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石油公主”张踩铃:怀二胎从伦敦回国,靠吐槽成为百万网红

有人用“爆红”来定义张踩玲,将她和赵本山、李雪琴并称为“东北三宝”,因为他们都来自辽宁铁岭

只不过,本山大叔是用充满欢笑的小品赢得大众的喜欢,李雪琴是在脱口秀舞台上一战成名,而自称“铁岭石油公主”的张踩铃则是靠更接地气的“唠嗑”出圈的。

“唠嗑”唠到《奇葩说》舞台上,甚至“唠”到央视“两会”平台。

张踩玲,实在是太彪悍了。

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短视频加速了15分钟,可能15秒就能捧红一个人。

这句话仿佛就是为张踩玲量身定做的。

从素人变成“网红”,张踩玲真的是凭借一条短视频突围的,她将此称为“命运的阴差阳错。”

这样的“爆红”无疑带着极大的幸运,但在“红”的表象下,这位90后女孩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如果将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张踩玲一定想不到有一天会站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与一群逻辑严密、经验丰富的专业辩手过招,而丝毫不怯场。

年少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因为长得不够好看而心生自卑。

有一回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长相挺丑的演员,她问奶奶:“这女的是不是比我还难看?”奶奶随口回了一句,你俩不是一回事。

话刚落音,敏感的她立即开始哭,奶奶吓坏了,赶紧过来安抚:“长得不好看又能咋地,咱学习好,有文化,谁敢瞧不起咱。”

谁知,平时很少说话的爷爷竟然急眼了,斥责奶奶:“你要说的不是不好看得用学习弥补,而是她好不好看就不是别人能说得了的事。这世界谁好看谁不好看,不是别人说了算的。这世界就是一个人一个样一个美,你说人不好看,你是谁啊”。

在她的记忆里,这是唯一一次看到爷爷发怒。这番话,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她小小的自尊,直到现在,她依然觉得爷爷的话说得太有水平了。

在张踩铃的成长中,爷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当过高中老师和公务员的爷爷,是踩玲眼里真正的文人。老人家退休后开始学习写剧本,买了很多编剧的书学习揣摩,小踩玲也跟着一起看。

因为遭遇过某些经历,生活中的爷爷胆小、寡言,他把难以言说的经历融进剧本里,又担心被别人看到会产生灾祸,不敢投稿,也不给其他人看。

十几岁的踩玲便成了唯一的读者,“那时候他写的什么故事,背后又是什么故事和感觉,他都会跟我讲,我是陪着他的创作一起长大的,当时觉得写剧本这事儿有意思”。

除了写剧本,爷爷还喜欢带着她一起看碟,但又担心电影里的亲热镜头会给孙女带来“坏影响”,于是就租亲热镜头少的经典好莱坞电影回家看。

发现了爷爷的“小秘密”后,张踩玲跑到音像店把爷爷没租的碟片一张张都给补了回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差不多把好莱坞和香港的电影都看了个遍。

看得多了,她渐渐对电影对剧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考之前,她和家人表态想学编剧,开明的母亲没有干涉,跟她说:“真喜欢就去考吧,咱就念这个。”

定下专业后,她却在选学校时犯难了。

她想考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但内心的自卑又跳出来作怪,她觉得这两所学校里的学生都太好看了,自己进去会显得格格不入,挑来选去,选择了厦门大学的影视专业。

对十八岁的张踩玲来说,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的靠近了梦想。

大学期间,张踩铃最喜欢干的事是喝酒。不过,一个人喝也没啥意思,她邀来了两伙酒友,一伙是东北老乡,一伙是厦大留学生。

有酒有朋友,这样的青春生活是不是很肆意?但看起来幽默开朗的张踩玲,内心依旧在自卑的阴影中煎熬,每当她拿自己的长相自嘲时,如果身边有朋友附和,她立马难受得要死。

直到遇到留学生男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这个心结才被逐渐化解。

有一次,她问对方喜欢自己什么,原以为他会说喜欢她幽默什么的,结果,性格耿直的加拿大小伙子很认真地回答她:“我对你还不够了解,我主要是喜欢你的样子,我喜欢个子小的,头发黑的,眼睛小的,你就正好长在我审美点上。”

张踩玲乐坏了,长久以来的自卑感竟然被冲淡了不少,也是在这位外国小伙子的影响下,她愈发觉得好不好看已经不叫个事儿了。

大学毕业后,两人决定一起去英国读研。在这期间,她还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

家人对她的期望是研究生毕业后接着读博,毕业后去高校当个老师,既体面又稳定。

一向听话的张踩玲便朝着这样的期许去努力,即使自己并不喜欢做学术研究,但内心深处总会有个声音偶尔冒出:这些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她也试图为梦想努力过,申请博士期间她跑回北京找了份编剧的工作,没想到待遇低到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她不想让家人担心,也不想成为别人眼里“书都白念了”的人,只好认怂,重新回到既定的那条最稳妥的道路上。

