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口碑暴跌, 网络小说改编再添烂片, 网改电影“无一生还”

文/马庆云

这两日,围绕电影《诛仙》的讨论声音很多。我的看法,已经在昨日的电影《诛仙》评论当中写的清楚:该片几位主演,演技上可圈可点,电影特效也做的较为不错,奈何原著毫无地气可言,缺少基本的现实温度,所以造成电影本身的“内容真空”,是其沦为烂剧的罪魁祸首。

这两天,我见了很多骂演员的,骂制作的,甚至于骂编剧胡编乱造的。就是很少有声音指出,《诛仙》原著小说过分残次,根本不适合改编成为电影。骂街本身就不是什么好的讨论态度,或许,这群“讨论者”也根本没有存着讨论的心思,它们参与电影的唯一方式就是找个骂起来轻松不会被反骂的。

您注意这句话,“骂起来轻松不会被反骂的”。所以,骂演员的声音当中,又挑某些粉丝量少的软柿子捏,而挑某些粉丝战斗力强悍的吹捧。实际上,不少的这类行为的参与者,都是非常不明智的。更为可笑的声音便是,骂编剧胡编乱造的。

《诛仙》的编剧是申捷。他写过《鸡毛飞上天》,改编过《白鹿原》。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编剧。《鸡毛飞上天》算是较为不错的电视剧原创剧本。而电视剧《白鹿原》,根据严肃文学《白鹿原》改编而来,呈现出来的质量,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申捷,还是有水平的,只是比谁都对编剧费更为渴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编剧宋方金写过一本书,叫《给青年编剧的信》。这位中年“老编剧”在这本书里边写到,编剧们尽量不要接什么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活儿,因为那是受累不讨好。绝大多数的网络小说,水平之差,根本不适合改编成为影视剧。强行改编,只能砸掉自己的编剧品牌。

申捷老师这次改编《诛仙》,其实就是砸了自己的牌子。原著太差,编剧需要动的地方太多,不仅仅是故事线那么简单,甚至于包括人设和具体的台词,乃至于桥段的编排,都要重新来。可是,一堆烂泥,您给女娲,她老人家也捏不出擎天柱来啊。原材料太差了,申捷尽力了。

最近两年来的新现象,观众终于对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忍无可忍了。尤其在电影方面,那些热度爆棚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清一色的当红知名演员,可在票房上与口碑上,就是双双滑铁卢。没有一个例外的。如果有例外,还望读者亲人留言告诉我,咱们继续讨论。

为什么没有一个成功的网改电影呢?因为电影语言是大屏幕的语言体系,它会无限放大故事内容上的缺陷。类似《诛仙》这样的网络小说,缺陷过分明显,在电影版本当中,编剧申捷已经极努力地帮它避免了,但还是无力回天,死马当活马医,也没有医治好的可能。那么,不妨简明扼要地聊聊,《诛仙》小说,到底存在哪些致命的问题呢?这些问题,又是不是玄幻小说的通病(病,是癌症的病)。

萧鼎同志的小说《诛仙》,和其它网络玄幻小说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整个故事的主干核心,没有营养价值。萧鼎有意学习(很多内容都不能用学习来定义了)金庸老先生。但是,金庸先生的武侠,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坚持历史维度内的写作,让人物活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古代社会”当中。

这意味着,金庸先生的绝大多数的小说,人物是可以轻松建立和读者的情感联系的。人物本身,站在历史维度当中,做的事情,也可以更好的获得读者的共鸣。而借此,小说本身的内涵价值,也就不是虚空的,而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更是家国天下的。因为人物的相对真实,所以情感内核更为有力量。

当然,即使金庸先生在历史的维度内创作小说,其实也面对严肃文学方面提出的一些争议,认为其过分示好读者,却忽视了文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王朔在自己的不少评论著述里边,便直言不讳,说金庸的东西,不过是口腔快感罢了。

萧鼎的《诛仙》,甚至于连口腔快感都谈不上。口腔快感,谈的是小说的文笔,是行云流水的。萧鼎的文字蹩脚的很,像个结巴。这种写作水平,其实非常适合中学生,尤其是初中肄业的孩子们。这批孩子,现在估计读金庸都会觉得拗口了。这是汉语言在某些群体当中的严重退化。

然而,这并非萧鼎《诛仙》的根本问题。它的根本问题是,毫无真实感可言。金庸先生还是在历史维度内编造故事,而萧鼎的《诛仙》连这个最后的维度都不要了。所有的人物,都活在一个虚幻的空间内。这种人物生存背景的虚幻,就很难塑造人物命运的真实了。这就好比说,一批玩偶使劲嚷嚷,我是真的,我是真的,我要感动你,看我多感人。正常人只会说一句话:去你的吧。

对于《诛仙》原著小说,“去你的吧”四个字,是最好的讽刺,再过分的话,就不能说了。不然,就和喜欢《诛仙》的同学素质一样了。一丁点真实感都没有的小说,能言什么志呢?没有“志”,跟人没有心一样,还讲什么文学性和艺术性呢?这些,文学常识,不少高中会讲,大学中文系,则是文艺理论课程当中的重点。可惜,不少《诛仙》的读者,是没有上过高中和大学的。

那么,《诛仙》追求什么快感呢?指尖快感。读《诛仙》的,往往一目十行,就是凑个热闹,哗啦哗啦地翻阅。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写出哗啦哗啦的水文来才行。你写的不够水,这批读者就读起来费劲,不够快,就会觉得你不好一样。所以,空格键啊,回车键啊,是这类小说惯用的伎俩。它们恨不得一个字就敲个回车。正经小说,谁一个字就一段啊。现在世面上的某些信息流文章,也是一句话一个回车键,其实依旧是网络小说的路子,对这类读者投其所好罢了。

这种流量,可以直接变现成钱。从赚钱的角度讲,它们真行。但是,艺术评论,显然不能放在赚钱的维度里边讲。讲赚钱,那是生意人的事情。讲艺术,才是我辈的职责。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面对的观众群体,更为艺术一些了。外加上,电影只要用真人去表演,就必然面对真实感的“苛责”。这批非人的作品,哪有什么真实感可言啊。直接露怯,则是必然了。

网络小说一直都是一门声音。三五年前,网络IP被炒作的非常火。为什么呢?因为不少商业机构囤积了大量的“这玩意儿”,得搞起来,然后卖掉才行啊。这两年,网改的影视剧接连扑街。跟风的电影人开始重新审视这批“玩意儿”。电影剧本,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电影编剧去做,网络小说改编,先天残疾。也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健康起来。