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抹黑新疆棉花第3天,这群女人值得被看见


本文配图选自“新疆棉花”相关新闻图片及剧照,顶图是美丽的新疆姑娘佟丽娅,图源@FashionModels。



H&M的一系列操作,彻底惹怒了我们。


以“强迫劳动”等谎言为借口,一边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吃我们的饭还想砸我们的锅。



各大电商平台立刻下架了H&M产品。


紧接着,又有一批品牌被挖出原来都曾发表过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巴宝莉、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GAP、New Balance、ZARA……


与这些品牌有商业合作的明星艺人们,接连发布声明,终止合作。



它们幕后的BCI又是何方神圣?


它全称“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是一家国际非政府组织。


BCI一不控制产能,二不掌握技术,三不接触市场,大行其道全靠美国国际开发署撑腰。


看似莫名其妙的碰瓷,从根本上说是对全球棉花定价权的争夺,是一场战争。财经杂志的观点是:这是“一场意在绞杀中国棉纺织产业的政治博弈”。


狼子野心,根本藏不住。


▲大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新疆棉花的支持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种植面积相当于4个上海市那么大,年产52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7%以上。


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


所谓“新疆棉花70%为人工采摘”的说法,直接被事实打脸。


▲2018年3月26日,新疆塔里木,装有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大型播种机在播种棉花 图源:界面新闻


今天咱们就透过最真实的新闻、影像去看清楚,新疆的棉花到底什么样,又是怎么采摘的。


种,是这样——


在新疆沙湾,180万亩的棉田里,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来回穿梭,场面壮观。


无人驾驶棉花播种可以实现精准作业,大幅提高棉花播种效率。



采,是这样——


多台新型采棉机同时作业,采收、分离、去杂、打捆一气呵成。每隔30分钟,就能出一个重量2.5吨的大棉包。



所以,“强迫劳动”之说何来?Emmm,难道我们是强迫着大变形金刚们劳动嘛?


这次事件曝出之后,新疆当地的棉农也表示费解。


新疆库车的棉农米吉提·依米提说,他家里有20万平方米的农田,年收入大约15万元。


前些年,需要请采棉工帮忙。采棉待遇不错,两个月挣一万多元,大家都愿意来。


▲2010年9月27日,新疆博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九十团丰收的新棉 图源:界面新闻


现在早已改用机器采摘了,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他不解:“我们种自己的地收自己的棉花,挣自己的钱,怎么是‘强迫劳动’呢?”


是真的H(荒)M(谬)。



纪录片《棉花》,豆瓣评分8.0。



由内地著名纪录片导演周浩操刀,获过第51届金马奖最佳纪录长片,在釜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视节都曾获提名。


2014年上映,拍摄时间前后跨度八九年。镜头兵分三路:新疆的棉花田,河南的棉纺厂,广东的牛仔裤厂,贯穿棉花全产业链。


现在回头看十多年前那些的面孔和故事,变化巨大令人感叹。其中,河南滑县妇女组团去新疆采棉这一条支线的情景,最打动我。


早晨6:30,三十岁少妇延威正在和丈夫、三个孩子吃早餐。她明显不在状态,心里好像装着事,对孩子的叫喊也有点敷衍。


▲图源:纪录片《棉花》


今天,她又要出远门。


丈夫曙光是个老实男人,不愿意出去打工,舍不下家里。延威干脆把两个孩子留给他,自己跟着姐妹们去摘棉花。去两个多月,就可以挣够在家乡挣一年的钱。


临走她折返回来,把口袋里的零钱塞给孩子。两个孩子跟在妈妈身后走几步,有点要哭的样子。


延威心一狠,坐上丈夫曙光的摩托车后座,赶到务工者集合出发的地点。


▲图源:纪录片《棉花》


当地一个乡有六七百人去新疆打工,几乎都是已婚已育的女性。


这支庞大的娘子军,浩浩荡荡挤上绿皮火车。熟悉的站台渐行渐远,站台上的丈夫们也看不见了。


从河南滑县到新疆采棉的地方,单程58小时,往返116小时。车上人多,没有地方可以放平身体。她们或站或坐,揉着眼睛忍耐袭来的困意,说说笑笑,打发漫长的路途。


为了解闷儿,一位大姐被众人推到中间,唱起了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乡亲们才有这吃和穿。”


