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海清: 用演员的心态去塑造沙漠中的战地玫瑰

《红海行动》海清用演员的心态去塑造沙漠中的战地玫瑰这次来说说《红海行动》中的海清,原因很简单,在一部动作、战争题材为背景的故事,一位女性角色,究竟有何表现。演员海清凭借一这次来说说《红海行动》中的海清,原因很简单,在一部动作、战争题材为背景的故事,一位女性角色,究竟有何表现。

演员海清凭借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家喻户晓,而后《心术》、《抹布女》等电视剧的热播再一次让观众看到了海清精湛的演技。但对于《红海行动》这样的题材,乃至于片中饰演的记者夏楠而言,却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

因为夏楠毕竟是一位女性,而且是记者,并不是军旅出身,在战乱的背景之下,她的职责是向导,而且是曝光了内幕,直接引出了营救人质和结尾之处的副本大战。对于这样的角色,你不能要求其功能性过于主动,否则就会有些出戏,因为她不是军人。但也不能功能性过于被动,这样不符合她记者的身份,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对海清来说,该角色无论从定位还是在电影中的表现,都是史无前例的。

因为这个角色,在短短的一天之中大起大落,人生观经历了从坚持到崩塌,再到重新建立的过程。从开场为了寻求真相,遭遇汽车炸弹,非但没有吓退她,反而坚定了她寻找真相的过程。所以这个角色是那种很坚强的类型,随后在战场上枪林弹雨,也没见其退缩。但她人生观崩塌的原因,在于同事的死,这个对她的打击是最大的,最后的心理防线顷刻之间崩塌。

所以海清对这个角色的诠释还是非常到位的,大小银幕上无数角色早已印证了海清的演技,于本片中,无论是前半段坚毅的眼神,还是后半段悲情的一幕,都很自然。要是具体分析其演技的话,估计会长篇大论,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在这样一部电影中的非军事人员女性角色,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一家子就能进入角色,这就是演员对角色把握的精妙之处,这一点就够了,要好过长篇大论。

随后,夏楠的人生观重建的时候,就是她要主动替换人质,从而显示出这个角色的内质,坚强和勇气,这就是传说中的“战地玫瑰”啊。而当她准备被人质行刑的时候,大呼小叫的,也是很真实的,毕竟没几位可以做到从容赴死的坦然,但这也救了她一命,因为她不折腾,估计对方还发现不了人质被掉包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海清也是非常敬业的,我记得在一篇访谈中提到,她对自己的定义是演员,在她心里,演员和明星被明确划分成了两种职业。在海清的字典里,没有“小鲜肉”、“小花”这些词,只有“演员”。明星靠流量,演员靠作品,本质上就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清晰的界限。

这就是一名演员的基本素养,对任何角色任何题材的拿捏,而且能够进入角色,观众在看《红海行动》的时候,女记者夏楠的行为牵动着观众的内心,这就是对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在一部从头打到尾的电影中,实属不易。

在电影的幕后故事里,能看到海清在极端的环境下的心态,“进组第二天,儿子手骨折了,想回家,但回不了。”因为敬业,她时刻明白自己是一位演员:“有的时候,人就是苦中作乐,对于演员是很好的经历。我不觉得真的很苦,虽然我总是肉体和精神上受到各种折磨,但是反过来说,又非常喜欢这种折磨。类似艰苦环境的戏,我还会接。”《红海行动》是一位非常好看的电影,电影中有着火爆的动作戏,也有展示蛟龙小队英勇作战和残酷战争真实的一面,也有海清这样接地气的凡人角色,为观众提供非常好的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