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洲镇党委书记林文杰。
5月28日上午,惠城区“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走进芦洲镇,芦洲镇党委书记林文杰表示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化“农业、旅游、健康”三大产业发展,汇聚各方资源推进生态绿色美丽芦洲的各项建设,努力使芦洲镇农村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三方面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
芦洲青菜可吃出“童年的味道”
在惠城区东边的一家农场距离城区50公里,这里没有工业污染,三面环绕东江,森林覆盖率高达59.93%,一心坚持绿色农产品的种植理念,只生产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每期农场的蔬菜还没上市,就已快被预订一空。这里位于东江河畔,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年降雨量1300毫米,一年四季都适宜蔬菜生长,这里是惠州出产优质青菜的地方。这里就是芦洲镇“芦村扶贫生态农场”。
针对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容易出现返贫,导致扶贫成效难持续的现象,芦洲镇党委、政府从2017年就开始积极探索“村集体+扶贫户+企业运营”的扶贫新模式,充分利用生态、绿色、环保的环境资源,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企业运营,让绿水青山成为增收脱贫的“本钱”,开辟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自去年青塘村扶贫生态农场试点建成以来,各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动群众参与,建立扶贫农场,芦村扶贫农场正是其中之一。“一村一农场,一农场一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将改变芦洲人的生活。
“我们这里的青菜都是很鲜甜的,可以吃出童年的味道。”林文杰说,芦洲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他们种蔬菜并不一定追求新鲜奇特品种,就是常见的菜心、丝瓜、豆角等。
扶贫农场帮助农民脱贫
据悉,芦村扶贫农场项目以每月3500元的薪酬标准雇佣贫困农户,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就业问题,未来,还将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发展生态旅游,所得利润还将拿出一部分用于扶贫户分红,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该项目充分利用芦洲青山绿水优势,借助东江边上河滩肥沃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形成土-水-气—作物-人的循环生态链。在这样的利用前提下,生态农场避免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整体环境也进行了保护。
运营方面则采取“村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村企合作模式运营,政府只负责扮演搭建合作平台,协调资金,制定政策,服务项目运作等服务生的角色。农场严格按供港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进行种植,种植过程中用东江水灌溉,施用有机肥料,加上芦洲温润的气候环境,种植出来的菜心绿色健康,质量上佳。
据统计,农场初步投入约60万元,第一批(30亩)有机蔬菜已陆续上市销售,预计总产量约12万斤,实现毛利润约24万元。同时,将利用生态农场开发集采摘、观光、亲子游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有效提升芦洲的整体旅游形象,带动游客到芦洲游玩,带动消费,达到了“农民脱贫、集体增收、地区发展”的良好效益。
已申请在河惠汕高速设芦洲出口
“中山大学惠州分校也拟选址芦洲,将建设三个学院,护理学院、医药检测学院和金融学院,建成后将入驻1 .2万人。”林文杰说,目前双方还在洽谈中。另外芦洲还和一家深圳公司洽谈一宗文旅康养项目,作为省市四家医院的后方疗养基地。
在交通方面,芦洲重点加快推进X203线延长线扩建工程,芦村三清三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扶贫农场建设,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配合做好芦泰大桥引道工程等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打好生态牌和交通牌,提升广大群众生活生产条件。
“我们芦洲现在还没有高速公路,目前规划的河惠汕高速将途经芦洲,我们已经向上级申请在芦洲设立出入口,这样芦洲对外交通将更加便利,将加快芦洲的发展进程。”林文杰说。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记者 杨振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