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本不关心「你今天的穿搭多少钱」

作者:程盖瑞

前段时间,YouTuber@The Unknown Vlogs 上传了一条关于 Drake 和他的 OVO 团队成员今天穿搭多少钱的视频,相信你们应该也都看到了。

在这个视频中,除了 OVO 团队的一众成员以外,Drake 也在视频末尾不负众望地面对镜头 Flex 了一把。

《How Much is Your Outfit? ft. Drake *OVO Edition*》视频截图。(image:youtube)

然而 Drake 这一身行头的确还行,差不多 100 万美金吧(当然,Richard Mille 的那块手表就已经 75 万美金了)。

视频截图(image:youtube)

哎,实在是万万没想到,改革春风吹满地的今天,竟然还会有「你今天的穿搭多少钱」这种事情……重点是这次的主角竟然还是大名鼎鼎的 Drake 和他的 OVO 团队。

两个字,悲哀。(我个人观点,不喜就喷,我无所谓)

(image:rap-up.com)

约莫两年前,不知哪个做视频的朋友一拍脑袋突发奇想,做了一条穿搭多少钱的视频,这一做可不得了,观众们还真爱看!够现实又赤裸,太有噱头了!

瞬时间,这类型的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信你打开某音或其它任何视频软件,随手搜一下「你今天的穿搭多少钱」或者类似的关键词,你会看到大大小小几百个所谓的街拍博主上传了这种短平快又有“看点”的视频。

因为关于穿搭多少钱的图实在太辣眼睛了,所以我还是插一些我觉得好看的穿搭图照顾一下大家的眼睛吧!(image:ecru.co.kr)

然后在这类视频里,你隔三岔五就会听到很多让你嗤之以鼻的话,比如说“匡威长青款、A 锥、百搭、国外买的、很便宜也就两万多吧、我今天就随便穿了一下”等等等。

当然,在互联网这块充满了不真实的土地上,还是有一些带了脑子的网上冲浪爱好者的,我想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内容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image:ecru.co.kr)

我觉得吧,意义还是有的,只是意义也分好坏。比如说……

穿衣价格论下的群体性瞎买

在《BEYOND》的最后几页里,其实我有和大家分享过人为什么穿衣这件事,在那篇文章里,我是这么写的:

选择了一件衣服等同于选择了一种生活,因为喜欢某一种生活状态,而开始了解和发展那个生活当中相应的服装和生活用品,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lifestyle。

(image:ecru.co.kr)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仅是简单为了蔽体而已,穿衣服其实是在追求某种价值,由进入一种接近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产生的满足感。需要记住的是,能够让我们感到持续快乐的是那种满足感的价值,而非价格。

那追求价格的本质是什么?是心底的不自信,是因为不懂却想要让别人觉得很厉害的没底气。可是啊,穿得贵并不会给你带来认同感吧?去学习、去思考才会吧?

(image:ecru.co.kr)

一直觉得,像今天穿搭多少钱这样的内容,真的会让人一不小心就陷入一种“以贵为好”的消费漩涡当中,尤其是对那些还在教室里偷偷刷某音的年轻朋友们来说。

够年轻,拥有基本的是非观,但对新鲜事物普遍缺少足够的判断和思考,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满大街的 A 锥成风,正所谓无 A 锥,不潮流。

(image:ecru.co.kr)

志明风、性冷淡、美潮狗这种词,难道大家听起来不膈应吗?这些词看起来好像还蛮个性的,但没个性、过于追求价格的人恰恰正是爱用这些词的人。

不过,现在的经济状况还是很欢迎群体性瞎买的,毕竟全球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奢侈品卖的是奢侈而非商品

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价格上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就拿买奢侈品这件事来说吧,日代美代法国代意大利代,只要你识字,想要找到同款中价格最低的奢侈品并非难事。

但奢侈品卖的是那件商品吗?不,不是,奢侈品卖的从来都是附带的服务。

(image:wonderlandmagazine.com)

是你走进门店里,有人戴着白手套温柔地和你说:“先生,今天想要选购什么?”是你渴了,会有人问你想喝咖啡还是柠檬水的体贴;是你觉得包包脏了,可以拿回去打理的服务;是你下次走进店里,他们的 CRM 系统会清楚记下你的姓氏。

(image:wonderlandmagazine.com)

这种附加服务,是你去便利店买水能享受到的吗?是你去买双球鞋能体验到的吗?应该不能吧?

假如我说这个才是奢侈品真正售卖的东西,会有人举手反对吗?如果说我们只是把重点聚焦在价格上,各种渠道比价后上身拍照,那我们买的就真的只是一件商品而已了。

(image:wonderlandmagazine.com)

哦,应该说是一件可以体现“我很有钱”的商品,仅此而已。不过,从古到今,有谁会单纯因为一个人有钱而打从心底里尊重他吗?不,不会,除非那个人把钱给你,嘻嘻嘻。

理想主义乐园变成了投机主义战场

关于我们热爱的这件事情,相信大家已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共识了:称呼一个人是潮人就是骂人,街头文化这个词也已经泛滥到很多人羞于说出口了(比如说我)。

但 Street Culture 这件事,原本是植根于街头、社区、玩伴当中的,这也就意味着原本是较为纯粹的。很早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是真的会因为一双球鞋而两眼放光;因为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感到快乐。

(image:ecru.co.kr)

矫情地说,那时的 Street Culture 真的是理想主义的乐园,我们在那个乐园里,过得还蛮简单蛮快乐的。

但当下所谓的 Street Culture 好像已经不是这样了,去天台拍了几张酷炫的照片就说是潮流摄影师,做了几个穿搭多少钱的视频就说是潮流博主。还蛮想问一个问题的,现在潮流意见领袖那么多,你觉得又有几个是真正有意见的呢?

(image:ecru.co.kr)

虽然 Supreme 有资本注入,Stadium Goods 也有资本注入,但我并不觉得资本进入市场就真的有害于文化的发展,只是有一些些的资本压根就是来投机赚钱的。

你去看,现在堂而皇之和你说 Lifestyle 的品牌有几个是有 Lifestyle 的?现在和你说要做自己的,有几个又是在真正做自己?

或许理想本就不存在,但投机本就也不该存在吧?

(image:ecru.co.kr)

抱歉,今天说得有点碎碎念,从小小的穿搭多少钱扯到了这么远,但我还蛮殷切期待事情可以发展出一个转机,让它变好。

在 HBO 剧集《THE NEWSROOM》的第二季第七集里,ACN 电视台遇到公信力危机,一向坚持输出正向新闻价值观的新闻部总裁查理说了一句:

“We do not have the trust of public anymore.”。

(image:ecru.co.kr)

而向来以盈利为重的电视台首席执行官兰辛,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Get it back”。

在那部剧中,新闻主播威尔一直被认为是当代堂吉诃德,但在那一刻,兰辛或许也是堂吉诃德。那么,街头文化的堂吉诃德呢?(我就说说,哪有什么堂吉诃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