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文章,介绍了"20种不可战胜的武器",其中苏联的米格-21系列战斗机赫然在列。《国家利益》在文中指出,算上仿制型号,全世界共计生产了大约1.3万架各型米格-21战斗机,被大约50个国家使用,并仍是26个国家的现役装备。我国也是米格-21系列最大的海外用户之一,目前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歼-7(米格-21国产化型号)系列飞机需要汰换。然而,在中国空军全面换装新型飞机的今天,这些飞机的退休生活又该怎么安排呢?对此,有网友称可以把它们改装成无人飞弹,这样就可以采用饱和攻击的方式打击敌方的四代机甚至五代机。不过,这样的安排似乎并不太适合歼7,因为它们最好的去处应该是作为新装备的磨刀石——改装遥控靶机!
1961年在土希诺航展上表演的米格-21Ф三机编队
米格-21于1955年首飞,从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除了苏联自用外,该系列飞机还广泛出口到东欧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其中,印度、捷克斯洛伐克还引进了生产线,以许可方式来自行生产。
罗马尼亚空军的MIG-21 Lancer(枪骑兵)
在苏联,米格-21系列自1958年服役以来历经多次改进。从最初量产的服役型号米格-21Ф开始,陆续发展出了米格-21ПФ、米格-21ПФМ系列、米格-21МФ、米格-21-Бис等作战型号,以及米格-21УС、米格-21УМ等双座教练型号。而在军品出口市场上该系列的改进同样日久天长,除了苏联时代的米格-21ФП、米格-21М等型号,1993年俄罗斯还推出了最终极版本的米格-21-93并出口到了印度。
芬兰空军的米格-21-Бис战斗机
话虽如此,但是高呼米格-21"不可战胜"实在有点言过其实,这恐怕只是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伤痕文学"演绎。早期型号的米格-21Ф没有装备雷达,仅在进气道头锥内安装了无线电测距器(雷达具有测向、测距和搜索的功能,而测距器只能配合光学瞄准具完成测距、测向)。直到米格-21ПФ型出现后,通过增加进气道头部直径、加大头锥等、加大机身(如增加凸起的"脊背")等改进,米格-21才逐步配齐了火控雷达等航电设备。
米格-21毕竟只是一个二代战斗机,总体设计非常紧凑,升级空间有限。虽然一些改进具备了中距拦射能力和使用对地制导武器的能力,但也付出了操纵性能大幅度下降的代价。同时,因为它的机体偏小,挂载能力有限,其实际效能并不高。更要命的是,由于空间布局和供电能力的限制,在至关重要的电子战方面,除了被动告警设备和必要的红外/箔条干扰弹外,没有任何主动对抗设备。
我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歼-7I型歼击机
我国在1961年3月30日与苏联签订协议,正式引进米格-21Ф-13歼击机,开启了米格家族在异国的一段传奇故事。从完全国产化的原型机开始,我国先后研制出歼-7I、歼-7II系列、歼-7III、歼-7IIIA、歼-7E、歼7G、歼教-7等自用型号,以及F-7P、F-7PG、FT-7为代表的系列出口型号。
我国自用的歼-7E型歼击机
在歼-7系列中,由西北工业大学沙伯南教授团队与成都飞机制造厂陆英育总师团队合作研制的歼-7E型歼击机,是我国在彻底吃透米格-21技术的基础上,完全自主研制的型号。通过将原来的大面积三角翼改为内翼后掠57°、外翼后掠42°的双三角翼并增加前缘机动襟翼,配合WP-13F发动机,歼-7E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大幅度提高。其爬升率提高到197m/s、最大转弯角速度22°/s、低空稳定盘旋角速度14°/s、失速速度约200km/s、空战翼负荷<300kg/m2、作战推重比0.97、最大过载8g,格斗性能甚至优于当时台湾方面准备引进的F-16A战斗机。
1990年3月12日歼-7E原型机总装交付
2006年列装的歼-7G是我国歼-7系列自用型号的终极改进型。通过在歼-7E型的基础上换装一体式风挡、增加火控雷达、平显、头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和全向告警系统等30多个方面额改装,使飞机的综合性能跨上新台阶。
无论是苏联/俄罗斯,还是以色列对米格-21系列的改进都集中在航电上,希望通过更新火控设备以获得部分三代机使用中远程制导武器的能力。比如俄罗斯推出的最终极版本的米格-21-93型,通过安装Φазомрон设计局的Копьё(长矛)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57公里,具备使用Р-27、Р-77中程空空导弹、Х-29电视制导空地导弹、Х-31反辐射导弹的能力。但是这类改进会大大增加重量,恶化机动性。米格-21的设计初衷是作为导弹截击机,挂点少且挂载能力不好,这样的“水多加面”的改进效费比并不高。
2004年11月9日首飞的歼-7G
我国的改进首先通过对气动布局的调整,最大限度提升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在航电系统的改进上,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原则。果断放弃受制于平台而难以提高的精确对地打击与超视距空战性能,转而通过对座舱仪表进行屏显化改进,采用抬头显示器(HUD)与手不离杆(HOTAS)设计,改进敌我识别与全向雷达/红外告警设备,配备有大离轴角发射能力的格斗导弹全面强化格斗空战能力。
随着国产新型战机的快速换装,早已落后已经难当大任的歼-7系列即将在全面换装的浪潮中开始退出现役。那么,在退役后这些还有相当剩余飞行小时数的机体还可以废物再利用吗?
对此,很多网友提出了改装无人攻击机或者飞弹(巡航导弹)的思路。当然,这个构思确实有先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军曾经将一批退役的歼-6改装成了自杀式无人机,当做大号的巡航导弹使用。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改装属于典型的费力不讨好。要把一个有人驾驶的飞机改装成无人机,首先就要对操作系统进行彻底的替换。单单把原来的有人座舱更换为无人操作设备,所需要的开销就足够新造一架无人机了。而且,用老旧战机改装成自杀无人机之后,其突防性能远远不如真正的巡航导弹,其装药量大、飞得远等所谓"优势"根本无从发挥。
歼-6改装的靶机
既然如此,歼7还有其他合适的去处么?其实,最好的归宿应该是改装成超音速无人靶机。歼-7系列超过2.0Ma的最大飞行速度完全可以用来模拟相当一部分高空高速目标,这对于测试空空和面空武器系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改装无线电遥控靶机,在技术难度上比起改装无人机要小很多。遥控靶机只需要增加无线电信号接收与控制系统,而不需要像无人机一样为了一定的自主控制能力,而编写飞控程序和增加态势感知设备。比如我军将退役歼-6改装为遥控靶机时,就直接拆除了座舱盖和风挡,在原来的座舱内增加了一套指令接收设备和液压控制系统。目前,这种靶机被广泛用在新型武器系统的定型试验和部队的演训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