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无语怨东风,只因烦心事无穷: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

不是无语怨东风,只因烦心事无穷: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

《老子》这部书原本没有认真看过,只是泛泛地翻过几次,总觉得属哲学范畴,怕弄不懂,一直心怀“畏途”之意,及至有一次,同我们合作的日本松下北京公司的总经理提出,想找个人在他休闲之时,陪他聊聊天,讲讲老子,孙子兵法这些中国古代的经典。

这个任务当仁不让的落到我的头上,于是买了一堆书开始恶补,还写了不少笔记噢,但最终也没有成行,倒也庆幸,我一直担心我那口语水平不能流利地交流,更何况是古文。不过,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倒是长了些知识,还是很有收获的。

不同的年龄段读《老子》的感受是不同的,步入老年再看《老子》,心中是满满的恬淡,在宛若星辰的《老子》解读中,我最喜欢的是南怀瑾《老子他说》,他那平朴的叙论中所阐述的道理,近人易懂,尤其是从《老子》世界观中对人生和世事所反映出的处世哲学,真是让人获益匪浅。

“和其光,同其尘”历来解释纷繁复杂,甚至有“和尘同光”的成语出现,一直我就没弄清楚它的意思,南大师说得很简单,这其实就是做人的艺术,做人的最高艺术是什么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娑婆世界”一词也是我很疑惑的,只知道是佛学称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那么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呢,大师说:其实就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译为“堪忍”,《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 ;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在中国文化历史的讲解中,南大师说得最好: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

现实世界中,处处存在着不满,即所谓“和大怨,必有余怨”,爱埋怨的心理是天生的,即使是到了我们这应该平和的年龄,还是照样的不满,为什么会这样呢?南大师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人安于现实满于现实的,假使有人满于现实,这个人不是圣人就是妖怪。这就是“落花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个人无什么可怨时,还怨东风呢!当然,花落水流都要去埋怨一番。

这年龄的人,把舍得看得也淡了,故南大师说:老子更进一步告诉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生命的重要,那么“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你对一样东西爱得发疯了,最后你所爱的丢得更多,就是“爱别离苦”,这是佛说的“八苦”之一。“多藏必厚亡”,你藏的东西不管多么多,最后都是为别人所藏。

想我集邮多年,现在是全家没一个喜欢的,估计孙儿辈也没哪个要这些东东,不知哪天,一个大箱子一装,邮票市场数几个大洋回来,多年的心血也就完了,唉,管它的,必然的嘛,这恐怕也就是大师所说的“缺陷”吧,没什么可悲的。

我们这些知青现在都已步入老年了,也就是所谓的“耳顺之年”,既然耳顺那应该很多事情就想得开了,年过六十还有个词叫“杖乡之年”,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意思大概是这个年龄的人也只能是在乡邑拄着拐杖走走罢了,古人活的年限短,现在已不适用了。

你看群里面的这些知青些,今天去西藏,明天去青海的,活力无限。但,恐怕还是有不满足的感觉吧,不是为儿孙操心,就是为父母劳作,有哪个能无忧无怨的享受自我,怕也只能是:“不是无语怨东风,只因烦心事无穷,今日能乐暂且乐,明朝舛顺凭天送”,顺其自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