只是,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依然存在。

说起拍短视频,源于一次偶然。

疫情期间,她的“大胖媳妇”老公出现了发烧咳嗽症状,去医院后却没得到任何医治措施,张踩铃气得跑到d音吐槽了一番。

没想到,这条既没有剪辑,也没有顺序,完全是一种错乱状态的视频竟然火了,不到半年就收获百万粉丝。

东北人喜欢唠唠闲嗑儿的表达欲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反正,疫情期间也不能出门,在家待着又憋得慌,不如找点事干干呗。

此后,在抖音上唠嗑,成了张踩玲每天必做的事情。

文化差异制造出的笑料,给张踩铃带来了很多灵感,她将此作为视频主题,分享自己的跨国婚姻与异国生活。

她讲加拿大老公和完全不懂英文的老家长辈交流的趣事;也吐槽加拿大婆婆的“抠门”和育儿观......

地道的东北话+大量押韵句式,自带野生幽默效果,有网友称她是“押韵界的伊丽莎白”。

很多人开始是将她的视频当作文化差异的段子看,但看着看着就离不开了。

看她的视频,有种坐在对面的老家亲友跟你唠嗑的亲切感,非常解压,再加上张踩玲本身就是个博士,这些看似诙谐的“唠嗑”中又带着生活的思索和智慧,让人在哈哈大笑之余又有所收获。

“如果可以,我能听她白话半个小时不带累的。”

“一句两句加比喻,三句五句押个韵,好能说一女的!”

追她的人越来越多,平台粉丝数量蹭蹭蹭上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冲到几百万,视频最高观看量一度突破5000万。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这可是最值钱的商业价值。

唠嗑,不小心就把自己唠红了,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红”来得这样容易。

走红后,张踩铃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被更多的人认识了,最重要的变化是她变得更有勇气了。

对她来说,做短视频是她人生中第一件想到就去做了的事,“以前我没有胆儿,总觉得要干自己的事就得牺牲特别多,不敢放弃家人的期待。”

其实,早在拍抖音之前,她就很想在英国说脱口秀,连内容都想好了,讲一个华人和一个加拿大人在英国生活的遭遇,但又觉得文化碰撞这样的边缘话题,在英国没有受众,不敢去尝试。

录制短视频,让张踩玲打开了内心那扇表达自我的窗户,也让她开始了更多突破性的尝试。

去年8月,她在英国接到《奇葩说》节目组的邀请,当时她已经怀上了二胎。但她还是告别了老公和四岁的女儿,只身一人挺着孕肚从伦敦飞回北京。

正式进入《奇葩说》录制后,她才发现这个舞台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玩,严苛的赛制、竞争的氛围、高密度的输出,对她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而且,走上舞台,也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舆论反馈。

站在舞台上,她经历过各种质疑,有网友指责她是“母凭子贵”,辩不过人家就装晕,逃离“战场”。

尤其在“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那期,当她说出“你没有子宫就不会了解”后,给自己招了很多骂。

这句话在网络上炸了,弹幕区和评论区,不断有人声讨她。甚至还有网友跑到微博上发私信骂她。

所有的压力都压在身上,说不在意、不受干扰是假的,但她还是坚持到了最后,甚至意外地PK掉了老辩手黄执中

她将参加《奇葩说》的经历称作“是一趟奇妙的旅程”,这趟旅程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她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晋级了,最重要的是她用行动表达了想要向女性们传递的声音——“你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

前段时间,在《两会你我他》的网络平台上,张踩玲受邀与主持人对话。

当主持人问她作为短视频博主,对年轻人创业做自媒体有什么建议时,她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鼓励大家去做,有想法就去做。很多事越想越怕错,不如马上做。我鼓励大家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你将来的职业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你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多一些尝试,就多一些可能。

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她曾经渴望表达,却因缺乏勇气屡屡止步于渴望,直到在短视频创作里彻底打开自己,并得到认同,才笃定了自我表达的价值,有了向前冲的可能。

现在的张踩玲,依然还会在视频里拿自己小时候的长相说事,但已经完全找不到自卑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坚不可摧的自信。

为什么要写张踩玲呢?

我想她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平凡的女孩子,出身普通的家庭,拥有平凡的父母,偶尔也会自卑于没有娆好的容貌,因为害怕辜负家人的期望,便一步步朝着他们期待的稳定生活去努力。

这样的生活不好吗?

也不是。但回望人生时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所以,愿每一个平凡的女孩,都能多一些张踩玲的勇气,当你勇敢跨出那一步,会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带来的快乐是多么的美好。#奇葩说#

. END .

【文| 魔眼睛】

【编辑| 知愚】

【排版 | 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