不断。

反对者,可能仅仅是对影片自带的“爱国情怀”,甚至“吴京”这两个字就抱有天然的敌意,在还未上映时就刷下漫天差评。

唉,真的没必要。

不管是“战狼ptsd”,还是为艰苦创作所感。

只要是一个作品,最后都要看成品质量来定输赢,交由市场说话。

市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上海堡垒》,也不会把《哪吒》看走了眼。

叔更想跟大家聊的,是电影背后的故事。

1955年,中尼双方的谈判室内。

议事进程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终于,来到了最关键的关于“珠峰归属”的讨论。

尼方代表说出了那句后来流传甚广的名言:

“贵国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

尽管双方语言不通,但尼方代表的轻视和傲意,仍旧充斥了整间谈判室。

这次谈判最后不了了之。

彼时的中国,国力衰弱,百废待兴。

还真就难找出一个能登顶珠峰的人。

而尼方,在1953年,就由夏尔巴人丹增和新西兰人埃德蒙一起登顶过珠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登。

甚至,后来还有一种说法,埃德蒙在距离顶峰还有一段距离时,就停了下来,让丹增独自一人完成了登顶。

不管怎样,尼方就咬准我登顶过而你没有这一点,把中方吃得死死的,更遑论当时尼方还附属于印度。

从谈判室回来后。

周总理下达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摆在面前的,有几个难题。

中国要登顶,只能从藏区西南,珠峰北坡而上,这里由于恶劣的天气,以及多变陡峭的地形,被称为“死亡之坡”

1959年,英国登山队不信这个邪,拍了一支登山队来挑战。

不出所料,铩羽而归。

英国人留下一句话:

“飞鸟也无法逾越。”

现在登山技术高度发达,各种专业装备层出不穷,登山圈子里有一句话:

“只要有钱,夏尔巴人把你抬上珠峰。”

这句话不是戏言,但在当时,要以那个条件登珠峰,无疑是在搏命。

条件和设备的简陋,从图片中就能略知一二。

苏联听说后,向中国伸出援手,双方代表谈妥后定下了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的计划。

不出意外,苏联人食言了,他们中途退出。

“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

后来,层层甄选出了214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平均年龄不超过24岁。

1960年3月,史占春率队开始对珠峰发起总攻。

200人的队伍,从大本营出发,一米一米的把物资和补给往上送。

他们的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牺牲和受伤。

冻伤后截瘫的,失误后长眠雪山的……

更不用说,攀登路上那些“绿靴子”,他们长什么样,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没人知道。

浩浩荡荡的200人队伍,走到7000米时,只剩下19人。

太残酷了。

可不管是为了之前牺牲的队友,还是国外轻蔑不屑的声音,亦或是国内的期盼。

他们都要把使命传递下去。

风雪不止,斗志不息。

最后冲击顶峰的重担,落在了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人肩上(这四人分别哪四个演员饰演的大家可以猜一下)。

王富洲4人,除了装备和工具外,还带了一面五星红旗,一尊毛主席半身雕像。

等他们来到最后一个补给点,发现之前队友搬到这里来的补给,早已不知道被大风刮到了哪里。

氧气瓶也只有8罐,匀下来每人只有两罐。

这个4人小队接下来的路,是真正意义上的“天路”

5月24日正午12时,4人小队来到北坡的海拔8680米。

这里,就是被前文提到过的那支英国队伍到达的最高点。

现在,王富洲知道了“飞鸟也飞不过”的含义。

这里根本没有一处落脚点!

滴答,滴答……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氧气的消耗不会等他们思考。

“就算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怕也要爬上去!”

4人一人踩着一人,用搭人梯的方式把队友送上珠峰。

刘连满,是最下面的一个,他失去了登顶的机会。

他把自己的补给和氧气都给了队友。

刘连满感受着耳旁的呼呼风声,天地之间只剩下了自己,他的意识渐渐模糊……

他强提起最后的一丝意识,掏出笔,写下遗书:

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三个人回来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现在看来,这段话依然字字泣血,电影预告片中也对这个情节做出了还原。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从北坡登顶,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

三人返程时,救下坚持到现在的刘连满。

次年,中尼签订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为中国领土。

1975年,首次登顶15年之后,中国登山队再次出发,再次登顶,其中还有一名女队友。

并用中国的测绘仪,留下了这个数字:

8844.43米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就是这两次攀登的故事,那214号人的故事,那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大家留下的那些差评,叔也去一页页的翻着看了。

如果去掉针对“吴京”个人的人身攻击,以及针对“战狼ptsd”的,也没剩下几个了。

看到这铺天盖地的恶评,叔倒是想笑,

这究竟是动了谁的奶酪,才引起了这么大的动静?

任何的评论,都等到电影上映的那一刻吧。

觉得不过瘾的,要不,来看看故事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