▲图源:纪录片《棉花》


唱到深情处,热闹的女人们都静下来了。


两个昼夜多的旅程终于到了,大家在夜色中鱼贯而出。接下来的两个月,她们每天工作至少14个小时,摘140公斤棉花,带几千元回去贴补家用。


一位农妇,一边采棉一边跟导演唠叨。


“十年后,我要让我的家变个样!现在我的家已经好起来了,以前刚嫁过来的时候,这个家可穷了。现在变了样,都是我努力挣来的。”


“十年后会更好,那时就是个大家庭了,该娶儿媳妇了,她会是什么样呢……我日子过好了,享福了,可到时候上有婆婆下有媳妇,可能还不如现在舒服呢,想干啥干啥。”


▲图源:纪录片《棉花》


唠叨完,她扛起重重一袋棉花走了。


晚上躺在宿舍里,女人们喊腰疼,腿疼。又说不想起床,希望第二天下雨。但第二天一早,还是开开心心去摘棉花,兴奋地比着哪一组摘得多。


这样的生活,是十多年前。科学技术比今天差太多,她们非常辛苦,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被强迫”,就算家人反对也要抢着去。


每年9月前后,河南、山东、安徽、甘肃、四川等地采棉花的女工就陆续坐火车去往新疆。


这些雪白的棉花里,有她们对丈夫和孩子的爱,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期待。

她们很清贫,却不贫穷,因为她们心里被填满了希望。


▲图源:纪录片《棉花》



《棉花》里,新疆棉农家里的小女儿丽红,心疼父母采棉辛苦,碎碎念说:“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新疆肯定不用手摘棉花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



根本不需要等到丽红的孩子长大,仅仅十几年后,新疆采棉就已经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就像前文的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多台新型采棉机那样。


一朵棉花,纺线,织布,染色,做衣制被,与我们的肌肤身体终日厮磨。她的前世今生,实在有必要了解一点。


以下史料引自“博物馆|看展览”:


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晋南北朝,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棉纺织品数量众多。


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二号墓地,出土西汉时代的红色棉布裙衣,是西域棉纺织品较早的实物证据。


▲位于新疆民丰县的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蜡染棉布(局部) 图源《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作者赵丰


南北朝时期,文献确切记载了新疆植棉的情况。


《梁书·西北诸戎传》记载,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据考证,“白叠子”就是一年生的非洲棉。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开始种植从国外引进的棉品种。


现在最有名的长绒棉,则属于另外一个棉花品种——海岛棉,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


经过几十年改良,新疆长绒棉对环境更加适应,不断升级。


▲@新疆发布 视频截图


现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


在国内,从区域划分,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其中,新疆棉区是绝对翘楚。


美丽的新疆就像被造物主的手抚摸过一样,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病虫害少,棉花生长时间长。


▲纪录片《棉花》里,清晨的新疆大片棉田,天空好美


新疆棉花就像内外兼修的美人:


外在:色泽洁白、丝光性好;


内在:纤维长、强力高、适合纺高支纱。


尤其是新疆长绒棉,纤维柔长,一般有33~39毫米,最长能达到64毫米,超过了优质的埃及棉,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顶尖。



新疆长绒棉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像包裹在云朵里。


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自己都还不够用呢。


2020/2021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就占到520万吨,占国内产量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别有用心者的恶意打压、泼脏水,丝毫无损她的洁白品格,它们不配。

一起转发,支持新疆棉花!



素材来源: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

纪录片《棉花》

微信公众号“博物馆|看展览”




紫宸,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资深编辑、媒体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榜原创top20作者,深度研究中国女性情感和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